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西班牙1492 > 第五十四章 撒丁工农业 下

第五十四章 撒丁工农业 下


9oo万杜卡特金币中,去掉7o万杜卡特金币进入王室私人金库,其余的83o万杜卡特金币中,35o万作军费,剩下的48o万杜卡特金币中,用于撒丁岛工业展的费用就占了2oo万杜卡特金币!

        16世纪时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欧洲的海外事业中遥遥领先,并从东方的香料贸易和美洲的银矿、大庄园和种植园中获得了巨大财富。但是到了16世纪末,统一了西班牙与葡萄牙的西班牙帝国却开始迅地走向衰退—一法国、荷兰和英国不断地威胁、侵犯和掠夺葡属东方殖民地和西属美洲殖民地。

        从西班牙帝国本土的地理位置上看,它对于欧洲大6地缘上的独立性并不亚于英国,然而一个巨大的历史遗憾是,西班牙帝国卷入了,而且是十分严重地卷入了16、17世纪欧洲的宗教战争和王朝战争。

        在查理五世和腓力二世反对新教徒的战争中,与奥斯曼帝国和法国的战争中,在镇压尼德兰独立的战争中,西班牙耗尽了人力、物力、财力乃至国力。西班牙帝国过度介入欧洲大6事务对它来之不易的全球事业产生了致命的打击。

        他们试图不仅在海上称霸,也要在6地上称霸。

        想要成为海6双王不是做不到,但是归根到底,你的国力要强大,想要成为海上和6上的霸主,需要暂时从6地退却,努力建设一个“级大国”。

        然而西班牙帝国又犯下了一个更致命的错误,从根本上导致了西班牙帝国的长期衰落。这就是轻视工业。

        轻视工业必然衰落,即便是荷兰,也因为轻视工业,导致造船业渐渐落后于英国,以及整个国家的国力基础削弱而丧失海上优势。

        西班牙帝国表现得更为明显。

        西班牙在经济上一向长期依赖西北欧。这一点在西班牙开始海外扩张前是这样,在其后依然如此。西班牙帝国开拓美洲之后,没有用大量财富展工业,而是用它从国外买物美价廉的商品,“让全世界为西班牙人打工”。

        历史早已证明,轻视国货真的是致命的,不管有什么理由,要是全民都以购买外国优质商品为最高追求,真的是要完的节奏。

        这种情况导致的结果就是,西班牙非但不能利用自己的殖民帝国所提供的良机改变其经济上被控制的局面,反而还使得自己的殖民地在经济上直接或者间接地受到西北欧国家的控制。

        中世纪后期欧洲的经济中心从地中海盆地整个北移,这与西班牙的经济不行,处于从属地位,有着一定关系。转移的原因在于北欧的生产力不断加展,使得波罗的海一北海地区新的规模贸易——谷物、木材、鱼和粗布——能够越地中海传统的奢侈品贸易:香料、丝绸、香水和珠宝。

        中世纪以降,随着欧洲经济的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满足一般平民需要的大宗贸易的增长度要远高于迎合少数富人的奢侈品贸易。

        北方的贸易由汉萨同盟控制,后者在波罗的海和北海挥着威尼斯和热那亚在地中海所起的作用。荷兰人在16世纪里,建立起一支庞大、有效的商船队,很快将他们的控制范围扩展到大西洋沿海一带,从而排挤走了汉萨同盟。

        此前的大西洋贸易一向由携带奢侈品北航的威尼斯人和热那亚人所控制,到了16世纪就被携带散装货南行的荷兰人控制了。

        在这一新的贸易格局中,西班牙在经济上的从属地位在出口商品方面表现得十分明显。西班牙的出口商品几乎全部是原料——西班牙出口的是酒、羊毛和铁矿,葡萄牙出口的是非洲的黄金和塞图巴尔的盐。

        作为交换,伊比利亚半岛得到了各种冶金产品、盐、鱼以及讽刺地由伊比利亚半岛出产羊毛——这些羊毛已由外国加工成毛织物。

        因此,相对于北欧国家勃兴的资本主义经济而言,伊比利亚国家此时也开始像意大利各国一样,从达社会沦落为落后社会。

        经济上落后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之所以能够率先开始海外扩张;仅仅是因为它们幸运地兼备有利的地理位置、航海技术和坚强的传播天主教的宗教动力。但是,这一扩张没有经济实力和经济动力做后盾,也就是说,西班牙帝国始终没有建立起根基。如果要做一个比喻,西班牙帝国和俄罗斯帝国是很相似的。

        西班牙帝国缺乏经营殖民地的贸易所必需的航运业,也不具备向西属美洲殖民地提供其所需的制成品的强大工业。

        西班牙议会——它们是傀儡,对君主的专制权力没有几乎制约,但是他们毕竟由贵族组成,也能反映贵族的态度——对展工商业漠不关心,整个西班牙工业自从16世纪中叶——德意志宗教战争结束之后——就陷入了长期衰退的形势之中。

        ……

        因此斐迪南肯定要大力展西班牙工业。撒丁岛的工业展形势十分顺利。

        私人看来是难以指望的,斐迪南要提前运用国家干预的手段,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措施,形成近代工业的大型垄断集团

        先说说重工业,在斐迪南不吝重金的砸钱之下,撒丁岛工业迅猛展。

        高炉炼铁顺利推进,撒丁岛的生铁产量节节攀升。更重要的是技术上的革新。

        斐迪南采用了西门子蓄热室型平炉进行平炉炼钢。

        所谓的蓄热室,就是有一个炉壁很厚的炉膛。炉壁越厚,热量的散失就越少,热效率就越高。平炉可以通过管道和阀门,把预热过的煤气和空气送入炉膛燃烧。因为炉壁厚,热量散失少,而空间又相对封闭,可以较容易地制造出很高的温度,用于钢铁的冶炼。平炉旁边还可以建立一个炼焦炉,炼焦炉炼焦时,也会产生大量的煤气,正好供应给平炉炼钢。而高炉在炼铁时,顶部也会有煤气(煤气不是高大上的,主要产生自焦炭中)上升,也可以收集起来,用管道送入平炉进行燃烧。

        由此,高炉炼铁、平炉炼钢以及焦炭的炼焦,形成炼铁高炉——炼钢平炉——炼焦炉的这样三位一体的钢铁冶炼循环系统。高炉和炼焦炉持续不断地煤气,将煤气供应给蓄热室型平炉进行平炉炼钢,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大量生产的钢材或者熟铁,为撒丁岛的军备生产——主要是大量的火炮生产,以及部分钢材用于燧枪的制造——提供了充足的工业基础,撒丁岛不仅被建设成为“水泥岛”,还被建设为“钢铁岛”,由此,18磅寇菲林长炮、新式“棕贝斯”燧枪(原本的燧枪作战效能和性价比都有问题,斐迪南拿出棕贝斯燧枪的图纸,经过一年多研究,已改进为这款经典燧枪类型)、钢筋混凝土棱堡、壕沟和铁丝网不断地涌现,撒丁岛或许已经成为全欧洲最大的堡垒、要塞、中转站、工业基地和军事基地。

        这样一个强堡垒,将在随之而来的意大利战争中挥重要作用。

        撒丁岛的轻工业更是划时代的变革——

        最先进的工厂里,男女工人操作着水力纺纱机、水力织布机以及骡机进行着相当于18世纪后期英国工业革命前半段水平的棉纺织生产,而在乡村,农奴和特殊领地农民中没有去工厂劳动的(很多都去了)妇女和儿童,则使用珍妮纺纱机和飞梭织布机进行纺织。

        参与社会劳动,在客观上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而在撒丁岛,妇女地位不仅仅是在客观上提高了,在主观上也有提高。

        对妇女地位的提高和对妇女权益的保护,大大提高了妇女的劳动积极性,棉纺织生产进行得相当顺利。撒丁岛的纱和布除自产自销之外,通过比较秘密的渠道,转销本土与欧6各地。利润颇丰。

        妇女地位的提高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说这个名叫罗德里格斯的犯贱男子,现在正在死刑监狱里等待上绞刑架。

        原因是他强奸了一名叫玛丽亚·冈萨雷斯的女性,一位渔民的妻子。按照斐迪南颁布于撒丁岛的相关法令,此类罪名一律判处死刑。

        特殊的是,他是撒丁岛上第一个触犯此类罪名的罪犯。而且也是撒丁岛第一个死刑犯。

        撒丁岛的犯罪率是极低的,本地人只剩下农奴,其他的是西班牙军纪最好的军队,外地迁入的都是“卖身”给国王陛下的农民、渔民、工人,既然甘愿放弃部分人身自由,基本上不大可能、也不大敢犯罪,毕竟你自己都被半卖给别人了,还敢犯罪?

        然而人性的黑暗面还是显现了出来,于是他也要走入黑暗。

        “……把他拖出去,这个人渣……这是我们这儿两年来第一个要上绞架的家伙!”

        “噢,是吗……嘿,人渣,去见上帝……不,去见撒旦之前你有何感想?”

        ……

        受害人玛丽亚·冈萨雷斯是个朴实的渔民妻子,痛不欲生,最后被反复劝阻总算放弃了自杀的念头,在邻居玛丽亚·罗德里格斯的安慰下开始学习操作珍妮纺纱机,以打时间,抹去创伤。

        玛丽亚·罗德里格斯也遇上了烦心事,不过相比之下只是很小的事情。迭戈·罗德里格斯最近认为自己是个优秀的纺织大家,因为他纺出来的纱比妻子的好上不少,为此一回家就吹嘘不已,导致了不少家庭矛盾和争吵,迭戈坚持认为自己技艺高,不过他下意识地忽略了骡机与珍妮纺纱机的区别……

        ……

        “我也很烦啊,这家伙这么死硬,总是不松口,我有什么办法?”

        “还能怎么办?竹签在哪儿?敢来我们撒丁岛上,就要做好去见上帝的准备!”

        ps:下一章开启意大利战争。


  https://www.bqwxg.com/wenzhang/116/116604/48231879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wx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