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魔梦缘 > 第五章倾城倾国 六十一个梦

第五章倾城倾国 六十一个梦


什么是菩提萨埵——觉悟有情,明涵在梦境里没少为此徘徊:据说,这是一个发生在战乱纷飞的、东汉末年真实的故事。当时有一个开功开悟的高僧,不过高僧在众人眼中显得很平实,就是很平实,从没觉自己有什么了不起,可是就是连一般平民百姓,都认为他了不起,就是了不起。高僧的作为真是让人不可思议,他早年出家,得到成就后,倒离开了寺院,因为家中的老母无人侍奉供养,他不能用寺庙的供给奉养老母——所谓之‘佛门一粒米,大如须弥山’。在里混日子更是不行。这样他算‘回家’了,以编草鞋卖为生计,侍奉老母。

        这一年,所谓代表正义造反的黄巾军,就要攻到了高僧所在的城池,这里兵微将寡,面对如狼似虎的黄巾军、根本不可能守住,保这方百姓平安。这里不是在诋毁黄巾军,咱不能绝对说,是整体上作为不好,却有,他们所到之处,那是哀鸿遍野。大家想到了高僧,高僧说他能有什么本事,在众人一再请求下,他就让他们,把他编制的草鞋挂在城墙上,反正大家信了他,怎么说怎么做。结果攻打到这里的黄巾军,屡攻屡败——在他们眼中,整个城池‘云雾缭绕’,分明是天神在护卫。高僧的名气大得很,当黄巾军主帅得知高僧在此居住,就退兵了,这样这方百姓得以逃过这场浩劫。

        在明涵看来,高僧最了不起的是,竟能放下自己本该清修之所,很高的修行的、身份地位,却‘回家’编草鞋侍奉供养老母,高僧的菩提萨埵真是不好理解……

        现实生活明涵是无能为力,难免有避世之心。而这个梦是在给明涵这种心态敲响警钟:所谓‘佛门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带角还。’一个人是不能拿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易,不是真的看开,作为逃脱自己责任的借口。其实,明涵对什么都无所谓信不信,梦中的经历,让他看什么都觉很正常,世界之大,什么都可能存在,就是那样自然而然的存在着……

        天外来音还让明涵对菩提萨埵,也就是觉悟有情的‘有情’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古人曰:‘人若有情,天下太平’。也就是我们每个人有真情,整个天下就是真正的太平、十分美好了。可是为什么人世间总是有缺憾?!那是因为我们人的‘有情’,在不知不觉中,不自觉的好基于对自己的‘有情’!对这个说法,设身处地的考虑一下,真是有道理......

        ********************************************************

        众亲人也知长安的难,这也是姐姐让他们知晓的,为的是让亲人们知道长安的不容易,多理解多担待他,让他更多的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姐姐给了释父五仟元、二弟壹仟元,爷爷也非要出钱,他和四弟是一起,爷爷出了就等于让四弟出了,爷爷出了八百元,本也要出一千元,那二百元是留给二姐永姝出的----她呀!没有自己的子女、依靠侄子养老,平时还要大姐及兄弟帮衬呢,真不想拿她的钱,只是她执意不肯,瞧她说的,她这个姐姐从来就没给长安这个弟弟担待什么,这次无论如何也要表一下心意……

        至于三弟,本也要再多出些,释父不肯,也就出了一千,他一直记着八零年,哥嫂探亲时,在他家最困难时,哥嫂临走时,将仅剩的八十多元钱都给了他救急,那时的八十元钱,可是不算小的数目,此情他一直想回报,虽然攒点钱也不容易,这回终于让他了了心愿……

        总共八千元钱,都是亲人们根本不打算让释父还的,这些钱,出省费就是加上送礼找工作也应该足够了。这些钱,释父最不能担待的,但又不能不担待的就是爷爷出的钱,自己都奔六十岁的人了,还要靠老爷爷来帮衬,说起来都丢人。

        这些钱,最不好受的是二姐的钱----二姐说她从来没有担待过他这个弟弟,其实,她是自己不觉得担待了有多少。他在外求学,不就靠她在家帮母亲辛苦,而他好像从小就忽略了二姐,一直没有让她感受到,她这个弟弟,也是很爱她这个姐姐的,要不也不会记得攒钱,也要给她买学生装了……

        大姐本意,还想给释父些钱,只是她深知弟的心境,如那样,倒让弟内心增加痛苦,也就作罢,她这个姐姐对长安别无要求,就是平平安安的等到退休,到那时,她一定能给亲人们一个最大的惊喜…

        我有怎样一个大姐啊!释父在大姐面前完全如小孩子一样落起泪来——大姐竟擅自作主,花二、三千元在老家买了一台18英寸彩色电视机让他带回临黄,不为别的,就是心疼释母,在那样一个陌生的没什么好来往的地方,就她好一个人闷在家里,身体又不好,可别把身体闷坏了,应该把心情放开了,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

        释父从老家回来很有些意外——黑猴竟倒台了,被司法部门羁押起来,也是该他受惩戒的时候了,而局长将一屁股屎扑啦干净,便转回油田,做一个二级机关单位的党委书记享福去了,说来说去,只有局长这根搅屎棍得到了最好的归宿……

        新上任的局长是新河人,新上任的轻集公司总经理也是新河人,新河如今在临黄市可是实力派,市直很多重要部门都是新河人把持。

        局长和总经理据说在新河也是名人,如今市里把他们调到市里任职,看来对他们寄予的希望不小……

        轻集公司总经理刚上任,便招释父上班了。原来他要成立建筑公司,这下释父能有名正言顺的身份了,否则真要哪一天再晋高级职称,填表都不好填,你填一个轻集公司,专业不对口的,算怎么着,还不一看就让人烦了,更别想晋上了……

        从前任经理给放假,到三任经理让他上班,释父整整有半年多没上班了……

        黑猴被抓与引进的单拉膜设备是否存在腐败问题,倒没有什么关系,尽管有不少人向司法部门反映此问题,他被抓起来的真正起因是倒石油,收了人家订金,却没弄到石油给人家,钱却让他花了,还不上,人家就以诈骗将他告官了,而市里也早烦他了,也就借此要把他搞定……

        查来查去,黑猴只被查出贪污区区五千元的公款,是很让人可笑的,这怎么可能呢!从中倒表现出他的“正直”来了。最终结果,他被判三年有期徒刑,并被开除公职、党籍。

        就五千元钱来说,他是被判重了。但他有此下场,也是有前因,才会有这样一个恶果,就是以渎职罪论处他,也不算冤枉他……

        释父就没打算将明真的工作联系到地方医院,因为无论明真有多高水平,新河人把持的市直医院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不接收‘东北人’,如明真非得落地方,那只能被分配到乡镇医院去……

        释父给明真联系的医院可以说早有眉目了,要不也不能让明真回来了。

        释父给明真联系的医院是油田第二职工医院,这东托人西托人联系好的事,到办正式手续时,却出了大问题,有一关键环节----油田分配办没有打通,如此院里再同意接收,也没办法,释父真后悔,有种被人戏耍的感觉,他就不相信那么大医院的院长,如真心为你办事,会连这个环节都走不通,到此,释父后悔的就没的说了,要早知今日如此,还不如让明真留校了,那里多好,在校附院,又是大城市,只是事已至此,也只能认命了,实在不行也只能落地方,去乡镇了,尽管明真很会宽人心,去了乡镇也没什么,用不了几年,等晋上了职称就可以辞职回来开私人诊所,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就在释父走投无路之际,他结识的与他有深厚情义的、当地的一个老工友,向他伸出了真诚之手----他有一个至亲,能帮上忙,只是听释父说明真工作没问题了,也就没提这个茬。在这位至亲的帮助下,虽也费了很大周折,但明真的工作总算有了结果,不过二院是不能进去了,将明真分到了三院,那离家虽远了,还好,条件、待遇都不错,有通勤车,也就两三个小时左右就可到新城,也还算方便。

        就此明真的工作问题算是比较满意的解决了……

        *****************************************

        现在的生活,对明晨来说是朝不保夕,总处在忧患之中,他呀,很怀念大锅饭时代,认为那个时候公平,人人都平等,人人都有碗饭吃!哥哥如此,那没经大锅饭日子的弟弟明涵也是一样的转不过弯来……

        在上高中时,明涵有一同学,本来上学上的挺好的,却上着上着半途而废了,原来是家长让他参加工作,如此急,连毕业证都不想要了,原因是说这一回是最后一次招收正式职工,以后再无国营、集体什么之分了,都是合同制,所以趁现在能工作就早工作,上了班培训学习也不晚……

        明涵当时心里没在此,也没当回事,可是等自己真工作了,真的成了合同工,那就如从九天之上,掉到了九天之下,现实和他理想的不一样了,也就没有了工人阶级的什么优越感了,特别是当一年试用期满,要在合同书上签字,按手印时,怎么、怎么的都觉有点卖身契的味道、少了做为人应有的尊严……

        明涵真有些怀念过去——也就是说,主要是怀念在小学时候所接受的教育: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人人不会没吃,没穿的,处处充满了人世间的温暖,处处充满了人世间的真爱……,什么最光荣,劳动最光荣,无论干什么职业都是在为人民服务,人人平等,只是分工不同,哪怕作为一名清洁工,他的人格也是高尚的,也是光荣的……

        说起那个年代,明涵还发生过这样一个让人捧腹的事:有一回教导主任训导全体学生,先是讲做为共产主义接班人怎样学习雷锋的螺丝钉精神,要树立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浪费可耻的社会主义主人翁思想观……

        教导主任还以身作则,要学生,哪怕是家庭条件好的学生,也要勤俭节约,好好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他对这方面打了一个浅显的比方——他指着自己两袖肘上的大补丁说:衣服旧了点,破了点,都没有关系,补上,洗干净,一样美观、大方,不讲穿戴就是良好品质的一种表现……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事后,明涵倒好,他的衣服本没什么“坏处”,却硬要姥姥在袖肘上补了半个袖子的大补丁,如此画蛇添足,他还穿着美滋滋的上学来、上学去,只是他如此招摇没多长久,回蓬山老家看望爷爷奶奶的妈妈回来了,自然要把他的画蛇添足去掉——还勤俭呢!那么大两块布,还不够浪费的呢。为此,姥姥自然遭了妈妈的抢白。姥姥颇不服气,那又不是我让的,你那小子上来驴脾气,谁劝得听呀!……

        现在明涵的思想一时跟不上时代改革的步伐,无论说的怎么好,他都认为合同工是看不到自己权力,也是没有希望的另类阶层;那工会只是摆设,在他认为这种朝不保夕的圈套中,他的心境可想而知。其实合同制本身没有什么错,符合人自由的本性,只是单位、领导不行,才让人适应不了。

        ************************************

        明涵的心境一直处在低谷之中,家刚搬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还很显荒凉的新城区,父亲一年内,先后病了两次,都是阑尾炎,前轻后重。前一次是住院打针、吃药,保守疗法;后一次是手术割除。第一次,释父还似有权力,人来人往的不少;而后一次释父似已失势,来的人便人丁稀疏,红霞看了都甚感世态的炎凉。而这还不是明涵最感凄凉的,最凄凉的莫不过当时父亲要急着住院,而家中连三百元的住院费都拿不出,还好单位送去了支票,算没露了家底……

        父亲不得势了,有的东北人也装自己多正义的,趁机对明涵落井下石,人前背后说释父的坏话;更有甚者,一个家伙竟用汽车往水沟里挤明涵,好在那人心中还是有所顾忌,才不致于将明涵挤到水沟里……

        父亲所受的屈辱不尽言表,明涵在心中磨着‘利剑’……

        明涵之所以还能坚持在那样一个无法适应,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坚持下去的环境中,自身的信念不可动摇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主要是和姐姐点点滴滴的对他的关爱是分不开的……

        元旦了,姐姐回家了,姐姐兴冲冲的向家人报喜,她发工资了,一个月有三、四百,这钱比工作了一辈子的父亲都多的多,而且姐姐赶的好,虽工作还不到两个月,竟给她算上了差不多两月的工资,一下手里有这么多钱,可有姐姐胡花的了,给这个买那个,给那个买这个的,因为是第一次发工资,还给小侄儿雪松五十元钱……

        父母直埋怨姐姐乱花钱,以后不许这样,以后挣的钱就自己攒着。为了让姐姐放心,还吹牛说,父亲工资不高,可在外能给人搞点预算、审计,家里的日子过的去的。如此说,只为将来姐姐有了中意的,出嫁了,不至于寒酸,连嫁妆都没有。家里不一定能出得起钱,就自己攒钱置办嫁妆吧!为了让姐姐安心,连借老家的钱都不让姐姐知道,尽管那钱,父亲一定是要还的,再怎么说不要也不行,他相信自己一定会有机会挣大钱的,而机会一直就在眼前……

        无论父母怎么念叨,姐姐总是不置可否的,以温馨、可亲、可爱的一笑,算做了回答,在姐姐心中,自有她的主见,这个家姐姐怎么能把心放下呢!……

        姐姐工作后,第一次回家的情景可逗了,她当时是一身男装打扮----头戴皮帽子,身上穿了件对她来说略肥大些的鸭蛋青白半截羽绒服,身穿黑蓝色宽松的牛仔裤,裤脚还挽上了一点,脚穿一双男式白色的旅游鞋,手里、身上还是大包小包的。

        当时是明俊小弟开的门。当时还真把小弟给唬住了,“吓得”他直往客厅串,边窜边呼救兵----妈呀!哥呀!看这是谁呀!可吓了我一跳……

        姐姐还不依不饶,追着小弟跑———

        姐姐这一身男装,都是给明涵准备的,除了那顶工帽是单位发的,拿来给明涵戴,怕他晚上上零点路上冷,冻着外,其他的都是她特意买的。之所以她平日先穿着,穿旧了些,只是因为她太了解小弟,不愿穿新的、好的东西,怕扎眼,太引人注目了,让他好不自在的心态,这都是在不适应的环境中,自卑心太重的结果。姐姐不能不担心,她会一点点的努力,改变弟弟的心态……

        而今天回家,之所以穿成如此,想再接再厉让衣着再变旧些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想给家人一个乐不可支的笑料,好的良苦用心果真达到了:家人是那么开心,她更开心。

        明涵直怨姐姐得花多少钱呀,给他买那么多东西。姐姐对他是“嗤之以鼻”:哼!那算什么,咱是不是哥们,再说,除了旅游鞋算贵了点,那件羽绒服并不贵,是晴纶棉的,就算贵了点的旅游鞋,其实也不算贵到哪里去,姐姐赶的好,赶上断号处理,和羽绒服差不多,也就几十块钱。其实就算旅游鞋再贵,也值得买,一双鞋,几年都穿不坏的,何况小弟也需要象样点的行头了,小小年纪别总显得老气横秋的,该充满朝气,就充满朝气的,你如不要,难道让姐姐一个女孩子家穿吗,那不让人笑话姐姐总穿男装,成了花痴不成……

        姐姐给他买的东西,明涵其实挺喜欢的,姐姐这样说,他怎能不欣然全部接受,何况姐姐又是那么辛苦弄旧的……

        明涵的工作性质是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只要注意,一般也就发生点小工伤,什么不小心割了手,挤了手指的。

        明涵的大伤小伤不断,如此,姐姐怎么能不揪着心!她知道明涵不喜欢这样的工作,可是事已至此了,也只能先如此将就着了。为了表示姐姐有多关爱他,还说了,她今后多打听打听,看能不能托上人,给他调到其他单位工作。对此,明涵当即否定了,一是不想让冰清玉洁的姐姐,低三下四的去求人,二是真去了新单位,也许更不适应,还不如在轻集呢,好歹心里有底,有点人缘人气……

        姐姐还用自己的病痛的亲身经历,来鼓舞明涵。姐姐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连与方志伟的恩怨,当然更包括对含嫣的教诲都说了——姐姐得感谢弟弟,相信弟弟也一定能将悲苦化为力量、一种快乐,末了姐姐还说了一句让明涵很显不安的话:那就是到现在,姐姐头上的伤还有时隐隐作痛呢!……

        姐姐因病休了一年学,是不能不告诉家里原因的,尽管她是病好后回家当面轻描淡写解释的,但还是让家人甚感震惊……

        而如今,姐姐将其中全部隐情全部道出,明涵就觉自己的那点苦痛都是无病呻吟——自己还原以为体谅了姐姐,没想到姐姐所承受的比他想象的还要多、还要难、还要苦痛。听着姐姐的话,明涵不由不满眼忍着泪水,眼前出现了姐姐孤苦零仃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情景;又现姐姐在火车站送别一家去他乡时凄凉、孤独的身影……此时,姐姐生命中所有的苦痛都展现在了明涵的面前……

        明涵相信自己,从今以后,他无论再经历多少的苦痛,也能顽强的挺下去,不为别的,哪怕只为记录下亲人的感人至深的生命历程……

        姐姐已知明涵的信笔抒胸怀的志向,心里也就有了底,也就更无所忌、无所瞒,话里话外把意思都表达了出来,以及对自己身体的隐隐担忧……

        但姐姐相信无论怎样,弟弟也会象他过去对她所承诺的一样,无论如何都要坚持最后一个离席,而她亦会坚持与弟弟携手最后一个离席。

        到此,姐姐以自己的切身体会,真正的读懂了小弟——活着这么苦、这么累,死没那么可怕,可是我要死了,怕你们难过、伤心,怕你们有流不完的泪,怕你们想我,所以我会好好的活下去,哪怕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姐姐相信,终有一天,明涵会成为彻底改变我们这个家命运的人……

        姐姐对自己的身体担心是担心,但她坚信自己能挺过去,为此,她也不会对自己那么吝啬,一个人在外能吃得可口些就吃,能营养就营养,该吃的药更要坚持吃,保重身体是第一重要的,她相信如真有一天她又处在了危难之中,明涵定会向上次一样,在冥冥之中,给她以力量,陪她渡过难关……

        三任经理名声不小,市里给他的条件也不无优惠,贷款停息挂帐,三年免各项费税,只是他水平有限,任人为亲,弄了一大帮新河人来轻集混饭吃,企业的状况也是昙花一现,便又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工人照样经常放假,照样该发不出工资还发不出工资,最长达半年才发点工资。最让人可笑的是,他带来的那一帮人还和他争权夺利,也就一、二年功夫,他便灰溜溜的被赶下了台。而他在任职期间的亏损,竟比他前任、黑猴要多得多,他也真够倒霉的。这其中也有不乏他背黑锅的成分,黑猴任期有些产品已不是物有所值,而他及手下的人,再低价一处理,那窟窿不越来越大才怪呢!

        毕竟他在局长眼里有资格,局长本意是让他当局工会主席养老算了,可他偏不,非去搞什么企业,局系统有什么好企业,他去了,算把自己栽了进去,不能自拔……

        企业的不景气,日子的艰难,也造成了明晨的压力很大,微薄的收入养家糊口非常艰难!明涵知道,哥哥有时也很想不开,为此他也是记挂的,还给了他写了一首小诗——《珍惜生命》以鼓励他:

        说什么总想到去另一个世界,难道你不知那里没有阳光?很冷很冷。你还没有好好活一下,不能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虽然活得很苦很累,但你怎能一走了之,把悲哀留给年老的双亲,需要卫护的亲人、手足……

        你还没有报答养育之恩,释圆儿女情长,你不能一走了之,人活着不容易,死更不容易,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就要活,活得洒脱,走,走的无牵无挂……

        *************************************

        生活的贫穷困苦,并没有摧垮明涵,相反倒更激起了他的豪情万丈----在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二十日的那样一个夜晚,他竟信手做了这样一首曰《铭志》的诗:

        上苍赐予无形剑,谈笑声中江湖远。

        溶解人间不平事,释化世上难解缘,

        潇洒来去无所求,平平常常才见真。

        但愿能有人长久,明月万里映冰心。

        蓦然回首天地间,浩气长空冲九霄,

        爱恨情仇随缘去,悲欢离合化慈悲。

        人间天上共婵娟,万象更新已大同。

        世世沧桑如梦幻,绝世传奇绝世缘。……

        说了可笑,明涵这样一首《铭志》之诗作是受这样的梦境所启发——明涵顶天立地在苍茫云海间,看着雾茫茫的人世间——“老神仙”问他要练什么剑匡扶正义。明涵答,练天下第一剑;“老神仙”说,那你就下去吧!言罢至此,还未等明涵反过味来,他已被打下到了人世间。为此明涵有些后悔自己的不知足,在天上待的挺好的,要练什么天下第一剑,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吗!

        明涵明了所谓天下第一剑,就是以笔为剑,也就是无形剑……

        明涵哪里知道,这只是他要梦醒的开始——从此他开始忆起,所谓轮回人世间之前,所有的梦中梦。虽然这个过程会显得有些漫长,但终究他要真正的觉醒了……

        自觉所谓壮志在心胸的明涵,已是很难适应工厂的这种黑白颠倒的生活,如再这样下去,无异是对他生命的消耗。好在这时,轻集公司门市部,需要一个守夜人,虽明涵算是“东北人”,但是他为人口碑一直不错,值得信赖,门市部经理就找了他,明涵也就顺势去了。

        当真正要离开生活已久的工厂时,明涵内心不能不起波澜:首先他要说的是,时至今日,感觉自己很落魄的情况下,还依然有人对他有情、有义、有心,谢谢他们的好,谢谢他们的照顾——给他一个桔子、一个苹果、一个雪糕、一杯水,反正人浮于世,人太多了;有时甚至不让他倒着上中班,6、7点就让他回家就不用再来了。女孩子对他的好意总能让人感到温暖,明涵真不希望别人对他有什么好,只要想到人家对你有意,你却不能回报什么,就会脸红,心里不自在……

        当然,一切的一切如今都已成过去,明涵还要说什么呢!如果我有什么错,不是我为自己表白,那定是我误读了别人,而别人又误读了我;如果我真的在情感上曾伤害了谁,那只是我一时的懵懂,听信了他人善意的误读,而没能走出世俗的旋涡。我本该始终坚信自己,我原本就不属于你们这个世界,命运让我们相逢,那只能是暂时的轮回,因为我早晚会离开的,任人也躲不开命运的公证……

        我想走的轻松,走的自由自在,所以我要说,请你,你们,一定要记住我的坏,不要记住我的好、最好把我从你们的记忆中消失,那样我才会走得潇洒,又飘逸……

        明涵不想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是怕自己把握不住被社会的黑暗一面吞噬了,失去自己的本性,尽管他相信光明就在不远处了,可是明涵哪里明白,他早已就在社会中了,哪怕你就呆在家中……

        长相忆,深情难忘,带给你千万思念----因为在不知不觉中,明荷已成了明涵内心深处坚守的信念,无论他与她有没有结果,他和其他女孩子,已不太可能有什么缘份的。也就是说在明涵的潜意识里,已完美的不能完美的明荷,已成了衡量其他人的标准,在他眼里,今生已无有可能有谁能超越明荷了,那他剩只剩独守自己的那份情操了……

        <ahref=http://www.>起点中文网www.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https://www.bqwxg.com/wenzhang/19/19760/132171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wx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