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修真要加少许调料 > 第一章 王家传承

第一章 王家传承


在一处被青草铺满的向阳的小山坡上,一个七八岁,胖乎乎的锦衣少年双手枕在头后面,嘴中叼着从旁边随手掐下的草茎,翘着二郎腿,眼睛看着天空漂浮的流云,嘴中时不时哼出两句不知名的曲调。

        “娘的,人家穿越了都是做什么救世主,或者有啥金手指,再不济还有上门退婚的漂亮媳妇,我到好,只有一个天天想让我学做菜的爹。”少年嘴里嘟嘟囔囔的骂着。

        “算了,也好,安安稳稳的学做菜,将来把继承了餐馆,再把隔壁卖布料的老李的大丫头取来做正室,卖粮的老张的二丫头当二房。。。虽然俩小姑娘还没长大,但一看就是美人胚子,不枉费老子经常不短用零花钱给她俩买糖葫芦啥的,现在天天福贵哥哥福贵哥哥的叫,也不错。”

        这个少年叫王福贵,是个穿越者。

        王福贵的前一世是一个十足的失败者,公司裁员被裁掉,女朋友嫌弃他没钱和富二代跑了,想赚大钱铤而走险去赌博还欠了一堆外债,就像所有常说的那样,人倒霉的时候喝凉水都塞牙缝,王福贵过马路的时候被闯红灯的渣土车撞飞了。

        在空中,王福贵画出了一道及其标准的抛物线,与此同时,过去的种种记忆在脑海中闪过,最后,在闭眼之前,王福贵只有一个念头:下辈子一定要过的别那么曹蛋!

        或许是阎王爷听到了他死之前的愿望,他重生了。

        这一世,王福贵出生在这个名为方圆镇的一户人家中,王父经营这一家已经经历了四代人传承的小菜馆,菜馆面积不算大,但也不算小,是几代人打拼下的基业,前后总共三进院子,住着王家人和一些仆人。

        王家家境通过几代人的财富积累,还算殷实,再加上到了王父这一代,大胆创新,在原有菜式上推出了好多创新,更是吸引了无数的食客,甚至于十里八乡的一些食客逢年过节都会来王家菜馆用王家菜馆的菜就着当地颇具盛名的土酒小酌一杯。

        王父为人老实,哪怕生意红火门庭若市,反正自打王福贵出生到现在就没见过王父将菜馆前台挂着的菜名牌子上的价涨过价。

        王父心中唯一的想法就是想让家里的独子王福贵能把王家菜馆继承下去,把自己的手艺倾囊相授,不让老祖宗传承了四代的菜馆在自己这两代断了传承。

        所以在王福贵三岁的时候,王父就开始教王福贵一些做菜的基本功,什么刀工、投料还有掌握火候啥的,现在的王福贵虽然没正式接过王父手里的那把同王家菜谱一起传下来的菜刀,但也算是半个出师了。特别是王福贵总是能在做菜时加以创新,就比如前阵子他“突发奇想”将牛肉用铁棒打烂成泥,加入调料粉末调味,再揉捏成丸,最后用水煮熟。

        当时在一旁观看的王父目瞪口呆,当牛丸入嘴上的那一刻,脆爽弹压的感觉宛如细小的针扎着王父的舌尖,肉汁充斥着整个口腔,牛肉的鲜香在唇齿间打转,一时之间王父居然久久不能回神。

        就这样第二天,“牛珍珠”作为一道新菜就正式挂上了王家菜馆的前台最显眼的位置,面对王家菜馆时不时的推出一些稀奇古怪的新菜,并且还总是别具一番滋味,小镇上的人们津津乐道趋之若鹜,这次也不例外,当到了饭口的时候,人们发现由上了新菜,顿时“牛珍珠”的名字就在小镇一传十,十传百的传开了。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王福贵虽然凭借着前世的记忆还原了牛丸,但是却不想还以牛丸为名,于是就起了牛蛋这个名字,但被王父黑着脸的样子下了一跳,于是立马正经起来,改口说出了早准备好的“牛珍珠”这个名。

        是的,王福贵穿越后,也没闲着,他发现异世界的菜肴种类还很单一,所以总是隔三差五的借着家里开菜馆的便利,尝试着将自己前世记忆中的一些美食带到了这个异世界,算是他当做自己对前世的一丝怀念。

        王父每次在王福贵推出新菜后都是一番吃惊,最后依然是百思不得其解,归功于祖宗庇佑。

        “祖宗庇佑能值几个钱,切,还不是我聪明,至少上辈子那些美食记录片没白看!”王福贵想到这,不自觉的骄傲了起来。

        “算了,不早了,学堂该放学了,希望今天齐先生没有找我麻烦。”这样想着,王福贵费劲的起身,拍了拍身上尘土,惦着自己的小肚子,悠闲的往自己家菜馆走去。

        虽然王父一心想让王福贵接手自己家菜馆,但是王父却也坚持送王福贵去学堂和同龄人一起读书。

        小镇的学堂先生是一位被称为齐先生的读书人,教学极为认真,王福贵吊儿郎当的性格在刚开始没少挨板子。后来王福贵干脆时不时翘课,齐先生一找不到人就会在散学后去王家菜馆告状,每次王父都会满脸歉意,并在齐先生离去时给带上一两个菜,然后转身拿着烧火棍满世界的找王福贵,每每找到后又是于心不忍,就从原本的棍棒教育改成了加练刀工之类的。

        在王福贵发明出一些新菜后,王父对王福贵更是宠爱,对王福贵逃学一事更是变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让齐先生顿感痛心,又感到可惜。痛心是王父对王福贵学业的不重视,而可惜是王父很少再给上门的自己打包菜食了,听说王家推了好多新菜,可是自己舍不得吃呀。

        王福贵遥遥晃晃的迈着四方步,路过闹市,远处突然传来了“福贵哥哥!”的甜美喊声。

        王福贵一听声音就知道是卖布料的李掌柜家的丫头李玉儿。

        李玉儿一身青色罗裙,随着莲步小跑裙摆一上一下的仿佛一朵小花。再看李玉儿虽然还没长开,但已经能看出美人模样,一张瓜子脸上是标致的五官。此时一边喊着王福贵的名字一边玉腕轻挥向王福贵跑来。

        王福贵看着近前的小丫头,心中满是喜欢。轻轻掐了一把小丫头的还有一点婴儿肥的小脸蛋宠溺的说:“小丫头还记不记的今天是什么日子呀?”

        “当然记得,今天可是福贵哥哥的生日,玉儿怎么会忘记呢!”

        “哈哈哈,那你有没有给你福贵哥哥准备礼物呀!”

        “有呢有呢,等一会一定给福贵哥哥一个惊喜!”

        “嗯,玉儿真乖,福贵哥哥先回菜馆,一会你和李叔早点过来哈。”说着,王福贵又轻轻掐了一把小丫头的小脸。

        “好哒好哒,玉儿这就回去找父亲,一会就过去。”李玉儿小脸通红,不知道是刚刚跑过来喘的还是被王福贵揩油害羞的。

        王福贵告别了李玉儿,继续吊儿郎当的哼着别人听不懂的曲子不紧不慢的往王家菜馆走。

        就在离王家菜馆还有几条街距离的一个拐角处,和王福贵迎面走来了一男一女。

        只见这两人绝对不是普通人,二人衣着虽不算多么华丽耀眼,但却给人出尘脱俗,白璧无瑕之感。

        男子二十出头模样,面若冠玉,剑眉倒立,一袭白色劲装,手持一把扇子,但却没有那那种文弱书生的感觉,特别是一双丹凤眸子,带着一丝妖异仿佛能勾人心魂,引的路边一些大姑娘小媳妇看了为之一震,接着便是羞红了脸,恍然间回神发现没有人发现自己的窘态,立马长舒一口气,接着一步三回头的偷偷看着这位不知道哪里来的但一看就是了不得人物的公子哥。

        至于那女子,更是了不得,年芳大概十八,生的容貌沉鱼落雁,身段苗条婀娜多姿,一袭粉艳玲珑裙,莲步轻移之间留下一路淡香,香气诱人心魂,定力不深者就会像路边的那些汉子一般,驻足盯着看,口水都快流了下来。

        男子对周围这些人的情形视若无睹,而那女子只是抿嘴一笑,仿佛被这么多人注视感到娇羞,顿时媚态四溢,周围男性一时间痴了,整条街都静悄悄的。

        看着周围人的丑态,王福贵顿时感觉一真好笑。

        这个世界的人果然没见过世面呀,这就俩网红脸呀,至于嘛,自己早就审美疲劳了。

        王富贵想着,向道路一旁微微侧身,避开了迎面走来的二人,进入周围驻足观看的人群中,继续往菜馆走去。

        两人中,男子眉头微微一皱,但又马上舒展开,好像发现了什么有意思的事情。

        两人的路过在这条街引起一阵骚动但马上随着两人离去,街道又恢复了热闹喧嚣。

        话说王家菜馆这边,往日风雨无阻开门接客的王家菜馆,今天一反常态一大早就挂上了歇业一天的牌子,对面的小茶摊坐着几个人指着王家菜馆的门议论纷纷。

        “俺从前就听他家菜馆的菜是一绝,今天正好顺路想来他王家菜馆搓一顿,祭一祭五脏庙,咋还歇业了呢?!”在茶摊一角落的一位老儒生模样的羊胡子老头抱怨到。

        “老先生,您是外地人有所不知呀,这王家菜馆那是四代单传,今天呀对这王家菜馆是个大日子!”端茶倒水的茶博士听到老儒生的抱怨后笑着说到。

        “哦?这还有说到,劳烦小哥给老朽念叨念叨。”

        “额,这个嘛嘿嘿,老先生,您这一壶茶都坐半天了,您看嘿嘿嘿”茶小二明显是无利不起早的性子,看这老儒生老实巴交的还是外地人,顿时起了逗逗他的念头。

        “啊?这这怎么”老实的老儒生怎么也没想到茶小二会来这么一招,顿时不知如何是好。

        “小二,你逗人家老先生干嘛!老先生来你这喝茶你就烧高香,要不是人王家菜馆没开业,谁来你这喝这没滋味的淡茶!”边上一桌三个镇上青年人听到老儒生和茶小二的交谈,给老儒生打抱不平。

        “就是就是,你一边擦桌子去,老先生,我们来给你讲讲,甭听他的。”同桌的人附和着。

        “诶呦,多谢各位少侠,多谢各位少侠。”老儒生一看有人解围,连忙道谢。

        茶小二听到有人解围,也没感觉被打脸,就找条空板凳一坐,也打算听听。

        “少侠?哈哈哈哈,不敢当,不敢当。其实也不算啥秘密,小镇人都知道,这王家菜馆四代单传,到了现在王老板这一代也是要传给他的独子王福贵,今天正是那王福贵八岁生日,王老板呀是想今天人王福贵正式接刀。”茶客耐心的讲着小镇上人尽皆知的故事。

        “八岁呀,这就接刀,不会太小了嘛?”老儒生沉吟了一下。

        “不小啦不小啦,别看小王少爷才八岁,但从小就和王老板学厨艺,现在也算是个好手了”一直在一旁没吱声的茶小二此时仿佛想挽回面子,急着抢答。“瞅,那个就是小王少爷!”

        随着茶小二的手指,茶摊里的人不约而同的望向街角。

        在那一个白胖白胖的有点婴儿肥的少年,惦着鼓起来的小肚子,跺着四方步,从容的向王家酒馆走去,转身,进了偏门。

        “嘶~,这王家少爷,还真是不可貌相呀。”老儒生望着王福贵消失的门口自言自语。

        “哈哈哈哈,毕竟是生于那么大的厨艺世家,情有可原情有可原。”刚刚给老儒生讲解王家故事的茶客打趣道。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四周顿时哄堂大笑。

        确实,这种白胖白胖的小胖子形象才符合人们对于厨子的定义,就像看大夫总是想找年老的大夫一样,并没有什么歧视,只是一些习惯性思维罢了,也从没有人感觉不对。

        话说王福贵这边自然是没听到外面茶摊对自己的调侃,若是听到,也不会生气顶多打趣一句“我又没吃你家大米!”。

        王福贵迈步走进自家大堂。

        王家菜馆是王家大院最前排临街改建的,菜馆后面是王家大堂,平时会客宴请用。大堂后面就是王家的一些卧房和书房等。

        此时,大堂内仆人们热火朝天的布置着。

        看着王福贵进来,边上一位管家打扮的老人走上前“少爷,老爷吩咐让你回来了直接去书房见他。”

        “好的,谢谢张叔。”王福贵客气的回答,然后转身进了后院。

        剩下被唤做张叔的管家独自伫立。

        “哎,少爷一眨眼都这么大了,虽然平时吊儿郎当的,但对我们这些老奴都很好,老爷真是有福了呀。”张管家一阵感慨但马上又回过神去忙里忙外统筹仆人了“哪里挂的高一点,两边不一样齐,今天可是大日子,不能马虎!”

        王福贵轻车熟路的走到书房,门也不敲,直接推门而入。

        “没大没小的,也不知道敲门!”屋里一个严肃的声音响起。

        “敲什么门呀,咱爷俩谁跟谁呀。。”王福贵吊儿郎当的说。

        “哼,没大没小的,都是你娘给你惯的。”王父从书桌后走出,刚刚不惑之年的他,头发已经花白,和王福贵如出一辙的小眼睛明亮又深邃,仿佛充满了智慧,王福贵看着自己父亲有时候就想等自己四十了是不是就这样,因为太像了。

        “我娘?我三岁那年她就走了”王福贵听到父亲提起自己去世的娘亲,神色黯然,声音也低了下去。

        “好啦,先过来给你娘上柱香吧。”王父不忍,打断了王福贵的思绪。

        王福贵出生时,胎位不正,是难产,稳婆都说保大人就没孩子,保孩子就没大人。但说来也奇,在稳婆束手无策,王父准备决断之时,王福贵确生出来了,最后母子平安。但王氏确因难产落下病根,最后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中是在王福贵三岁生日的第二天离开了人世。

        王父认为王氏就是想再看自己孩子开开心心的过个生日,所以又强撑了一天,也是在那一天,王父决定教王福贵厨艺。

        看着王福贵在书房的一角前,对着王氏的排位拜了拜,上路香,王父收起了自己的思绪,面色庄严起来。

        “福贵,今天是你八岁生日,为父今天就将咱们王家的传承全传授与你!”

        【作者题外话】:emmmm,先来自我介绍吧,一个奔三的95后单身大叔了,每天干着枯燥的工作,朝九晚五剩下的时间不知道干啥,那天刷b站突然就刷到了关于写小说的视频,于是就想试着把自己脑子里有时候的突发奇想写成故事。第一次写书,是个尝试,但真的有在写小说的过程中被自己一点一点构建世界这件事有惊艳到,肯写的不好,但我会慢慢努力的学习技法,慢慢成长,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人喜欢,甚至可能这段话都没人看,全当做给自己的勉励吧,加油!


  https://www.bqwxg.com/wenzhang/76190/76190277/1026432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wx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