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三国之大同社会 > 第十二回:经济扩张

第十二回:经济扩张


有了朝廷这个最大的客户,又有灵帝题名的御用招牌。在周生以合作入股等现代经营手段下,万里车船行在飞速的扩张,扩张,再扩张。在阴山县周生去年就规划设计的水力造车厂的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张,为了技术保密,所有的车子的核心零配件都在阴山县自己生产。其余的零部件都交由当地的名门望族按设计要求生产,然后再由自己组装出售。就这样周生通过车船行迅速地建立了一个经济共同体,而八骏车行也迅速的出现在大汉各个州郡,不出半年已经是一个庞然大物了。而这时周家也跻身全国一流豪强了,不过这是后话。

        自从进宫面驾后,周生就准备了礼物按照个人官阶高低开始一一登门拜访以尽礼节。前两天之所以不拜访这些权贵也是为了表示对灵帝的尊重。不过周生第一个拜访的是当时的洛阳令周异,也就是后世鼎鼎大名的周郎周瑜的父亲了。周生此行拜访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拜码头,攀关系,谈合作”。当周生递上拜贴后,周异就在后院偏房接待了,这就是意味着周异把周生当作自家人接待了。毕竟现代形容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啊。周异早就对这个同姓的钦点神童,现在在洛阳传得沸沸扬扬的贵阳周生好奇不已啊。心想自家的儿子已经是天资聪颖了,今年也有四岁了。可是和这周生一比就不知差到哪里去了。这真的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啊。现在所有认识周生的,没有人会把周生当作六岁的小孩看了。在周生吩咐下人把自己带来的玩具送给站在一边两眼直冒星星的周瑜后,原本就被周异训得把周生当作人生榜样的周瑜切底成了铁粉了。在看着周生告诉眉开眼笑的周瑜怎么玩积木和魔方时,周异也不由得兴趣盎然地玩了一下。感觉这些玩具对小孩开发智力确实不错,周异暗道周生莫非真的是上古圣贤转世,不然怎么会奇思妙想层出不穷?看着玩得不亦乐乎的周瑜,双方的感情就更融洽了。接着双方有谈论了一下各自族谱的渊源,却原来都是周平王第四世子孙周岐的后裔,这下真的是自家人了。

        于是周生直奔主题,询问周异有关造船的事情,在得知周家虽然也有一些技术和工人,这一行的领头羊无疑是吴郡的陆家。陆家的当代家主陆康也就是火烧刘备的陆逊的从祖,此时正在荆州的武陵郡任大守一职。于是周生拿出合作方案和船业经营计划仔细的向周异解释起来,周异看到这宏伟而又扎实可行的先进的计划心中暗自叹服不已。当下就同意修书陆康,三家合作。到此周生的车船垄断大计就初步具备了框架,并且还拐带了几个三国牛人。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周生一边拜访京城权贵,一边向灵帝进言:“陛下,既然朝中的车船都由万里车船行提供,那么朝廷就不需要再供养这么多的工匠了。陛下何不允许他们花钱买为农户?这样做的好处是:第一可以节约朝廷开支。第二,陛下又多了一笔收益。按每人一千钱计算,万人也可有千金了。如果他们没有现钱,也可以让他们在万里车船行做事,每月从他们的工钱里抽取部分偿还陛下啊。”灵帝见钱眼开,对周生言听计从。于是周生立刻多了两千多位熟练工匠(其余的七八千人是家属),而这些工匠对周生也是感恩戴德。没办法在东汉工匠的地位比平民要低很多,随时都有可能被朝廷征召戌边。

        周生对高官贵族的拜访平淡无波,不过也对洛阳城的城市布局和世家豪门有了些了解。周生细细观察着朝廷内的动静和纷争,却从来不对朝政发表任何议论。每当有人问及朝政时,都被他故作天真绕过去了。于是都城洛阳的朝贵大多数都以为周生到底年幼学浅,只好机关之术和钱财,从而对他纷纷议论不休。周生听后一想不行啊,不能被世人当作商贾之流,在封建社会商贾地位是很低的,不利于以后的行事。周生想幸好自己有先见之明,所有的商事都由自己的二舅侯朱公开出面,自己只是暗中操盘,不过自己还得再想一些计策…。

        这天周生特意梳洗打扮了一下,带着几卷竹简骑着大黑慢悠悠的来到了上东门附近的永和里拜见蔡邕。蔡邕闻讯后,在中堂亲自接待。双方寒暄后,周生照例给蔡邕送上了一些自己制作的女孩玩具。这是周生打听到被历史称为大汉第一女才子的蔡琰今年3岁了后,特意赶制的。周生的这些礼物发挥了一贯的作用,切底的得到了蔡邕和小萝莉蔡琰的友善。接着周生盛赞熹平四年蔡邕上奏设立石碑,正定经文。蔡邕听到周生的赞誉也颇是自得,这也是他平生的得意事件之一了。周生又道:“然而文字的含义却没有统一的定义,这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极为不利,而且始皇虽然规定了“书同文”,却无法做到“字同音”啊。这也对文化的交流和国家的统一不利啊。”蔡邕听了深有同感道:“是啊,老夫也有此感,只是苦无良策啊。莫非贤侄有办法?”周生道:“小子苦思经年,谋得一法,还请先生指点。”说完递过去一卷竹简,上面写着拼音方案,偏旁部首说明,和十几个汉字的例子。周生这是把后世的新华字典方案剽窃过来了。

        蔡邕接过来细看,花了半个时辰就搞明白了整个方案,连声赞道:“贤侄真乃神童也,竟然由此良策,此书若成当功在儒林,惠泽千秋啊。不过此书非一人之力,朝夕可行啊。”周生笑道:“先生何不效熹平石经之旧例乎,奏请陛下下诏征求天下大儒共聚此事?”蔡邕恍然大悟道:“老夫糊涂了,如此伟业理当由陛下主持,群贤共举。明天朝会,老夫定当上奏。”蔡邕爱才心切,见周生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才能,想起都成有关的流言蜚语,担心周生日后不务正业就对周生道:“贤侄虽然是天纵之才,可是任然要勤学不辍啊。须知孔圣人也是生而知之,却任然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夫不才,舍下藏书颇丰,贤侄得闲时不妨过来看看。”周生一听,心想我正想拜您为师,于是赶忙搭话道:“小子无能,正想拜在先生门下学习,还请先生指点。”蔡邕满口答应,于是选定吉日--三日后正式举行拜师仪式。

        当蔡邕在次日朝会上将周生的竹简上奏后,顿时引起了满朝文官的议论。众人皆知,这是千秋之业,但是也牵涉到各家学术之争(要知道在古代很大一部分字就是词)。灵帝在上面听得头都大了,于是下旨封周生为太子舍人,上朝当众解释。周生应诏上殿后,建议此事可以分为三步走。首先解释了拼音方案,然后建议选出日常常用的一千汉字,以洛阳方言为基础统一注写拼音作为官方语言。其次讲解了汉字的造字六法:象形、指示、会意、形声、专注、假借,和永字八法的笔画名称:点、横、竖、撇、捺、提、钩、折,有了这两步,至少可以先出著拼音字典。至于第三步字的定义本来就有一音多字,一字多音,一字多义的现象。

        关于学术之争,周生讲述了一个瞎子摸象的故事,然后说道:天地无沿,事物无数,大道三千,小道不可计量。各家之学都是天地大道的一部分而已,一家之学又怎么能包罗天地万象,大家何不求同存异?于是灵帝传诏天下,征召各家学术大家共聚京城。于是周生真正的名扬天下,开始走入世人的眼中。


  https://www.bqwxg.com/wenzhang/81/81981/431548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wx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