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房子:农村女的进城史 > 第一章养活

第一章养活


河北省秦皇市吕黎县大浦河镇大浦河村,这是一个距离渤海只有两里地的村庄。

        庄子不小,人也不少,但规整的不错,一条两车宽的砂石路从庄西头的石头桥笔直的通向庄东头的大集,以这条砂石路为中心往南往北则是一排排高低一样的平房,每排房子中间都有巷道。巷道不窄,但几乎家家户户大门口都有一、两个胖乎乎的柴火垛,所以,巷道能过一辆马车就算不错了。

        “婶,呆家没?”人未到声先至,刘家奶奶一听就知道是隔壁家的胖媳分儿来串门儿了。

        胖媳分儿娘家姓方,夫家姓常,嫁到庄里四年,半年前给常家添了第二个孙子,因为吃的好,她身上的肥肉一直没掉。不过老常家舍得吃,却舍不得买煤,于是,一入冬,胖媳分儿婆媳俩就成了刘家的常客。

        “哼~~,呆家尼。”刘家奶奶往炕里头挪了挪,顺手将炕头的毛毡子撩起来散热。

        刘奶奶有气管炎,天儿一冷嗓子眼儿里就能拉风匣,喘的,所以,除了一日三餐烧大锅外,小炉子里二十四小时都闷着煤,那屋里暖壶的呀!尤其炕头能烫熟屁股,毛毡子都烤出俩黑洞了。

        没一会儿,一个矮胖的年轻妇人便掀开了厚门帘,她头上裹着姜黄色的头巾,上身是绒面的暗红色棉袄,下身是黑色条纹裤子,配着黑色的矮跟皮鞋,看着干净又喜庆。

        庄户人一年到头都在地里忙活儿,猫冬时才能穿上时新衣裳,爱美的新媳分儿们自然可劲儿往身上捯饬。她一屁股坐到炕沿上,“三丫头和林头没呆家?”

        “跟他爹磨米去了,你婆婆捏?”

        “一大早起来就去常连家咧,她媳分儿养活咧,养活了个小子,你看人家,一个闺女,一个儿子,儿女双全,多好!”胖媳分儿羡慕极了。

        如今国家只允许生俩孩儿,超生就罚款,罚的贼狠,日子刚好过没几年,哪个庄户人家舍得这钱啊?所以,生一儿一女的最让人羡慕了,儿子鼎立门户,女儿贴心照顾,比俩小子和俩闺女的都强。“常连家的大闺女跟你那大孙女一般大吧?”

        “嗯呐。”

        “凤起媳分儿也快养活咧吧?”

        “就这两天儿。”

        “凤起媳分儿的肚子挺尖,像小子,婶要有大孙子咧。”

        “那能有个准儿?”刘奶奶嘴上如此说,心里却十分期盼。

        她为老刘家生了五个孩子,老大凤起结婚四年,前头有个闺女;大闺女凤兰出嫁三年养活了个小子;二闺女凤娟去年结婚,刚怀上,过年六月生;三闺女凤莲秋后亚的婚(亚婚,同订亲);小儿子凤林还小。

        虽然一个大孙女,一个大外孙子,她也更稀罕闺女家的孩子,但大孙子却是不同的,那是她老刘家的香火啊!

        “咋没准儿?养活孩子那都是一茬一茬的,咱庄里头跟你大孙女一般大的丫头有好几个吧?一般大的小子可没几个。”

        虽然她大儿子也是同一年出生的,但说好听话儿嘛,不都这样咋滴?胖媳分儿自以为有几分聪明,否则她咋能天天来老刘家蹭暖壶?那不是招人膈应么?

        刘奶奶觉得胖媳分儿说的有理,连“哼~哼~”声里都带着愉悦。

        媳分儿高兴了,使劲儿颠了一下大屁股挪进了炕里头。木头炕沿倒是不冷,但只铺了一层席子的炕头坐着多舒坦呀!那是烫的她身心舒畅啊!

        两人唠嗑儿唠的欢实,院子里也突然欢实起来。刘大爷推着手推车,车上一袋面、两袋米,凤莲和林头一左一右扶着,车停稳,林头就哈着手往屋里跑,“妈,我们回来咧。”

        “跑啥?把面抱进去,咋眼里一点活儿都没有尼!”刘大爷嫌弃的不得了,他就没见过这么懒的人,都半大小子了,天天起床跟捡大钱儿式的费劲儿,来来回回不叫唤八回都不待起的;起来了眼里也没活儿,除了吃饭坐着,剩下的时候是能躺就躺着,这还没娶媳分儿尼,将来可咋整?

        林头缩了缩脖子,不情不愿地回身抱起面袋子,嘴里嘟囔着,“说我眼里没活儿,你倒是多搬一袋欸。”

        “小兔崽子,说啥尼?”刘大爷举起巴掌就要扇过去。

        林头闪身躲开,抓起面袋子搂在胸口,梗着脖子吼,“啥也没说,这不搬尼嘛。”

        刘大爷气势一弱,没敢再吭声,老婆子还在屋里呢,他要把林头打骂了,转身老婆子就能把他骂一顿,关键老刘家是刘奶奶当家,把着钱尼,他都好久没喝着酒了,馋死他咧!

        父子三人将米面归拢好,走进屋里,胖媳分儿立即让出地方,“叔,快坐这儿暖壶儿暖壶儿,林头、凤莲把手插这儿来。咋今个儿磨米尼?还有一个多月过年,这不还得磨一回?”

        “想吃新米就磨咧,啥年不年的?到时候再磨呗!”他老刘家可不跟他们老常家一样儿,留着新米卖钱,一年到头的吃陈米,这年头又不是吃不饱,受那个罪干啥?

        在这点儿上胖媳分儿就忒眼热,“可不咋滴,还是新米好吃呀,黏嘟嘟儿滴,哎,我那个婆婆,就过年的时候舍得吃点新米,其他时候想都别想,一辈子小气,不会享福。”

        “快别说你婆婆咧,要是没你婆婆,你老常家的日子可没这阵儿过得好哇。”刘奶奶这话绝对是真心的。她家西边的老田家,四年前就打上洋灰顶了,屋里也是洋灰地,老田家一直过的好,儿子出息呀,大儿子在县城的百货大楼卖货,不在家住,不用盖房,只往家里拿钱,她都得红眼病咧!

        老田家比不起,那人家老常家呢,去年也悄么声的把房顶和地打了,只有她家夹在中间,还是土坯顶和红砖地,丢人不?

        “拉倒吧,我们家还过滴好哇?都是从嘴里抠出来滴。要说过滴好,还是凤起家过滴好哇!刚分房基地的时候,凤起就要三间吧?可到最后咋地?来福家后悔了,多出了一间,没人要哇,人家凤起都没跟他媳分儿商量就要咧!一间房那可不是一百块钱房基地的事儿啊,盖起来起码一间得四、五百吧!凤起手里有钱那!”

        关键胖媳分儿还听说,凤起家盖房子,老刘家一分钱都没给,连个厨子、椅子都没给,只给了几双筷子、几个盘子和碗,说说人家结婚几年,这是攒了多儿钱?

        “哼~~,有钱咋地,也到不了他爹妈手里呀。”不提这个还罢,一提这个,刘奶奶就堵着一口气,不上不下的。

        家里一共有六间房,她和老头子住东三间东屋,林头跟他们住一块儿,西屋住着仨闺女;凤起跟他媳分儿住西三间东屋,西屋住着老头子的后妈,也就是她后婆婆。

        凤起说媳分儿的时候,说好滴,西边的三间房给他们。可林头也不小了,没几年也要说媳分儿,这年头,没房子可没人愿意嫁呀!所以,要不就是批房基地再盖三间房,要不就是把凤起两口子分出去。

        当然,再盖三间房是最好的,但她哪有钱捏?她一年到头的吃药,还要吃好的、住暖的、穿新的,老头子又是一个没本事儿的。思来想去,就只能让凤起分出去了,她知道她那大儿子是个懒的,但大儿子媳分儿是个能耐的,不仅自个儿能干、能吃苦,还手紧、能管住她大儿子。

        最后,老两口跟小两口一商量,决定小两口自己挣钱自己攒着,不必交公咧,尽快盖房子搬出去,过年、过节给点年节礼就得咧!本来属于他们的西三间房就让老两口免费住着,东三间给林头娶媳分儿。

        其实这对老大家的一点都不公平,林头娶媳分儿盖房子那不是老子的事儿嘛?现在倒好,成了当哥的给弟弟盖房子娶媳分儿咧!

        尽管如此,凤起两口子一合计还就答应咧!主要是凤起媳分儿是真不想跟他们一块过了,婆婆是个金贵人,一大家子下地干活,回来还得伺候她吃喝,饭菜不好喽,她还叨叨,小姑子、小叔子累了,可以偷个懒儿,她就是累死也得干活,关键还没人说她好,她这是何苦尼?

        要不是怕庄里头闲话她起惑,刚结婚就撺掇着儿子与老子离心,她早就分出去单过了,这会儿老两口把这好事儿撂她眼么前儿,她不接才是大傻子。

        不用自个出钱盖房子,老两口也欢喜啊!可没欢喜几年刘奶奶就不欢喜了。因为啥呀?因为老两口琢磨着起码需要六、七年,凤起两口子才能盖得起房子,正好能赶上林头说媳分儿。三间房,手里没有二千块钱想都别想。

        没成想,去年年头庄里头批房基地,凤起就批了四间,年后就把石头买回来了,开化打地基,插完秧就雇人盖,打稻子的时候,房子就起来咧,过年收拾收拾一家三口就住进去咧。

        那四间新房,一色儿的洋灰顶、洋灰地,房梁、椽子、门就是窗框都是好木头,窗玻璃都比别人家的厚哇。你说得花多儿钱?这钱本该有她滴呀!悔都悔死咧,可说好的,想反悔也不中唉!

        “分出去单过的都是自个儿把这钱那,过年、过节节礼钱儿不少你们的就中呗。”如果有钱盖房子,胖媳分儿也想分出去单过呀,单过多好,想吃啥吃啥,想喝啥喝啥,没人管着,还不用伺候小叔子、小姑子,估计庄里头所有当媳分儿的都是这个想头吧?

        “哼哼~,不中能咋滴,哎!”刘奶奶憋屈呀,她连抱怨都不中,因为老大家的年节礼确实不少,可那是比照庄里人的,如果比照他挣的捏?就少了吧?不要问她咋知道老大家挣的多滴?她相信自个儿猜的八九不离十。

        “砰砰砰……”一屋人正唠着,后门就被拍响了,“妈,开门儿。”

        “是凤起,开门儿去。”刘奶奶吩咐刘大爷。

        不等刘大爷下炕,凤莲就提拉着鞋跑去开门了,“哥。”

        “哎,咱妈呆家没?林头呆没?”

        “都呆家。”

        “哦,”凤起紧走两步进了屋,“妈,素芹肚子疼咧,你过去看看。”

        “要养活咧吧?”

        “嗯呐。”

        “好好,我这就过去。”

        “妈,我跟你一块儿去。”凤莲插话道。

        “你别去,还没结婚尼,看别人生孩子会害怕。”刘奶奶拒绝。

        “可不咋滴,别去咧,我跟你妈一块儿去。”胖媳分儿也劝。

        “啊,那我就不去咧。”

        “林头,去草庄上跑一趟,给你嫂子家里送个信儿。”凤起对凤林道。

        凤林不情愿,屁股还没坐热尼,真不想动弹那。

        凤起知道他这个兄弟是个啥德行,从兜里掏出两毛钱给他,“快去,借个车子。”

        凤林欢喜了,攥着钱就往外跑,“知道咧。”

        “你快家去吧,我去找杨大夫。”刘大爷自告奋勇道。

        “不用,爹,先前就说素芹怀相不好,杨大夫不中,我得去小浦河找林大夫,那是个女大夫,接生好。”凤起说着话就往外走。

        “中,你快去。”

        这边凤起去接林大夫,那边刘奶奶和胖媳分儿到了凤起家。凤起家是四间气派的石头房,要知道庄里头盖的房子,大多数是砖头房,条件不好的用灰砖头,条件好的用红砖头。

        房子墙厚三块砖,墙高三米,东西置一根房梁,南北用数根椽子,再铺上厚厚的芦苇席,最后用洋灰打顶。房子坐北朝南,房顶在房梁处微微形成弧度,便于雨水倾泻,北房沿短,南房沿长,这样雨水不易从窗户飘入屋里。

        庄里头所有房子的内部布局都是一样儿的,一般三间房是一户,分东屋、西屋和中间的堂屋,堂屋里左右是锅台,锅台连着东西俩屋的火炕。

        堂屋有前后门儿,也是房子的前后门儿,东屋和西屋的门儿开在堂屋里。后门儿出去是巷道,前门儿出去是自家院子,院子的南北距离是死的,所以,各家各户的大门儿都在一条线上。

        虽然庄里头的房子大同小异,但差别还是有的。比如,最明显的,打没打洋灰顶和洋灰地?其次就是墙砖,石头房比砖头房好,因为石头贵,还不好砌,人工就贵,当然房子也更结实,更保暖;红砖头房比灰砖头房好;还有砌墙时,用三块砖的比用两块砖加一块土坯的好;最后就是屋里的家具了,木头的比复合板的好。

        而凤起家都站在了好的那一头儿。

        【作者题外话】:秦皇岛在山海关南,紧邻唐山,当地方言与东北话和唐山话都像,又不完全一样,当地人称“老台儿”话。文中尽量还原了方言,但有很多发音用文字表达不出来,就很苦恼。怎么说呢?老台儿话相较东北话和唐山话偏软,多是“儿”化音,说话就跟唱歌似的。

        第一章中的“养活”孩子,就是生孩子的意思。


  https://www.bqwxg.com/wenzhang/78377/78377346/986852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wx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