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魔梦缘 > 第一章故园情深 第十七个梦下

第一章故园情深 第十七个梦下


长安的童年是什么,就是常常涌起的姐姐也是妈妈的感觉;就是多少个夜晚,在他睡意朦胧中,妈妈亲近他时不小心,落在他脸上的泪花;就是爸爸心中的宝—--惹了事端拿他没办法,就拿姐姐威胁他;就是爷爷奶奶的疼爱,兄弟姐妹的手足情;

        也是发现姐姐是绿萼仙子的惊喜,亦是姐姐那凛然、女中丈夫干云天的豪气——只要我们一家人相亲相爱,即使有再多的磨难我们也能面对,纵使有一天我们真的远隔千山万水,几十年不能见面又如何!只要有那份动情的关怀在心间,哪怕远在天涯海角,我们也会只当有咫尺距离!

        真的到那一天,我们没有什么好后悔的,只要我们有善良的本性在!既然上苍让我们来到红尘是来受苦的,那我们定能坦然面对,承受我们该承受的一切,希望到时上苍能成全我们,在受尽苦难后,来生还让我们成为一家人……

        长安的少年是什么?最使他“独怆然而涕下”的是妈妈为他的遮风挡雨,妈妈托小姨交给他的、带着妈妈永恒的温暖的长命锁,以及妈妈那一曲一往情深的《二泉映月》,还有对他的意味深长的话语。

        长安火红的青春是什么?首先感谢的是父亲对他的“放任”。尽管结果是一腔报国志,换来了几多乡思愁,但能为祖国效力,也是他们的一种自豪。而没有母亲的家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家,没有小姨的任劳任怨的付出,给兄弟姐妹以母亲般的温暖,那这个家也许就不一定是今天这样其乐融融的美好。

        如今,人已近中年,又留下多少感慨呢?工作了,家里不要他的钱,二老不缺钱花,让他留着,一个人在外花销大。亲人们都认为他该找对象了,并要给他在老家找对象,只是他已有中意人,唯有祝福他幸福美满,但难免担心他忘了这面的根,待他成亲后,大姐姐总要代表全家做主,年年或多或少给他寄点家乡的特产,以释怀割舍不掉的亲情……

        做为大哥,他未能担起大哥的责任,他一远走,二弟就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为此,一向资质不错的二弟初中毕业就不再求学了,后当上了乡村教师,当教师期间也是反复波折,看家里劳力不行,还辞职了一段时间。

        长安回乡的路太漫长了,60年参军的三弟给他来信,说要把津贴攒给他做路费,好让他回家看一看,只是身不由已,只能让亲人们望眼欲穿了……

        长安自觉他是对不起任何人,辜负了所有人的期望,他是含着泪把信读完的。

        长安吾儿,自你到上海求学至今,我们数数,都不敢相信,可是又不能不相信你已有十九个年头没有回家了,我们都非常的想念你。我和你姨母都觉老了,身体也大不如前了,特别是从小疼爱你的爷爷,还有你的奶奶,都是九十多岁的高龄了,多少年了,总是念叨要见你一面,否则怎么能心甘呐!

        我们盼了你一年又一年,就是不见你的踪影,有时我们甚至想,这辈子我们还能不能见上你一面!我们也知你是公家人,回家一趟不容易,可是,再不容易,你也要跟领导好好求求,回来一趟。你已经都十九年没回家了,你爷爷奶奶自是不能在其中了,就是我们也不知还有几个十九年好等你……

        就此搁笔吧!盼你早日有好音讯与我们,同时我们也期盼与你共患难的好妻子冰莲——我们的好儿媳,也能同回。

        以前长安家人来信,都劝他安心工作、学习,不要惦念他们,他们一切都好,这回如此,为只为已九十多高龄的爷爷身体不太行了,想在临死前见一面他最疼爱的长安孙儿,释父万般无奈—--他怕长安为难、又不能不让他为难,才将信写的如此迫切。而能见长安一面,何偿不是父亲及亲人多少年来的一大心愿呢!

        十九年没有回家,是长安做梦都不敢想象的现实。是啊!一个人又能有多少个十九年呢?长安心下一片茫然,觉自己老的连步都要迈不动了,他要回家!他必须回家!!

        天随人愿,释长安因多年的踏实工作,一直被评为又红又专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被县里指定参加省里组织的,到全国各地一些企事业单位观研建筑设计,主要是为提高工程质量而办的学习、观摩班,最后一站是上海,这样组织上同意他参观学习完后,可以转道回老家。

        参加此次学习班,长安深有体会—--技术上的工作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否则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将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八千里路云和月,道不尽许多思乡愁”!释长安在离别故乡十九年后,终于踏上了归故乡的漫漫旅程,因条件不允许,他只带了女儿明真。

        知他十九年,终于要回家了,亲人们都欣喜异常,特别委派他三弟长青赶上千里的路到南京接他,当兄弟二人见面时已互不敢相认了!也是车站进进出出那么多迎来送往的人,不好相认了。因着急,长安就去车站广播室说明情况,人家一听直好笑:怎么你这个人连自己的弟弟都不认识了,当听说他十九年未能回家,走时弟弟还小时,不免为他唏嘘不已……

        他们先到城里大姐家住一晚,等第二天再转回绿萼,到时大姐、三弟都会请假陪他一同回去。其实大姐家,也是三弟家,早在三弟参军后分配到城里工作,就由父亲定下,城里的房子姐弟俩一人一份先住着。为什么有此说,那是父亲认为这房子更应该有长安一份。

        三弟的一双儿女很可爱,与明真相比,大的也大不了几岁,小的也小不了几岁,分别叫明扬、明霞,明真与小哥、小妹处得倒挺好,就是对大表哥老叫错----看他那么大,好叫他叔叔。

        大姐的儿子心昭已长大成人并参加了工作,这是最让长安感到欣慰的。

        长安已是向中年门槛迈进之人了,而姐姐已到四十不惑之年,虽都已老大不小了,但姐弟相逢后的笑颜,依然如小时候一样的甜。姐姐无论怎么变都是弟弟心中永远的绿萼仙子,而弟弟再大也永远是姐姐心中的宝——那个知冷知暖、“好惹事端”的与佛有缘人。

        说到这里还要带上一笔----弟弟多年不能回家,姐姐心中那个凄凉,真有些认了那几个“仙僧”的说法。为此,她还特意去了九华山为弟弟寻求解脱之法,并把她心目中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装在了心中,愿菩萨保佑弟弟平安,她这个姐姐愿替弟弟承担一切苦难,打入十八层地狱也不后悔!从中可见弟弟在姐姐心中的份量该有多重!当长安知道这些,更是为姐姐感动的不知如何是好。

        长安最担心的当属两个姐姐的日子好不好过,看大姐精神面貌不错也算放下心了,其实,最让人放不下心的倒是二姐,她嫁的人家只有兄弟二人,本是挺好的人家,谁想到她嫁过去没两年,大伯哥、大伯嫂,竟先后暴病而亡,如此遗下的大不过五、六岁的,小才二、三岁的两个侄儿,就要由她来抚养。

        二姐对于抚养侄儿,没有什么怨言,认为那都是她做婶子份内的事,就算自己腹中的亲骨肉出生了,她也不会偏袒谁的。只是万万没有料想到的是,已有身孕的二姐,为救不小心失足落水的小侄儿流产了,并伤了身子,从此再无身孕;更不幸的是在大炼钢铁那年,二姐夫又因公身亡。好在二姐最难过的时期已经过去了,养子都已长大成人,现长子在城里工作,就小儿子孝顺,舍不得她,要一生一世守在她身边孝敬她。

        想想一个比一个不幸的两个姐姐,真应了红颜薄命的说词,长安很感伤。好在弟弟们还算好,三弟在城里自是不用说,在乡下的两个弟弟也行,论生活水平、“自重自食”的,甚至比城里的还要好些。

        二弟长河现有四个子女,分别是59年出生的明祥,62年出生的明吉,64年出生的明玉,67年出生的明倩;四弟长浩现有两个儿子,分别是68年生的明诚,71年出生的明嘉……

        如果弟弟们的日子再过不去,那他这个大哥就更无顔以对了。

        起点中文网www.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https://www.bqwxg.com/wenzhang/19/19760/132166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wx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