文学馆 > 魔梦缘 > 第一章故园情深 第二个梦上

第一章故园情深 第二个梦上


释明涵这个梦中梦做大了,找人世间、回家的路,找不到了,还以为是大自由——他竟以为自己、是从天外天来到了人世间,成了世外之人——无论何时何地、他想看什么就能看到什么,想到哪里就到哪里,而没有人能看见他,哪怕与他穿身而过、他不想让人知晓、他人是不可能知晓的。虽依然无归所,一时成倒也成了种解脱。人生如梦也罢,人生如戏也罢,他都是局外人、很显潇洒的在咀嚼众生的红尘滚滚……

        不过,释明涵心中更显不安,毕竟此前他还知道自己叫个释明涵,而现在却被蒙蔽住了,更不知自己是谁了,也只能自己笑了自己就叫:不…知…道吧!!!

        不知道(释明涵),在人世间虽有这样那样的大自在——说句笑话,想吃什么就有什么,想喝什么就来什么,根本不用张口,挥手即来。看着自己锦衣长衫、飘飘洒洒,更显惬意。其实,他根本谈不上、食什么人间烟火,各式衣着也是一念生成,根本就不知冷、也不怕热,所以说起来是笑话了,他真有生命的存在吗?!还只是精神上游离的躯壳!

        在他的境地下,人世间的一切都似乎一目了然:什么悲欢离合、爱恨情仇、生老病死、他似早已看破看穿,毕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过,他不由自主的还是被释长安一家的故事所牵引……

        ‘不知道(释明涵)’,好在还记得他该有个师父会看护着他,师父定知一切,一切都是他安排的吧!有他把握什么问题都该不成为问题。他相信师父就在他的不远处,只是不愿现身而已。他现在已把师父当做自己生命最后的期盼……

        师父终于“来了”!其实亦无从来,他还是只能听到声音,不见形象。并且说,听到声音也不确切,应该说是没有声音,只能说是一种意念的传达还比较恰当些。

        师父说:你快把从我这直截了当的、知道你的本来的想法放弃掉,那是不可能的,如那样做了,当时痛快了,可是你恐怕永远、不好回到你的本来了。现在你既然连自己、曾有的名字都不知道了,那不知也好,叫什么不过是个称谓,那你就叫“不知道”也好。另外你也不要叫我为师父,叫久了就你目前情况,师父会成为你的束缚,倒会增加你的阻碍。

        释明涵认可了自己叫“不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吧。不过他想还是给师父一个、恰当点的称谓比较好。师父是什么都知道却不说,就叫师父‘知不道地(帝)’吧!其实内心深处还是把长者、当做唯一可以信赖的人——师父、慈父也……

        释明涵(不知道),很执著——他理应尊敬师父,无论他承不承认,他始终是自己的引路人,感恩之心不敢相忘。叫师父“知不道地(帝)”他是很有想法:地寓意为帝,帝者王也。何为王?看王字的组成,按中国传统的说法,三横代表天、地、人三才,中间一竖代表大道。也就是说,王、帝就是有道有德、心怀慈悲的济世者才配称王称帝……

        不知道(释明涵)、想什么说什么,其实不用说,让他说只是一种教育的方法,用以加深促使本能的记忆、反应,师父早已已知晓,也就随他了——叫我什么都行,‘知不道帝’也罢,‘知不道地’更好,反正就是那么一回事,最终都要放淡看轻。实质‘知不道帝’心中还是好笑释明涵这个‘不知道’一番——原来他这个所谓爱徒、终究要回到他本来之处,把现在这个梦中梦做醒后,在人世间颠沛流离的岁月里,长久客居的、又一个决定性的地方、的方言、‘知不道’就是‘不知道’,本来就无所告知吗,一切只是教育方法、方便之门而已,这也正是定数……

        ‘知不道帝’不经意的问:谈谈你在黑暗的那片天里的想法吧。

        ‘不知道(释明涵)’于是一股脑把当时的所有想法、都倒了出来并加以升华:我应该去相信、给我有太多归属感的那片‘黑暗的天’、不一定绝对是眼中所见的那样,说不定大光明就蕴涵其中,自己没看到,只能说自己的认识还达不到。在我看来,这个‘黑暗的天’的黑与‘青天’的‘青’理应是相通的。青天——应该是公平、公正、公理之所在的一种代表,所以即使面对黑暗的天,也理应把心放在光明之处,否则那岂不自寻劫难加身吗?

        ‘知不道帝’说:“人的命运非一定就有主宰,但也非一定想当然的是自然。自助天助,一个人重要的是认识自己,愿意改变自己是前提。古人语,多少人这一生逃不了这样的怪圈——‘欺人、自欺、被人欺’,什么都看明白了、要难得糊涂也是很不容易的。你目前能有这样的认识仅仅是个基础,在一个人世间的生命将要终了的时候,这一点很重要!即使身处黑暗之中,也要心念光明,否则你想自己是不是在地狱了,那说不定这一念一出,就真的到了万劫难赴的境地。所以说何时何地、心念光明很重要,而要达到这个初步的认识,是很需要长期在人世间心路历程的磨炼,才有可能有所把握。也就是说,只有在危难来临之时,才更好衡量一个人的认识的高低、人性、人心的好坏。假如所有人都相信不久后的一天、就是世界末日,其中的人还能保持善良的本性,其实他就以走在光明里。在这样的时刻,恐怕有的人,早已是穷凶极恶了……

        ‘知不道地’还再三强调,在最后时刻,哪怕有人诱惑你,说你已处在地狱里,也不能随这诱惑起心动念。就是动念,也更要相信天堂并不遥远,反正我不在地狱中……

        ‘不知道(释明涵)’知道师父的言谈很重要,他相信自己完全把师父的教诲铭刻在了心底。

        ‘不知道帝’接着说:“以后,我这个‘知不道帝’也好,还是‘知不道大地’更好,一定关注着你走完人生一程又一程,你要有信心啊。虽然我不可能和你见面,一见面你难免更会被我左右。当然没有那么绝对,无论如何也要相信、所有的安排都是为你最终的好、是你自己的选择……

        “投入生活,感受人生,不迷茫其中,找到自己的本真;生活中即是最真、本真的展现,你自身就有秘藏、就是秘藏。你若体会到了,你的无形剑也就成就了。不单是你,你牵挂的人,牵挂你的人,无形中也会有大解脱……”

        释明涵(不知道)、想的到挺好:嗨!不就是看着释、沈两家的悲欢离合、那个难舍难分的骨肉亲情吗?!人生如梦,不就是看一场剧中人投入太彻底的、忘了自己‘本真’的出演吗!这样的历练人生真好,真自由,这样的大自在有什么好不好把握的?!

        此时释明涵(不知道)、还自以为捡了多大的便宜呢!终有一天他会明了,没有全身心投入、苦痛的身心磨砺,甚至牺牲掉自己的付出,就不会看到自己的渺小,把自己真正放下——其实他没什么了不起,讲所谓大道理也不顶饭吃,甚至还不如一个普普通通、却能承担家庭、社会责任的一般人。为此他的前路并不好走:还真以为他要是无形剑在手,就可以纵横天下了……

        ********************************

        在桃源有一所著名的学堂——白鹤书院。书院里有两个打小就一起读书、家庭背景相似、都是想让他们考取功名、为家族争气的难兄难弟——这就是释志远与沈自珍。俩人是一样的少年气盛:都什么年代了,眼见大清国被列强瓜分欺凌,还死啃什么八股文?!尽管他们不太想读这样的书,但出自于家庭的压力也不得不为之。好在他们彼此都能取得变通——好苦中取乐,苦中自有一份情操。

        志远是以挥洒书画解忧,自珍是以抚琴高吟排难。书画琴艺对他俩来说,如高山流水遇知音一样,反倒成了彼此又一个相识、相知、相惜的纽带了。二人常开心的在一起,一个泼墨、一个弄琴,那份独自美只有他们自己最明了。因异趣相投,遂结拜为兄弟,志远长自珍一岁为兄,自珍少志远一岁为弟,从此二人更显手足无间。

        沈家在桃源只有爷爷奶奶守着那点祖产居住,其他人都在城里居住营生,自珍在桃源期间,自是与爷爷奶奶住在一起,所以志远常在自珍那吃住。

        志远有两个已成家的哥哥,和一个尚未出嫁的姐姐。志远家的身世境遇不算复杂,他家在几十年前爷爷那辈,原在龙溪居住的,那时爷爷就已是一个手艺高超的匠人了,四邻八乡闻其名找他做活的人常常是应接不暇。爷爷自觉还是能让人瞧得起的,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却在本乡本土,本家兄弟那受了屈辱:族兄的活、本是碍于情面接下的,他可算是富甲一方了,可是他的名声并不怎么好,是出名的吝啬鬼。爷爷明知族兄是个抠门,只是碍于情面才接下族兄的活计的,本就没打算挣多少钱,工钱是一让再让,再让就吃大亏了,到了如此低的地步,可是本家在结算工钱时,想赖账不明说,反倒说他的活干得不好。钱的问题倒可以忍忍,活干得好不好,这可关系到自己的声誉,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让的,结果就弄僵了,到族长那里才算了结。这其中,族长在处理问题时,就已有偏向了,工钱倒是给了,族兄说他活干得不好的“话”是不能收回了,并且这个高高在上的本家,还非常过分地将工钱扔在了地上,用意不用言表:你手艺再好,也是个出苦力的下贱人,只有他家的书香门第才是高贵的……

        爷爷就为此事,一怒之下带着家人离开了龙溪,迁到了绿萼居住,他有个愿望:喝死命也要供个读书人出来考取功名,以雪此耻。只是志远的父亲及志远的两个哥哥都是做匠人的命。尽管家境过得殷实,可爷爷的心绪却难以平复,总算到了志远这,爷爷的心气才越来越顺了起来,无论是外貌还是内质,打小就被爷爷视为人中之龙的志远,果不负爷爷重望,小小年纪就已获取了秀才这一功名。

        爷爷虽在绿萼与家人已落地生根,对绿萼充满了深情厚意的感情,但倘若志远中个举人、进士的,爷爷兴许真的以此为契机,打道回府,去气气族兄。只是眼见时局动荡不安,老人家在志远孙儿“引经论道”下——志远这也是深得绿萼那进士前辈的灵犀,老人家最终放弃了,让志远继续走向仕途这一危险之路了。

        只是面对“手不能提”、“肩不能担”的文弱书生----他这个宝贝孙儿,真是犯了愁,总不能读了半天书,不能用,又去做匠人,那还不让人笑掉大牙!不过当志远将他独到之处的书画印刻尽情展现在爷爷面前时,老人家放心了,到底是读书人,怎么都是有出息的,退一万步讲,凭志远的才学,就是给人家当先生,也是能悠闲一生的,只要他自己好就行了,何况志远自有他的打算。

        起点中文网www.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https://www.bqwxg.com/wenzhang/19/19760/132163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wx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