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房子:农村女的进城史 > 第5章赶集

第5章赶集


除了正月初二和正月初七两天外,大集是逢二、逢七必开的。

        赶集是庄户人家最爱干的事儿,尤其农闲的时候,几乎附近庄里头的人,不论男女老少都会来赶集,而腊月二十二的大集虽然不是年前的最后一个集,却是货品最齐全的一个集,因为腊月二十七的集上,就只剩下一些卖肉、卖鱼和卖菜的咧,其他商贩是不来的。

        凤起驮着他大闺女,素芹拎着两个编织篮挤在人群里,人太多咧,只能一点一点的跟着人群往里挪。

        这种庄里头自发组织的大集,没别的,就是一个热闹,用人声鼎沸来形容也不为过,大浦河的集尤其如此,因为它是十里八乡最大的集呀,卖东西的人多,买东西的人更多,当然街溜子也不少。

        凤起家今个儿要买的东西不多,但素芹还是有点急,因为她老闺女一个人在家睡觉尼,万一醒喽哭闹可咋整?没人哄嗓子哭哑喽都有可能。

        “先去买衣裳吧?那边人少。”

        “中。”

        自从两口子决定盖房子分出来单过开始,他们就精打细算、能省则省、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瓣儿花。

        凤起经常出去打零工,身上的衣裳磨得快,一年到头新衣裳倒是不少做,她和她闺女却是三年没有置办过咧,尤其她大闺女从出生到这阵儿一直捡别人家的剩漏儿穿。

        今年总算缓过劲儿来咧,素芹就不打算委屈她娘俩咧!

        集上哪个地分儿卖啥?都是划分好滴。

        衣裳、布匹、鞋袜在一个地分儿、鸡鸭鱼肉在一个地分儿、锅碗瓢盆杂七杂八的在一个地分儿,点心小吃糖果在一个地分儿,还有卖瓜果梨的在一个地分儿。

        卖衣裳的和卖布的在大集的东旮沓。

        这阵儿卖东西的那是专门的营生,不种地,天天儿跑各个庄儿的大集,所以,他们都有骡子车或者牛车。

        把车一横,木头架子搭起来往车上一靠,就是一个展示架,架子上是一排一排的光滑竹竿,布和衣裳就整整齐齐的挂在上头,卖东西的站在架子前,他(她)前头还有一个长条桌,摆些碎布或者裤子、袜子啥的。

        素芹先挑了一些碎布,准备给她大闺女做几个套袖和围兜,又挑了一块花布,等开春给她大闺女做外罩,卖东西的扯好布,先用点心纸裹一圈,再用一根稻草绳绑起来。

        之后便不遗余力的推销其他布,“看看这个布,新料子呀,做衣裳可好咧,这阵儿年轻的小媳分儿都穿这样滴。”

        “不要咧。”

        “那看看这个吧,校毕呀,这个集上就我这儿有哇!”

        “这个也不要咧。”

        “大过年滴,两口子还不整身新衣裳?”

        “我不会做,买现成的。”素芹可不是炫耀,她是真不会做衣裳,她大闺女的衣裳都是她奶奶或姥姥做的,关键儿这阵儿有几个年轻人会做衣裳哎,买现成的多好看捏!

        所以,卖现成衣裳的越来越多咧,素芹走了一圈,给她大闺女买了一身红色条绒的衣裳,买大了一号,她回去把袖子和裤脚缩进去,过年再放出来,一身衣裳就能穿两年咧。

        她自个儿倒是没有忒稀罕的。

        “要不明个儿去县城百货大楼买?”凤起建议道。

        “我咋去?”素芹没好气的白了凤起一眼,饿着她老闺女?“刚看的那个军绿色的袄好看不?”

        凤起压根知不道她说的是哪件?但不影响他发表意见,“色不好,过年穿,不喜庆。”

        “我觉着还中,就那件吧。”

        “先试试呗。”

        “中,试试。”

        卖东西的老板看到回头客可欢喜啦!“大过年的,我都不给你要高价儿,你看上哪个?我进价儿给你还不中?”

        “那个军绿色的袄,拿下来我试试?”

        “中中中,尽管试。”

        素芹脱掉外衫,里面是一件红底碎花的棉袄,这还是她结婚的时候做的,她将衣裳套上去,伸伸胳膊,扭扭腰身,“大咧吧?”

        “嗯呐。”凤起点头。

        “是大咧,试试这个号吧?过完年厚棉袄就脱咧,这个号套假棉袄(方言:同薄棉袄)正好。”

        素芹一想也是,便顺手接过小一号的衣裳比了比,大小正合适,“多钱?”

        “三十五。”

        “这是进价儿?这么贵?”

        “可不咋地?这料子多好哎。”

        “忒贵呀,能贱点不?”

        “你就说多钱能要?”

        “二十五。”

        “妈亲滴,拿不了哇,我都赔死喽,二十八最低价儿!”

        “二十五卖不?不卖我就不要咧。”

        “妈呀,真不挣钱啊,多给两块儿不中?”

        “就二十五,一口价。”

        “中,给你。”老板一脸肉疼的将衣裳包好,“下回儿买衣裳还找我啊!”

        “嗯呐滴。”

        讨价还价是赶集的必备技能,买东西的人从砍价中得到满足,卖东西的人从抬价中得到收益,最后皆大欢喜。

        当然,凤起是不稀得讲价的,所以,整个赶集的过程一直是素芹主导。

        衣裳买完,他们到杂货区挑笤帚,笤帚这东西在庄户人家里头绝对是快速消耗品,扫地、扫院子、扫马路哪天不得用?

        不过,买新笤帚也算是过年的习俗之一,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都要扫房子,扫房子自然要用新笤帚。

        买了笤帚,他们又转到水果区,这年头水果品种不多,除了苹果、梨就是北方特有的冻梨,素芹买了五斤香蕉苹果,这个苹果软乎,她闺女可以吃,买了五斤国光苹果,这个苹果脆甜,是她爱吃的,又买了十斤冻梨,是凤起爱吃的。

        新鲜的苹果放不住,但冻梨可以放老长时候捏,背着阴放在院墙的箩筐里就中咧,冻的噔噔滴,过年的时候大鱼大肉的吃着,腻得慌,吃个冻梨最杀腻咧。

        最后,一家三口去了卖各色小吃的地方。这里是刘莉的最爱。

        凤起兑现承诺,给他大闺女买了一串山楂糖葫芦,还多买了一串黑枣糖葫芦,可把小丫头乐美了。

        素芹称了两斤槽子糕和两斤糖。给父母的节礼凤起已经买好咧,这两斤槽子糕是她特意买给凤起后奶的。

        素芹跟老太太对门住了三年,说实在的,老太太在家里头没啥存在感,也不受人尊重,但对她还算不错,因为每天晚上老太太给自个儿烧炕的时候,总会顺手给她烧一把火,这样屋里总有点热乎气,不至于干了一天的活儿,回家喽还要睡冷炕,反正素芹觉得老太太比她正经婆婆强。

        至于糖果,那是亲戚们来拜年的时候给小孩儿吃的。

        就这样儿吧,只等着过年咧!凤起一家三口乐滋滋的往家走,这回儿换凤起拎着东西,素芹抱着孩子。

        【作者题外话】:赶集是小时候最喜欢的事儿,不买东西,只要看看,好像也能解馋似的。大集是农村最重要的商品交易途径,所以,每五天的一个集是大家最期待的,因为如果东西在集上买不齐,又急需,只能在庄里唯一的供销社买,供销社的东西也许不贵,但没有比较就是觉着贵。呵呵。


  https://www.bqwxg.com/wenzhang/78377/78377346/986852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wx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