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长安棋局 > 第69章 草蛇灰线(10)

第69章 草蛇灰线(10)


当凌波收拾好心情回到晴漪宫中,果然见小蛮正半坐在窗下竹榻上,托腮望着窗外精致小巧的水塘,不知在想着什么。

        凌波暗暗叹气,在她抬头看向自己时,微笑问道:“公主见过暮雨了?”

        小蛮点头,情绪很是低落:“凌波,我觉得很难过。”

        凌波给阿瑜等人使了个眼色让她们退下,上前牵住了小蛮的手:“我也一样。”

        小蛮靠在了她的身上:“龙幽说,众人境遇,莫不是天意与自决。不论有什么理由,她们当初弃我而去,都是各自的选择,也该各自承担。”

        凌波轻轻地抚着她柔软的额发,心里又忍不住叹气,小蛮其实一直介意着自己被一个人抛下的事吧,决口不提旧日宫人大概也不无此因。尽管知道她们或许都有不得已的理由,如果当真全都留在她身边,反而一个都逃不掉,可知道归知道,却无法不为此感到难过。

        “凌波,我该让她回来吗?”

        凌波蹲下身子,看着小蛮的眼睛:“公主想要帮她吗?”

        小蛮点头:“不论如何,我记得当初是她把我藏起来的。她对我,素来不错的。”即便是备受冷落的那些年。

        凌波笑了:“好,那咱们就高高兴兴地迎接她回来。”

        小蛮终于转忧为喜:“好!”至于心中大石落地之后再度想起了冷露亭中所见而不住追问之事,略去不表。

        此后凌波与龙溟各自忙碌,并未再见。当日所言之事一一应验。太子在推辞了两次之后,皇甫一鸣等人又再度上了第三次劝进封表,这一次还找来了百位各行各业极负名望的京畿名士与隐逸高人联名,以表“万民之情、百业之心”,想来这次火候已经到了。

        果然,太子殿下在面向西南三叩九拜之后,同意了百官的请求,逐项事宜都紧锣密鼓地铺展开来。不多时,姜承便接召回京共襄盛举。

        拜见过太子与徐长卿之后,姜承马不停蹄地造访了北狄军营。而龙溟早料到他会有此举,已备好酒菜相迎:“夏侯公子不在,倒是便宜了你我。”

        姜承不由笑了,一路的风尘仆仆与面圣的如履薄冰一瞬散去:“想不到夏侯兄走得这么早。”

        自打回到长安,这位夏侯公子就比龙溟更加悠闲,虽然太子对他礼遇有加,每次议事也少不了请他,可他只参加了三次就开始经常性地“头疼脑热”起来。在皇甫一鸣等人第一次上表之后,就称病回江淮去了,果真对权势没有分毫兴趣。

        这才是货真价实的高节隐士,比那些联名上奏之辈货真价实多了。

        “若长安需要他,他自会回来。”龙溟笑道。这样的人,他也是欣赏的,不过若以上位者的身份,还是敬而远之于双方都好。他看了一眼姜承,延续了一贯开门见山的作风:“将军此来应是为手下将士出路而来,不如先把话说清楚,不然怕是也喝不痛快。”

        姜承点了点头,有些不好意思,威风凛凛大将军的外壳之下,始终还是那个有些腼腆、有些木讷的青年。

        此次回京并非只召回他一人,而是包括了随他归降朝廷的整部人马,由原本的凉州军接替了边境防务。

        对这支曾经叛离大齐的百战之军,朝廷颁下旨意,愿意解甲归田的,赦免其罪,并论功行赏;仍愿意留在军中效力的,再作安排。这一部分还剩下近万人,很多都已失去亲人、无家可归,也有少部分是从军多年,不会做其他营生,因此不愿离去。

        朝廷对姜承封赏不断,但短时之内却也不会让他再掌兵,封的也是杂号将军的荣衔。

        这一点早被龙溟料到,而姜承也依他所言,欣然全盘接受,丝毫未在御前提及手下军士,只因他信得过龙溟一句承诺——“交给我”。

        “不知大单于对他们作何安排?”姜承问道,又连忙补充,“我并非不信大单于,只是……”

        龙溟笑笑摆手:“我明白,若将军不问,我才要看不起你。”

        两人相视一笑,姜承道:“是我多言。大单于既然劝过我要对手下军士负责,又岂会不懂我的心情。”

        龙溟回道:“我已将实情告知徐侍郎。”

        姜承一惊,不禁站起:“实情?这……”

        龙溟拍拍他的肩膀,又将他按坐下来:“放心吧,徐侍郎乃是天下少有的清醒之人,无妨的。”他又笑道,“人生在世,不得不尔虞我诈、有所欺瞒,但在能够选择的时候,又何妨坦坦荡荡一回呢?”

        姜承长长一叹,又重重点头:“是啊,姜某问心无愧,何妨坦坦荡荡。”

        龙溟微笑看他,姜承此人重情义,一旦信任了谁,就是全心全意,可以不问缘由。倒与凌波有些相似,只不过,凌波虽也重情义,虽也可以不问缘由,但总是要先确认好了她所划下的原则与底线才肯毫无保留。

        或许是想到了凌波,他又多解释了几句:“诸位节帅不愿你再掌兵,是怕你再立新功,分薄了他们的功劳和封赏。而徐侍郎忠于大齐,忠于天子,只要对大齐有利无害,他又怎会反对?只是出于平衡的考量,不可为你一人太过拂了诸位节帅的面子,这样于他于你都不是好事,所以只好做这个恶人罢了。”至于算准了徐长卿的君子之风定会将姜承所部归于自己麾下,就不需要多言了——若要在大齐境内长期周旋,这些人对龙溟而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即便将来注定要完璧归赵。

        姜承点头:“我明白了。从今往后,若我有疑虑而大单于又不在左近,去寻徐侍郎便是。”

        龙溟微笑点头:“正是此意。”好在姜承虽忠厚,却并非蠢人,不枉他为之费心筹谋。


  https://www.bqwxg.com/wenzhang/74514/74514353/897312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wx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