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魔梦缘 > 第一章故园情深 第三个梦上

第一章故园情深 第三个梦上


在这个梦中梦里,现在对‘释明涵(不知道)’来说,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世,都只是现在一时。为什么?在这样的‘梦中梦’中,无论多久远的年代,‘知不道帝’讲到哪里、哪里就以在眼前,说什么什么就出现,就是跟看一场现场版的戏剧没什么区别,当然得他的这位‘知不道帝’世尊想让他知道,不对他封闭才行……

        ‘知不道帝’怎么讲了这么好笑的一个有关“闲人止步,母亲(猪)生产的故事。不过笑罢却不能不令‘释明涵(不知道)’品悟良久……

        据说,从前在成都一所著名的寺院——文殊院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文殊院有一个种菜的园头师,收养了一公一母两头别人放生的猪,这猪公猪婆到他这里真是幸福了,吃和不愁,生命有了保障不算,更是“生生不已之谓道”……

        “有高人把看似地位低下的园头师为有道高僧,并称之为活罗汉,当然活罗汉自己不会真把自己当成活罗汉,随他人怎么说都行。要按一般的逻辑,他一天到黑挑大粪啊什么专门种菜,黑脏得不得了,还罗汉呢!早都嗤嗤以鼻,厌恶之心上心头,唯恐避之不及,还凑他跟前现眼呢。

        “话说在寺院附近有一修行的居士,这一天学禅、学打坐好好的,就觉自己忽然昏迷了一下,眼前就出现一个相识的老太太,于是他就在老太太的热情相邀、带领下,以请他喝茶的名义,先逛了一个景色好的不能再好的地方。此时他也就是俗语说的‘元神’离体,说句笑话,就像那八仙的铁拐李本是英俊小生,眼见天亮回不了本体,只能将错就错,错投了倒毙的、老残的乞丐身上为本体,看来元神出去太好信儿,是很危险的。老太太把他带去一个似曾相识的地方、然后现眼前的是、要多富贵有多富贵的高宅大院。他跟着老太太、老太太把他带到小姐闺房门前让他进去,好在他觉不妥,怎能进小姐闺房呢!想走,但是心又有所不甘,为什么呢?…….

        幸亏他没有进门,只是打开窗户一看是女人在生孩子——看女人生孩子像什么,真是晦气,心思歪道哪去了!赶紧抽身往回跑,一回来打坐就醒了,那是一身的冷汗。如他进去闺房,那就是一去不复返!为什么?他事后跑到园头师那一看就什么都明白了。那时刚好母猪生了六只小猪,其中一出生就死了一只。那个猪圈门口贴着的一张红条子就是他梦中在闺房门口看到的,一模一样,是那个园头师写的:‘到此止步,母猪要生了!’可是当时他梦中看到却是:‘到此止步,母亲要生了!’不是母猪的“猪”字。他说当时我如果进去看一看嘛,就变成那一条小猪了。所以六条小猪里头啊,有一条是死的,生下来就死的!(引用演绎)”

        ‘释明涵(不知道)’在这个故事中真是有所感慨:这个打坐之人还挺幸运的,有时候人投胎转生的畜生道,到不会觉得自己变畜生,是觉得人中一样,真是一团谜,不知被谁戏耍,一个人掌握自己的命运真的很难吗?这个故事他不想相信,真让人后怕,下意识的可不能随便乱溜达了,当然也有所怀疑、是不是‘知不道’师父编出来吓唬他的,他是谁的元神,或者说他该是谁、闲着没事元神跑出来乱串,错了时空,找不到自己。将来会不会连《西游记》中的猪八戒都不如,毕竟猪八戒长得像猪,却也是有本事的……

        **********************************

        志远到今天的作为,释父特别满意,志远果真是爷爷的骄傲,没负爷爷的重望,是他使爷爷满足的离世,奶奶安心的撒手;是他让为父的了无牵挂。更让为父引以为荣的是儿子在经商中的义行,是足以让他受人尊敬了。如今老人家完全可以心安理得的坐在明湖水畔,明理亭中、绿树翠竹下,给孩童们去讲那过去的故事……

        自珍共有四个孩子,两男儿,文轩,文杰为大,两女儿娟红、娟秀是小。他常叹言,女儿要是年纪大些就好了,他定要与大哥亲上加亲;志远也有四个孩子,三男宗康、宗顺、宗祺为大,一女文素是小。志远也觉贤弟两女无论是大些的娟红,还是小些的娟秀,都非常的清纯可人,是很好的女孩子,只是让志远头痛的是,她们姐妹俩的年纪太小了,就是与小儿子宗祺也相差太多——连姐姐娟红都要比宗祺小六岁,何况妹妹娟秀,是不好等的。

        宗祺生于1906年,今年刚满十六岁,他是释父最宠爱的儿子。在他身上,释父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

        到如今,释父已把自己所学几乎都传给了宗祺。在他的悉心教导下,宗祺在书法、绘画上进展很大,剩下的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平添的功力与修为了。当然,释父还把自己行走在外几十年的心得都说予了宗祺,这本身也许是更大的财富——起码能了解人情事故。

        当然宗祺能学有所成,也是他有这方面的天份。不象他两个哥哥,也是打小学艺,但学来学去的连孩子都大了,还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悠,连文素小妹的一半还不如,何况宗祺小弟了。好在他们有自知之明,早跟堂兄们学匠人的手艺去了。别说,他们的手艺还很精湛——释父认为他们拥有的地虽足够营生,但自身还是要拥有一定的技艺,这样不管什么在任何条件下,才好有能力生活下来。至于释父教他们的书法绘画,虽登不上大台面,但用此水平,写写对子、画画黑白墙布图、“装点寻常百姓家”,倒也是有用武之地,如此,也算能在释父面前说得过去了。

        在大年喜庆刚过,宗祺刚满十六岁之时,释父给宗祺定了亲,宗祺未婚妻是龙溪吴家的女儿,这可是挑了又挑,选了又选的,按理说,这样的人家人品应该自是不错的。

        宗祺的婚事一定,释父的心也就全都放下来了,此时宗祺的两个哥哥都是早已成家并有了小孩,而小妹文素,也算有了人家,只等过个三年五载的,就嫁她出门。文素可是释父的掌上明珠,全家的心爱,可舍不得远嫁的,就是本村人家,当然人品也是要好的。

        宗祺十八岁那年,释家正准备给他完婚之时,料想不到的是吴家竟不顾道义毁婚了,表面上的理由是生日搞混了,以八字不合为借口,实则是龙溪—释姓大户人家的独子看上了吴小姐,吴家过去就有攀高枝的想法,现在人家主动**,岂有不顺从之理,还不一拍即合。

        释姓算起与释父,还是多少代的侄伯关系,他也自觉这样难为世伯有违祖宗遗训,只是他就那么一个不争气的儿子,也是拿他没办法,要死要活的,也只能顺了他的意。本打算让吴家以八字不合搪塞过去算了,最好别把他搀和进去,赔多少钱他都岀,只是吴家一见释父的面就胆怯了,还装可怜的把责任都推到了释姓身上,这样释姓不得不出面了,并请族长帮助斡旋。请族长出面,释姓丝毫没有压释父的意思,现在释父是什么身份,所能结交的都是什么有身份、地位的人呢,他岂能有意去冒犯!他只想恳请释父能高抬贵手,大人不计小人过。

        释父早有所闻,吴家小姐并不象媒人所炫耀的那么好,实际上还有些娇惯,吴小姐恐怕是很难适合释家的;再看世侄可怜巴巴的样,也就同意退婚了。释父很看得开,凭宗祺的人品还愁找不到好媳妇?虽是这样说,但是很难平宗祺年轻气盛的心,这也跟乡里乡亲不服这个气、难免影响到宗祺有关,何况还有多舌之妇明里暗里说风凉话呢。

        宗祺在心底发誓:他一定要出外凭自己的能力闯出一番名堂来,为释家,为自己争这口气,即使他不行,将来也要培养他的子孙光大释家门楣,以雪夺妻之恨。

        绿萼首富其实是一户姓邓的人家,从邓家拥有的乡下产业——不过百十亩地,倒也看不出邓家富在哪里,实则邓家的产业是在城里,以经营绸缎布匹为主,并拥有自己的工厂,现主掌家业的是邓三少---邓家昌。

        家昌与志远年龄相仿,二人打小是光屁股长大的好伙伴,小时的这份情谊二人都已深深的扎根在了心底,到了现在虽彼此早已各奔了东西,但只要一有机会便会叙叙乡情。

        邓家昌在经商上很有作为,本来邓家的产业就有一定的基础,在他接管后,十几年的经营,如今在安州城已是无人能比了,而且他还在上海滩开了家在当地很具实力的分店。

        邓家昌早就相中了宗祺,认定他会成为他得力的助手的,他很想要宗祺这样的好孩子,并多次婉转的对释父表达了他的诚意。宗祺长得书生意气的,释父看他也不太适合,年轻轻的就在乡下营生,他又有出去闯的意愿,也就随了他,跟老友做事他放心。

        宗祺的婚事还没着落,释父还真有点犯愁,他是坚决不同意邓家昌要给宗祺在城里找什么温慧娴良的女学生的,不是新派女子不好,而是怕他不恋家。

        在乡下与吴小姐在一个年龄段的,一般都有了人家,要找一个与之相比的还真不那么容易。说来可气,好容易找到一个家合适的,结果空欢喜一场,是要宗祺当上门女婿,找能说得过去的姑娘吧,又怕宗祺一辈子气不平,怨老父一辈子,正在释父左右为难之时,友弟自珍有些不好意思的搭言说娟红如何时,释父的眼睛不由一亮……

        其实自珍早想说了,只是娟红今年才十二、三岁,怕把宗祺耽误了。男子汉大丈夫就该先立业再成家,再等几年也不晚,释父一锤定音!

        宗祺万万没想到长久以来总是有那么多美好装在心中,从小到如今就以为是他小妹妹的娟红,会在将来的那么一天成为他最美的新娘。

        <ahref=http://www.>起点中文网www.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https://www.bqwxg.com/wenzhang/19/19760/132163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wx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