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大唐:开局抢回武媚娘 > 496九皇子,被污欲造反

496九皇子,被污欲造反


  李泰无奈喃喃,"我真傻,我真傻!"
李泰十分后悔,若要打下全部高句丽,那还不知道要多久呢,那岂不是意味着李承乾会一直监国?
他现在就觉得李承乾的行事诡秘,频频拉拢宫里的侍卫,和侯君集等人来往密切,仿佛在谋划甚么。
若父皇迟迟不回来,搞不好李承乾会起事兵变!
就算不起事兵变,闹出个神马乱子来、把他给刺杀了,那可怎么办?
怪不得小九在出征前,两次劝他去封地,九弟有良心啊!
而他李泰若是早知道父皇是要灭了高句丽,那他哪怕哭哭啼啼的抱着父皇的大腿不撒手,也一定要跟着东征啊。
他现在终于明白长乐为何那么平静了,因为长乐根本就不会写信给李治规劝父皇回师凯旋,父皇也不可能班师回朝。
李泰懊恼地走了,长乐转身向水晶宫走去,她要去看母后,与她说说话。
虽然她看起来十分平静,但是那会儿李泰说,让她写信让李治规劝父皇班师回朝的时候,她心里几乎脱口就要答应。
因为她真的太想李治,不仅是她想,母后也想李治,就连兜子作梦都在叫小九哥呢。
高阳更是想念,只是高阳可能是更多地想念李治的大白免奶糖。
因为母后不让高阳多吃糖,对小孩子的牙齿不好,这还是李治说的。
而李治却不给她太多限制,因为李治宠她呗。
但是她知道,若她写信过去,只会让李治为难。
并且,她还想念另外一个人……很想、很想。
谁?
驸马都尉王玄策啊!
如今她只能期待魏怼怼等朝中的大臣们上书,能规劝父皇班师回朝。
……
而在辽东的李治,现在摊上了麻烦事,而且还是摊上了大事了。
这件事,让年幼的李治第一次就深刻地认识到了人心的险恶、官场的倾轧。
因为有人状告李靖、李治谋反。
已经回到长安,正等着流放边疆的前盐泽道行军总管、利州刺史高甑生,和广州都督府长史唐奉义联名上奏,弹骇李靖、李治。
奏疏中还有一件天大的事儿,密报李靖欲挟持李治造~反。
奏疏中说李靖在征战吐谷浑时,在布置诸将任务中,为了拍皇上马屁,置大义与不顾,为了让李治立功,把诸多的战事都交付给他。
因兵力布署不当,指挥不力,导致赤海薛万彻和薛万均部被吐谷浑军队伏击,遭受重大损失。
战事结束后,在皇帝要其班师时,却行程缓慢,迟迟未归,并与慕容顺暗中勾结。
最后却布置其他吐谷浑族人,将慕容顺杀害,欲在青海拥戴李治,最后迫于无奈,才率军回朝。
奏疏中还罗列了许多罪状,并有证人证词。
出征吐谷浑时,李靖令李道彦、高甑生兵发大非川赤海、盐泽一带,以堵住吐谷浑部南逃。
但两部并未按期抵达,两人都受到李靖的严厉警告,并将其罪告知到李世民那里。
李世民将将其两人及一些部将坐减死徙边,哪知几人还未踏上流放的路,却发生了如此重大的事。
造~反的事非同小可,李世民收到奏疏后勃然大怒,立即召李靖询问,李靖并无任何解释,只是一个劲地叩头认罪,但死活不承认谋反的罪名。
李世民同时使人将高甑生和唐奉义拘拿审问,又令房玄龄、李道宗去调查奏疏中所列之事。
并令李靖在大营中配合调查,同时暂停李治一切军务活动,也一同在大营中待命。
一时间朝堂上下、神策军中,人心惶惶……。
正忙着学习数理化、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李治,在接到辽东行在所传的旨令时,还大惑不解,不知道发生了事儿。
李治是呆在自己的帐篷里时接到旨意的,行在的人只是传了旨意后,让李治暂停一切军务活动,在军营内待命,并没有说甚么事儿,也没有人跟着他。
在大帐门口,李治看到了不少宫中的禁卫,但神策军的人还是可以出入,只不过要被盘问。
李治站在大帐门口,管事的那名禁卫头上来,恭恭敬敬地行了礼,"九皇子,末将只是奉命行事,请九皇子莫要见怪……"
李治瞧着这名禁卫头目面熟,好像是李世民的一名侍卫,以前肯定是见过。
看到这名禁卫头子如此客气,李治也忙回了礼,也没客套话,就急步走向神策军大帐。
让李治松口气的是,军营内并没有惊慌的场面,所有的人还是与往日没有太多的不同,都在干着各自的事儿,只是每个人脸上稍稍有惊慌。
正吩咐下属们做事的王玄策看到李治进来,忙上前来迎接,悄声地对李治道:"小王爷,我在等你呢。"
李治点头,即往神策军大帐里去了。
进到大帐内,众人都和李治行礼,却听王玄策说让他们都出去,因为他有事儿要和李治单独说说。
众人出去,都是一副心事重重,唯有郑仁泰脸上没异样,走过李治身边时,轻轻地唤了声小王爷,让李治不要担心。
待众人走后,王玄策关好大帐门。
"姐夫?"李治向王玄策施礼道,想问王玄策究竟发生了事儿。
王玄策脸色没有太多变化,只是李治从王玄策的眼底里,看出了一些愤怒和伤心。
"小王爷,利州刺史高甑生和广州都督府长史唐奉义联名上奏,诬告大帅和你谋反……"
王玄策说着长叹口气,刚刚在众人面前平静的脸色,也变得异常愤怒。
"姐夫,他们这是为甚么?何事能证明大帅和我想谋反?父皇他也相信?"李治闻言大吃一惊。
无论那个朝代,作为大臣,被按上谋反的罪名,那都是最可怕的事儿,作为在朝中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重臣,谋反、造~反这也是皇帝清除他们的手段。
许多人,特别是武将,那些立下许多战功的武将,都是被皇帝按上这个罪名,然后就喀嚓斩杀的。
如今这样可怕的事儿落到了自己身上,让心境一向沉稳的李治也是异常吃惊,手足无措。
"他们这是诬告。"王玄策脸上涌上愤怒神情,粗着嗓门说。
"出征吐谷浑时,作为盐池道行军总管的高甑生未依大帅军令行事,被大帅责罚,并报告皇上,被判流放边疆,定是心生怨恨。
所以才用到如此卑鄙的手段,试图倒打大帅一耙!而且此次把你也一并掺和进去,说你与大帅,试图在青海自立……"
遇事早已经波澜不惊的王玄策也失态了。
李治也疑惑,"姐夫,那父皇准备如何处置,你可知晓?"
若被人告造~反,至少要逮住下狱的,在狱中再接受皇帝派人的审问。
如今却只是让他在大营中待命,甚至只是停了他的军务活动,并未免去他的军职。
他来神策军大帐的途中,也没有人跟随,这是为何,是父皇相信他们根本不会造~反?!
以前李靖也曾受到过几次朝臣们的弹骇。
弹骇李靖的理由,大不了是一些治军不严,御军无方;
或者是纵容士兵抢掠财物的事儿;
就像上次出征东~突厥归来,萧瑀就上奏弹骇李靖在破突厥牙帐时,把珍物掳掠俱尽。
那次李世民还是按下不让其弹骇。
只是这次,有人告李靖造~反,这完全就是两种性质的事情。
不过当他想到,若是他们这些凯旋归来,接受皇帝及众臣还有大唐百姓赞赏和膜拜的英雄人物,转眼间就变成了阶下囚;
若调查后的结论是子虚乌有,不说大唐的百姓会如何想,即使那些军中的武将也会异常愤怒;
如此忠义之将,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军主帅和前锋都被人诬陷下狱,还有谁愿意为皇帝卖命?
难道父皇也是怕这么一点,才没把他和李靖下狱?
只是让他们在军营里呆着,外面派兵把大帐围起来?
想着父皇前两天与自己说事的嘴脸,再想到今天这样的情况,李治心里真不是滋味。
他与李靖在青海时一心只想着如何尽快结束战事,根本没去想,也不会去想自立造~反的事;
李靖这么一大把年纪了,哪还有心思去玩这种危险的游戏?
"小王爷,我是相信皇上会调查清楚的,皇上已经使左仆射房玄龄、刑部尚书李道宗调查此事,很快就会水落石出;
只是让我没想到的是他们会一并将你也告进去。"
王玄策看着李治道,脸上更多了愤怒。
上次出征,库山一战后,李靖对李治已经是完全放心了,李治能完全领会他的意图,并作出应变。
他相信,以李治的才智,完全可以指挥更多的军队作战,因此后面异常重要的任务都是交给李治。
李治也没让他失望,多次创造奇迹。
哪知连这一点,也都被那些人当作李靖为了私心,为李治创造更多立功的机会,使其在诸将和士兵中更有威望,以能号令诸部,达到在青海自立的目的。


  https://www.bqwxg.com/wenzhang/74975/74975472/5459919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wx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