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大唐:开局抢回武媚娘 > 155别下跪,只三种字体!

155别下跪,只三种字体!


  晴天霹雳!
人猫李义府,在这一刻,膝盖软了,很想,五体投地!
这两种字体已达登峰造极,已经碾压很多人。
你居然还有,那岂不是将他们碾进了深沟?
李治提笔,又写下一个李。
此次,台阁体。
明朝钦定官方字体。
这字体,艺术价值不高,可胜在端正拘恭,横平竖直,整整齐齐,写得像木版印刷体一样。
乍看很平常,可若仔细观摩,却能发现;
这字体方正、光洁、乌黑,大小一律,流畅圆转,潇洒秀逸。结体婉丽飘逸,雍容有度
"咦?"
李治惊讶,因为他发现,这字体最适合雕版印刷。
连写三种字体,李治觉得自己手腕疼。
虽然有些手腕疼,不过他却很满意。
他喃喃自语:"你们瞧瞧如何?我却觉得这个最好。"
他回头,却见七人脸色都不当然,如同,痴迷入魔。
郝处俊紧绷脸,很严肃。
"恩主的字,从哪里学来的?"
李治晒笑:"我师父教我的。"
"敢问小王爷,你师父是哪一位高人?"
郝处俊先狐疑,后认真:"恩主,可以引荐这位大师教教我们吗?"
这?
这不是抬杠嘛?
你大爷的,我TMD上哪去给你找奶爸来,再则说了宋徽宗和颜真卿还没有出生呢。
这都是奶爸给我的字帖上的,孤王上哪给你解释。
见李治语塞。
"还请恩主成全才是。"
见他步步紧逼。
李治恼道:"我自己瞎琢磨的可以不可以?"
七人心里,惊涛骇浪。
难怪了,若是当真有这样大师,如此字体,只怕早已传遍天下,又怎么会让他们一无所知。
这恩主小王爷,别看年龄小,可如此看来,不简单啊!
"恩主是如何琢磨出来的?"郝处俊死死盯着李治,打破砂锅问到底。
李治毫不在意,其实这是奶爸给他的字帖,想要解释也不难。
难就难在,他要说是李家始祖梦中点化,第一次听说的人,谁信呀,那就还要浪费更多口舌。
偏偏李治还是一个宽厚、有良心的;
终究,做人要厚道,总得给后人,比如颜真卿、宋徽宗留口饭吃吧。
嘿嘿,这下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了吧!
不露“三手”,怎么能镇住你们,像袁道长那样的高人,都被孤王“震”懵了,就你们?
看你们以后,还敢再用看傻瓜一样的眼光,看我吗?!
可是,现在人家因为被镇住,还反过来较真了,李治也无法解释。
他心里叹口气,扯淡回答:"要瞎琢磨倒也容易,只六个字:加油、努力、奋斗!"
郝处俊、李义府,想哭。
魏同玄、高智周、郭正一等人,也哭笑不得;
我们也努力啊、我们也奋斗啊,可是我们为何就,琢磨不出?
明明小王爷你天天游手好闲,昨日弄弄那个,今日搞搞这个,你这也叫“努力”,皇后娘娘知道吗?
李治又开始装逼、感慨。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你们好好学,对你们将来受益无穷,当然,不要以我为榜样,学不来的。"
"……"
"这几日,你们除了温习功课,预备科考;
有闲呢,我写下一个字帖来,你们好好临摹,务必要用心将这字帖临摹好;
将来我有大用,请你们帮我一起修书,修书,知道不,能千古留芳的;
当然,科考在即,读书也很要紧,不可耽误了前程;
有时间呢,我再辅导你们。现在,我先给你们两本书看。"
李治转身去到黑板面前,踩着一个小胡凳,在黑板上写了一行字,如何做好一个县令?
"内容就看那本书,书在后面桌子上,一人两本不多不少。"
李治,丢下这句话,溜了。
七人依旧死死盯着那白纸,一声不吭。
他们围着白纸,对着三个李字如履薄冰观摩;
小王爷的笔法还显稚嫩,可其笔意却已是相当惊人了;
这样的人,只怕天上才有,了不起。
郝处俊喃喃:"若是能跟他学到此书体,也不枉来此走这一遭。"
其他八人居然也有同感,默默点赞。
李义府苦思久久,凭啥,凭啥人家随手就能写出这样的书法;
而我十年苦读,每日练习行书之道,却毫无长进?
人比人气死人啊。
看了一会儿,七人去最后一排桌子,拿书。
一本书名叫"看图识字",另一本叫"农书"。
……
李治从卧房里取出小学语文和数学课本,躲在书房里,摊开纸,此时他极用心。
这是奶爸送来的教科书。
李治,充满敬畏。
因为这是奶爸他们格了几百、上千年的物,处在格物巅峰的他们,汇聚教育界无数人心血,通过无数专家学者一起研究,制订的一套行之有效学习方法。
而在唐朝,这个只有私学、族学的朝代,所谓教育,不过是堆砌资源培养子弟而已。
教科书伟大之处在于,采用科学方法,徐徐积累,循序渐进,让人从入门识字开始,慢慢掌握更多、更高深知识。
李治如履薄冰抄录。
数学中的阿拉伯字母是必须要摘抄进去,李治全数抄录。
这语文教科书就是《葵花宝典》,特别是对于那些完全没有基础的人来说,语文教学是先易后难,从拼音开始,直到能写出锦绣文章。
其实,在唐朝就有了《葵花宝典》,只是其作者不祥,当然这是题外话,就不多说了。
高阳乐呵呵来寻了李治两次,见李治将自己关在书斋里。
而在书斋外头,经常能看到老余探头探脑,等见有人来,便又背着手,提着鸟笼,一副无事人一般离开。
"小九哥,你在修书呀?"
李治早将稿子收拾好,这事儿暂时不能让高阳看见。
"小九哥修的甚么书?"
李治见她神色很好、眉开眼笑,想来是她最近比较老实,母后没有训她,心里唏嘘,小魔女真变好了!
只是你若能一直这样就好了,也不知道以后你会不会与辩机有那事了;
不行的话,就把辩机与那慈光弄到倭国去。
"不过普通书,修来玩玩,反正左右无事,当作陶冶情操。"
高阳眨眼,认真道:"我觉得小九哥修的书,一定是极利害。"
李治哈哈一笑,就此掩饰过去。
再过一些日子,自己抄录小学一年级至三年级内容便编辑完毕;
李治先让七个未来进士抄写,用的统统都是台阁体行书,此后再让匠人雕版。
唐初时印刷术还未出现。
因为只印刷课文,所以根本用不上奶爸送来铜活字印刷;
他用的工匠都是工艺精湛的石匠,只不过这一次却不是让他们在石头上刻字,而是刻在铜版上。
李治给的钱多,匠人们干活也卖力。
……


  https://www.bqwxg.com/wenzhang/74975/74975472/5527685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wx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