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人生之平凡的奋斗 > 第九章 李王两家的渊源

第九章 李王两家的渊源


早上没有调闹钟,人体的生物钟还是在这个时间把李山山叫醒了,听厨房客厅有走动的声音,李建国林爱群早已经起床了。

        外面天色已经大亮,透过窗帘洒在卧室里,让李山山没有了睡意。坐起来靠在床头上,又想起昨晚的事,不由得闭上眼睛胡思乱想。

        用心读书以后会怎么样?考上了闽大,毕业还是回老单位来接爸妈的班?那除了学历高点之外,和记忆中没有什么大区别。做生意很好,可以自己做老板,但是做什么生意好吗?房地产最好,可是没人脉没资金、、、

        正在想做哪一种生意好,房间门敲响了,爸爸李建国在外说:“山山,山山,醒了没有?”

        李山山回答:“醒了,爸爸,你有什么事吗?”

        李建国在门外说:“我没事。你不是说今天回岐河老家吗?刚刚去市场切了一片猪肉回来,已经包好了,等你回岐河时就带回去啊。”

        李山山昨晚睡觉之前是和爸妈说过了今天要去看爷爷奶奶的。李建国和林爱群每天要上班,有时有假期还要应酬,已经比较少有机会回去岐河了,所以每次李山山回岐河都要带点东西回去,别看小这猪肉,在那个时候有多少人想吃而没得吃的,小时候李山山跟爷爷奶奶住时还做过每天都有猪肉吃的伟大梦想。

        “知道了,我就起床,还有什么要交待的没有?”

        李建国说:“你要回去多久,还交待什么,路上注意安全就是了,别去河里游水,很危险的。”

        李山边穿衣服边说:“我会注意的啦,危险的话我不去就是了,不下水,最多在河边玩。”

        岐河镇实在不大,红旗山下来就是明河,岐河镇就在山与河之间那一块狭长地平地,正所谓靠山吃山,靠边水吃水,在岐河长大的少年人,玩耍就是上山打猎下河捕鱼了,在镇上只有游艺室和小人书摊可消遣。

        在卫生间搞好个人卫生出来,李建国和林爱群已经上班去了。鸡蛋面包在餐桌上放着,李山山冲了杯牛奶剥鸡蛋吃面包,本着不浪费的原则,一样一样慢慢吃,硬是把放在餐桌上的全部吃完。

        吃了早餐,开始收拾替换衣服,没有旅行袋,用条塑料袋把衣服包起来,一袋苹果,还有柜子里放着还有点糖果也一起拿了和那块足足有五斤猪肉一起,放进原来装大米的编织袋里捆好,看看没漏了什么,锁上门下楼,把编织袋绑在自行车的后架上,背着朝阳踩着车出发。

        穿过城中心区,到了明河大桥,明河大桥很长,人在桥上,河风吹来不觉热,凉爽宜人疑是春。李山山骑得不快,用了几分钟才过了桥,就回到岐河地面了。

        李山山的老家在镇边上靠山,是一个老青砖院子,院子里有五间大房子,前院和后院又各搭起几间小土屋,用做厨房和柴房。王小宝一家四口人,王小宝爸爸王叔用,妈妈何美娴,妹妹王小贝,住了左边三间。

        李家有李山山的爷爷奶奶,叔叔婶婶,和堂妹堂弟,住右边的二间,住房很紧张,还有一个姑姑早已出嫁。挨着围墙的小土屋都是叔叔李建业和爸爸李建国搭起来的,王叔用那时候还帮了忙。

        这个大院子很早以前就是王家的,民国时王家是岐河镇地主,李山山的太爷爷从那个全国闻名的小吃县沙河县出来,在王家帮工,而后在王太老爷做主帮助李老太爷成了亲,又低价卖了一间大房屋给李老太爷安了身,算是在岐河定了下来。

        后来国民党大军撤退,顺手网了很多的青壮,愿意的不愿意都带上了。李老太爷不愿跟着走,带着李山山的爷爷,王老太爷的两个儿子——王小宝的爷爷、王小宝爷爷的哥哥躲藏在山上,等国民党大军走了再回去。

        王老太爷本来托李老太爷在山上照顾两个儿子,自己在家里坐镇。几日时间过去了,王家大爷爷放心不下王老太爷,又偷偷回去了,不料被抓青壮的撞个正着,要带着一起走。

        王老太爷这个痛苦,不走吧,大儿子一个人就要去远方了,还不知道能不能回来,跟着走的话,山上还有个小儿子呢,怎么办?

        人家却是不会跟王老太爷商量,加上王老太爷也有点恐惧‘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经过短暂思量后,决定全家一起走,让长工带口信给李老太爷,让李老太爷代为照顾王小宝的爷爷,用这几间房产作照顾的费用。

        王老太爷对李老太爷的照顾确实很大,当初没有王老太爷的照顾,别说有房住,能混口饭吃就不错了。下山后李老太爷得知道情况,就负起了责任,凭一把子力气,脏活累活都干上了,硬是把李爷爷和王二爷爷两人拉扯成家。

        正所谓生活不止,麻烦不断,李爷爷成家问题不大,对象王奶奶当时是大户人家出来的丫环,走散了流落在省城边上,正好都是穷人家的孩子,光荣的无产阶级。

        王二爷爷的对象是以前王老太爷指定的同为岐河镇地主之的何家侄女。当时何家也是大家族,长女许给了王家长子王大爷,王家搬走,同为地主的何家也一起跟着走了。但是侄女关系淡了,没跟着一起,留下了在岐河,正好两人有长辈婚约,就成亲了。

        很快事来了,在那个时期,这两家地主的后代成家,马上成为集火的对象,何地主家的院子被组织征用了,成了公社驻地。当时王家大家要不是由李老太爷这个穷哈哈作主,也有可能不保。

        此时的李老太爷束手无策,眼睁睁地看着两人受苦。在临终前还拉着王二爷爷的手说对不起他,对不起王老太爷,又要李爷爷一定要照顾好王二爷爷等等。

        艰苦岁月不容易熬过去,王二爷爷夫妻已经强撑了好多年,没享受到安乐的生活就早早去世了,留下王小宝的父亲王叔用还没长大,,所以照顾王叔用的责任又落在李爷爷身上。

        李爷爷已经有三个儿女了,李山山的姑姑,爸爸和叔叔,再加上王叔用,难免照顾不过来,导致姑姑早年远嫁回沙河县,李建国也是全家省吃俭用才供上学校的。李建业和王叔用小学没读完,就出来在采沙场干活了。

        李建国和林爱群结婚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家里也没有给任何帮助,那时的中专毕业生都能安排到政府部门工作,李建国和林爱群高中毕业也分到了县里商贸局,安排在供销社,有单位宿舍,又有工资,生活开始好转。

        王叔用成家李爷爷没出多少力,只给添置一些家具用品,出聘礼等。主要是王叔用还小的时候,他母亲何奶奶去世前给找的对象,是她一个在上河镇的远房侄女,就是何美娴。结婚后不久就生王小宝,因为是农业户口,几年后又生了王小贝。

        王叔用和李建业一起在采沙场做工,何美娴也在镇上的一间老屋摆起了摊,李山山的婶婶则在沙场上烧水做饭打杂。至此为止,王李两家的温饱总算基本上已经解决。

        骑车进了大院,两家人正在吃早饭,李山山嘴里爷爷奶奶叔叔婶婶地叫着,王小宝兄妹还端着碗过来这边,和几个小孩子围李山山,李爷爷问李山山:“这么早回来,吃过饭没有?”

        李山山边说边把车后架东西提下:“早吃过了,爷爷你不用理我,先和珊珊小峰吃饭吧。小宝小贝快点吃啊,吃完再过来啊,有东西吃哦。”

        李建业结婚较迟,结婚后生下了李山山的堂妹李珊珊,在上三年级,六年前又生下堂弟李立峰,是大院最小的人了。王小宝和李山山同一年,十五岁,王小贝才十一岁,李珊珊九岁,李立峰六岁,差不多要上学了。

        李山山把水果、猪肉一一拿出来,说:“这是爸爸买的肉菜,叔叔婶婶中午回来吃饭不?”

        李建业不是很高,但是很壮,他吃饭边说:“不回来了,沙场有饭吃,你婶婶中午煮的,吃的还行了,猪肉等你奶奶晚上再弄,叫上你王叔叔一家过来吃饭,你晚上是和小宝在谷房睡吧。”

        谷房就是放谷子、地瓜等食物的地,李山山“嗯”了声:“衣服带好了,就住一二晚,二十三号要回学校。采沙场好久没去玩过了,现在怎样了?还好不好玩?”

        婶婶说:“沙场还不是一个样的,老板增加了几台抽沙机,把河水都搅浑浊了,现在烧水做饭要到山脚下的小溪取水,一来一回得费不少工夫。山山,你想去沙场玩呀。”

        李山山说了:“不一定,和爷爷奶奶说下话吧,到街上走走,说不准去哪玩。叔叔,听说家里的责任田包给人家种了?自己家不种了吗?”

        李建业说:“不种了,就二三亩田,每年要借牛,抽时间培种下田,还不如包给别人种,沙场做工赚的钱比种田多了好多,家里就留了一小块地种菜自己吃,平时去理理就行了,你们喜欢吃什么菜家里可以种多点。”

        没有办法,别说现在要交公粮,就是以后不用交公粮了,也不见得农村人人都种地,地太少,人又多分都分不过来,不如另谋出路,镇上有人搞养殖场,有人贩卖山货到县里市场,市里的市场去了,一样的赚钱养家。

        王叔用一家吃完饭过来了,找李建业一起去沙场,李山山把苹果拿出来,一人一个地分了。王叔用和李建业一样不高,长得比较清秀和王小宝一样,何美娴长得比较白净的,不像李山山婶婶典型的农妇身材。

        王小贝长得像她妈妈,很喜欢和这个总能变出零食的邻家哥哥玩,一过来就粘上了李山山,和堂妹堂弟一起缠着要李山山带她们去玩。

        李山山也很喜欢弟弟妹妹的,等李建业王叔用他们去做工了,就和王小宝一起带着他们上街去玩。

        ;


  https://www.bqwxg.com/wenzhang/35/35470/193633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wx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