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霓裳三步 > 第六章 丝绸

第六章 丝绸


“姐姐,晚上我们回家吃饭吧,正好回酒店也路过。”

        “我赞成我赞成,我觉得还是蓝妈妈做的饭好吃。”金瑟率先同意。

        “那又要麻烦叔叔阿姨了。”

        金瑶觉得三番五次去打搅实在是不好意思。上海人的秉性不喜欢给别人找麻烦,与之相对应的也不大喜欢别人麻烦自己,这也是长久以来历史原因造成的。上海从开埠以来就是国际舞台,什么样的人都有,形形色色,鱼龙混杂,所以在那个多元化世界里,大家习惯各人自扫门前雪,不喜欢多事。还有一个原因,这个东方最瞩目的城市是寸土寸金,住宅拥挤,不方便接待外人。

        “一点也不麻烦的,我爸妈很高兴你们去做客。我们河南人本来就特别好客,住在大山里,一年到头也难得有多少个人上门,再加上我爸爸貌似非常感谢金老师呢。”

        蓝琴看了看金瑟,对称呼他金老师感到有点搞笑,但是也不好太过亲昵地叫他阿瑟。她拿出电话给爸爸拨过去。

        “爸,你在家吗?我们晚上想回家吃饭,大概两个小时多点,我们现在在白龙潭瀑布这里,要不了多长时间就到山门了。”

        她没有挂电话,而是转过身征求姐弟两个人的意见,“我爸爸问咱们想吃什么。”

        “小妹,告诉蓝爸爸,吃什么都可以,简单一点,家常便饭就好。”

        “那好,那让我妈妈看着办吧。”

        她对电话那头的蓝长年说:“爸,要不然熬点绿豆汤吧,我们都挺渴的,现在也还早,等我回去一起做饭也行。”

        夏天天长,七点钟太阳还没下山。

        西天的晚霞染红了半边天,夕阳是殷红的一轮,在青山上缓缓坠落。

        鸟雀开始回翔,牧童和老牛缓缓归来,羊群也颠着圆滚滚的肚子走向家园。在山上溜达了一天的鸡,悠闲地迈着八字步,对卧在路边的黄狗花狗白狗们不屑一顾视若无睹,它们很神气地径直走过,那种底气仿佛在炫耀,不要侵犯我,虽然我不是鸟,但是我会飞。公鸡们和母鸡们在村口道别,熟门熟路各回各家。

        在都市里住久了的人,对这样一派天然的生态环境,都会感到心情愉悦,远离市声,远离商品社会的各种嘈杂,远离来自钢筋水泥的丛林里的压力,远离尔虞我诈各种心计,回归到人类最初的本心,简单,自然。

        苍山斜阳,晚风轻烟,飞鸟鸣蝉,黄犬白鸡,多美的意境啊,恬淡宁静,原来这世上不单单只有武陵溪的桃花源啊。

        晚饭吃完后,蓝琴想起下午在凤凰台听到老者关于丝绸的故事,她知道,不光是她,金瑶也一定感兴趣。

        “爸,我们今天在山上遇到一个老先生,他说,他以前是咱县城的丝绸厂厂长,真的我们这里曾经盛产过很好的丝绸面料吗?”

        “是啊,现在我们尧山周围还在养蚕,不过做蚕丝被的比较多,很少加工成品丝绸了。要说咱这里的蚕茧,个头大,丝层很厚,颜色也好,出丝率还很高,而且含胶量少。咱们县城历史上有个抚琴听政的县令,他叫袁德秀,他在这里执政的时候,每年向宫里进贡,就是拿咱们这里的特产丝绸进献,据说唐玄宗和杨贵妃都很喜欢。到清代光绪年间,咱们县城是中国丝绸出口的基地,每年丝绸出口量占全省的百分之六十,县城里有几百家加工经营丝绸的工厂,一年的产量二三十万匹。解放后上级也很重视咱们这里的丝绸产业,我在县城上高中的时候,周围的丝绸厂也很多,机器就有几千台。不过现在工厂都倒闭了,啥原因我也说不上来。现在乡亲们还养蚕,只是不做深加工了,蚕茧都由外地客商来收购。”

        “那以后再也没有人投资加工生产吗?这里毕竟是原材料产地,曾经已经那么大生产规模,为什么不继续产销一条龙呢?”

        金瑶显然也很关注这件事情,自从听那位厂长介绍尧山丝绸的历史渊源,她开始有了一些想法,所以她希望了解更多的信息。

        “主要是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注重沿海地区开发,那边政策好,产业集中,投资者都喜欢到发达地区去,俺们这里还是相对落后。要说河南物产丰富,也是农业大省,粮农蚕桑,俺们这里有绝对优势,可是仅仅是种植养殖,成本越来越高,不创造农业附加值,老百姓手里还是没有钱。这深加工的相关企业都到沿海地区去投资了,老百姓想挣点零花钱都得跑大老远。俺们这里的省委书记啊,都把这个推销农民工作为头等大事,亲自带队到北京上海的,去给农民工找出路。你说这什么事儿!俺们河南人聪明又肯干,又能吃得苦,出去找个活还得靠宣传。说句实话我都有点抬不起头,父老乡亲在外面拼死拼活地工作,只是为了让人家相信,咱们这里有最好的农民工,我怎么觉得这跟一提到菲律宾,人家就想起女佣一样呢!唉,什么时候自己能扬眉吐气做主人,在自己家乡的企业里工作,不用背井离乡。现在的状况,你们也都看到了,这家里啊留不住人了,从这里考出去的大学生,哪一个不是家里省吃俭用供出来的,花了那么多钱总要赚回来,所以哪怕在一线城市里干着跟学的专业毫无关系的活,他们也死活不回来。”

        “爸爸,你看你这说谁呢。”

        蓝琴听着好像父亲在责备自己一样。

        “小琴啊,其实爸爸一点儿也不想你在外边飘来飘去。如今咱们这里交通也很发达,高速公路直接通到山里,还正在建飞机场呢,回来发展也会找到出路的。现在沿海城市生产成本增加,有很多企业现在都往咱们这里转移了,县里招商政策也很好,爸爸真希望你能回来,把学到的能耐都用上,在咱家乡有点作为,也带带家里那些出不了门的婶子大娘,她们很多三四十岁,农闲时节,成天吃完饭聚在一起就知道打麻将。”

        蓝琴听着父亲的话,她若有所思。

        “蓝书记,你知不知道现在咱们这里还有丝绸加工厂吗?”

        “大型的是没有了,传统的手工加工的还有一家,在观音乡,听说还被批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那种传统的蚕丝加工工艺,几代人代代相传到今天,如今,纺织机械化,这纯手工工艺眼看要失传了。那个加工作坊离咱们这里不远,是邻乡,你们要想去,明天我就带你们去看看。”

        “我想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情况,你给我们讲讲吧。”

        蓝长年接下来为他们普及了一些关于尧山丝的常识。

        尧山县城出产的丝绸,除了柞蚕丝,还有桑蚕丝。当地老百姓称柞蚕为山蚕,桑蚕为家蚕。柞蚕所食的材料是柞树的叶子,当然不是那种大树又老又硬的叶子,每年冬天,养殖者会把柞树砍去,留出一个树桩,到了第二年春天,树桩边上就长出了嫩枝嫩叶,这就是蚕宝宝的美味,绝对绿色食品。柞蚕是金黄色的,个头特别大,所以结的茧也很大。一般两个月左右,山蚕就开始吐丝作茧,这个时候,树叶也老了,满山的叶子上都挂满雪白的蚕茧,蚕农就开始一个个采摘。

        和柞蚕对比,桑蚕的个头比较小,灰白色。如果把柞蚕比作阳光青年,那桑蚕就是含羞的小家碧玉,所以,人们一般称呼她蚕姑娘。养殖家蚕都要在相对比较平坦的土地上种植桑树,一大片一大片的桑园,叶子养蚕,枝条可以遍箩筐,枝干还可以做农具。

        在这个历史悠久充满传奇的小县城里,从古至今,养蚕织绸就是当地的传统。

        可是,最近三十年,这传承了几千年,经久不衰创造过辉煌成就的行业,却日渐式微了。

        自从纺织机械化以后,纺织产业带聚集沿海开发区,长三角和珠三角风头劲健。纺织工业化完全淘汰了传统纺织模式,以至于很多传统手工艺逐渐失传。

        2009年夏天,中央电视台影视部筹拍一部关于丝绸之路的大型电视剧,要找用传统工艺加工丝绸的人,可是能有这种技术的人在全中国也是寥若晨星,结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找到。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说尧山县观音乡的石头师傅还在用这种传统的手艺织绸,剧组人员喜出望外,在石头师傅家连续拍摄了几天,总算解决了这个难题。

        节目播出后,中国丝绸博物馆一个专家找到了这里,他参观了一遍生产流程之后,拿出自带的丝绸面料问石头师傅:“你看我这是不是真丝绸啊?”

        石头师傅看了看,摸了摸,笑笑,没有回答。他从屋里拿出自己织的丝绸问专家:“您看我这是不是真的。”

        专家一摸一看也笑了,“真假一对比就看出来了,我带的是假货。我考察过全国很多生产丝绸的地方,像你这么用传统的工艺加工丝绸的还是第一次遇到,你家的丝绸的确是纯天然的,没有任何污染,能亲自目睹这个制作过程真是太幸运了。现在市面上的丝绸很多是假冒的,情况稍微好一点的,纬线是真丝,经线一般用氨纶,据说这样结实又好染色。再伪劣一点的,直接就是化纤类,完全不可降解。石头师傅,你太难得了呀,几十年还在坚持做这种传统的工作。现在我们中国,不仅仅是这个行业,任何行业都缺乏这种精神啊,缺乏这种持之以恒的执着。为什么德国和日本的产品质量好,因为他们对行业坚守的那份认真,那种专心做一件事心无旁骛的职业操守,是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现在我们国家很多人太浮躁,急功近利,耐不下心去专注做一件事情了,不指望他们能精益求精,能够不粗制滥造已经是很好了。”

        “哦,这个石头师傅的加工坊,就是你明天要带我们去看的那家吗?”

        “是的,明天一早咱就去,我没他的电话,不过我知道他家,直接去看看吧。”

        翌日,蓝长年开车带着几个年轻人去了观音乡。

        车子停在乡道旁边的一处村落,几间古旧的大瓦房,上面长满了绿苔,几个工人进进出出的在忙碌。

        “石头师傅,正忙着呢?”

        蓝长年向一个五六十岁,看上去瘦瘦的中年人打招呼。

        “咦,这不是织女村的蓝书记吗,有日子没看见你了,啥风把你吹到我这小茅屋来了。”

        “呵呵,这是我们那里小学执教的金老师,家是上海的,这不暑假嘛,带着姐姐来咱这里旅游,听说你的事迹,孩子们特别感兴趣,我就带他们来参观参观,不耽误你事儿吧?”

        “看你说哪去了,尽情参观吧。现在这玩意儿年轻人都没愿意干的,都出去到大城市见世面去了,要不你看,我只好找乡里乡亲,岁数大点儿的,出不去打工的人来帮忙了。”

        “我给你介绍介绍,这是金老师,这是他姐姐,后面那个是俺闺女。”

        “这大老远的来了,先进屋喝口水吧。”

        “孩子们,这是石头师傅,小琴啊,叫伯父。”

        “伯父您好。”

        “石头师傅好。”金瑟过去和石头师傅握了握手。

        “我们能不能看看这丝绸的加工过程,方便吗?”

        毕竟涉及行业秘密,金瑶怕会犯了忌讳。

        “哈哈,没啥保密的,我现在就怕没人学,将来把这祖传的手艺带进坟墓去。现在的年轻人没一个能坐得住。来,我领你们去看看。这加工程序,从养蚕到出绸,要十几道工序,养蚕、收茧、缫丝、络丝、牵绸、钩轴、刷绸、安机、织绸、炼绸。”

        “我一直认为是纺车纺出来的呢。”

        金瑶虽然对面料很熟悉,但这种古老的制作工艺她也是第一次身临其境看到。

        “丝绸可不是纺车纺的,纺车是纺棉花用的。你看,这是蚕茧,这个壳啊其实就是一根丝形成的,蚕吐丝是一根吐下来慢慢缠绕,但是一根丝不结实,得很多根一起才能成为一根线,一根丝线大约用这样的蚕茧要三十个左右。”

        石头师傅又领他们到另外的房间,“你们看,这些丝固定在机器上,然后一上一下一左一右跟织布是一样的,织出来后,因为比较硬,所以要用碱水煮,再放到猪胰子里泡,还要在清水里来回摆,再用棒槌捶打,直到它变柔软。咱这纯手工纯天然的丝绸啊,柔软光滑,吸汗、耐碱、无皱纹、养皮肤、透气好、不起痒、不沾身、穿身上冬暖夏凉可带劲了。”

        参观完制作程序,石头师傅拿出织好的成品给他们看。

        “师傅,您这里织好的现货现在有多少?”

        “有是有一些,可是都是订出去的。”

        “那您看看能不能多少卖给我一些,我是做服装的,想采购一些回去试试。”

        “你看,他们大老远从上海来一趟不容易,想想办法匀出来点,没准以后还能长期合作呢。”

        蓝长年也帮着说话。

        “行,行,看蓝书记的面子总要给,你们这么远也确实来着不容易来,我把我压箱底的拿出来吧,这是准备逢年过节送礼用的。”

        石头师傅从里间捧出一匹丝绸来。

        “太谢谢了,您看多少钱我给您现金。”

        “我这一匹售价是两千元,你给我一千五吧,顾顾成本。”

        金瑶从包里拿出两千元递给石头师傅。

        石头师傅点出五百要退回金瑶。

        “别别,师傅们也都挺辛苦的。”

        两个人就这样让来让去,蓝长年急了,“哎,我说你们别争了,这样吧,等你们做出衣服了给石头师傅寄来个样品,你们看这样好不好?石头师傅也是一片心意,你就别再推让了,我替你决定了。”

        “那好吧,谢谢师傅了,我还想问问师傅,您介意把技术传授给外人吗?比如说我可以培养一批技术工人,您只负责教授技术就可以,我聘请您老做顾问,薪酬待遇都好说,或者我们也可以合作,您以技术入股,再不然收购您的技术专利也可以。”

        “哎呀闺女呀,这个敢情太好了,我就怕这手艺失传。只是我这么大岁数,穷家难舍,不想到外地去。”

        “我很佩服师傅您的胸怀,肯把技术传授给别人。放心吧,我会想到合适的办法的,我回去计划一下。”

        ;


  https://www.bqwxg.com/wenzhang/45/45283/249467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wx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