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长安棋局 > 第20章 关中棋局(2)

第20章 关中棋局(2)


华阴位处华州要冲,其县衙也犹为气派,如今充作宴会场所,堂内围了一周席案,虽无雕梁画栋,却也足够堂皇。平日里威风凛凛的将军们身着常服,三五一群,高声谈笑。

        夏侯瑾轩素来对这些人情往来倍感头疼,东磨磨,西蹭蹭,最终还是蹭到了门口。

        皇甫一鸣一眼就看见了他,立刻热情招呼道:“来来来,贤侄快坐到这里来。”那赫然是除了留给公主的首座以外的最上首。

        夏侯瑾轩的笑容中似有一丝无奈,连忙推辞:“世伯说笑了,瑾轩乃是晚辈,寸功未立,岂能越过各位叔伯?”

        黄忠嗣不以为然地笑道:“贤侄此言差矣,夏侯兄劳苦功高,咱们这些人哪个不得仰仗于他?这位子,你当然坐得,诸位说是不是?”

        四周自然附和一片,夏侯瑾轩仍是摇头:“世伯谬赞,父亲在此也要道一句愧不敢当。若论先,平南公主殿下首倡义军为先;若论功,皇甫世伯与诸位将军夺回潼关为高;若论义,大单于远赴千里为义,我镇海军岂敢居功?”

        正寒暄间,忽听一把尖细的嗓音唱到:“平南公主驾到。”小蛮于关中四处奔走时,也收拢了一部分从行宫逃生的内侍宫女,这位福公公便是其一。

        皇甫一鸣等人立刻停了话头,行礼拜见。

        夏侯瑾轩站在他身后,虽然躬身垂首,眼睛却忍不住向上瞟去。

        只见小蛮头戴金钗华胜,身着盛装华服,长裙拽地,逶迤而行,目光明亮,神情肃穆,皇室威严令人不敢逼视,倒叫人忽视了她的年纪,一袭珠帘半遮面,更添一种高深莫测之感。在她身后,内侍宫人鱼贯而入,将众人一一领至席位,金吾卫铠甲鲜明,拱卫在侧,一切静默无声,又有条不紊,让人不自觉的想起了那久违的宫中赐宴。在场众人有许多从未见识过这般阵仗,更是被点滴中流露出的庄严气象所摄。

        这位平南公主在今上众多子女中并不起眼,说是寂寂无名也不为过,但其数月来所为却是可圈可点,令人刮目相看。夏侯瑾轩早就想一睹真容,可惜今日初见,车帘半卷,此时也仍是半遮面容,看不分明,只露出一双灵动有神的杏眼。

        然而夏侯瑾轩尚来不及失落,就被公主身后的女官吸引了视线。他擅画人物,对美人更是有着常人难及的敏锐,这女子十七八岁年纪,和其他侍女一样妆容端丽,神态恭谨,身上并无多余装饰,但偏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气度,颜如朝华,美而不媚,腰若约素,媚而不妖,步子轻盈,气质优雅,动静皆宜,让人不由自主地投注了目光。但这种夺目又并不张扬,如春风拂面,如流水澄澈,如远山飘渺,就像是一幅赏心悦目的水墨画。如此风采,让人对她的主子又不禁更高看了一眼。

        夏侯瑾轩不由在心中暗赞了一声。他虽阅历不深,但也明白这般阵仗定是怕众人因公主年幼而轻视于她。

        事实也的确如他所料,凌波早早便想委托折剑山庄仿制一套公主仪仗,短时间内制出一模一样的来并不现实,但是用来虚张声势还是足够的。

        小蛮款款落座,见众人的视线都落在她身上,不急不缓地开口:“诸位远道勤王,不辞劳苦,真乃国之栋梁,忠心可鉴,我大齐之幸也。本宫今日有一个好消息要告知诸位,太子皇兄已被父皇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总揽讨逆事宜,此后有诸位襄助,光复长安,指日可待。”

        她这般开门见山直入主题,让众人都有些吃惊。

        皇甫一鸣面皮微不可查地一抖,笑容却分毫不减:“有太子殿下坐镇,统一号令,此乃国之幸事。只是西川据此千里之遥,唯恐鞭长莫及……”

        “皇甫将军言之有理。”小蛮微微一笑,环视众人,声音四平八稳:“本宫拟上表请封皇甫将军为东面行营招讨使,统一号令,黄将军与魏将军为副使,互为唇齿,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堂中霎时一静,视线若有似无地汇聚在了皇甫一鸣身上。

        皇甫一鸣行礼如仪,既已是千年狐狸,面上恭敬自是挑不出半分错处:“谢主隆恩。臣定当尽心竭力。”

        小蛮近来对这种场景已是驾轻就熟,亲自上前将他扶起:“本宫年幼,还要仰仗皇甫将军与诸位。”

        众人纷纷行礼称诺。

        小蛮满意点头,又看向皇甫一鸣:“讨逆事宜,不知将军接下来有何打算?本宫不通军务,自是不会指手画脚与人添乱。不过,”她顿了顿,十分谦虚地一笑,“总要报与皇兄知道。”

        皇甫一鸣似是早有准备,不慌不忙地对身后随从打了个手势,转向小蛮回道:“臣此前也同诸位将军商议过此事,如今叛军虽势大,但也多乌合之众,良莠不齐,只要打掉王芝几支肱骨,其余人等定会作鸟兽散。”他将随从递上的舆图展开,将几路兵马进攻方向一一指点。不得不说,皇甫一鸣能当得众军之首,并非浪得虚名,便是这指挥若定的气度已足以令人信服。

        小蛮借着端起的茶盏不着痕迹地瞥了一眼凌波,放下茶盏笑道:“诸位将军成竹在胸,本宫深感欣慰。”正想再说两句场面话,就见一直笑吟吟不置可否的夏侯瑾轩突然起身:“在下有一提议,还请公主殿下与诸位将军参详。”

        他走上前去,朝皇甫一鸣行了一礼:“兵法云因利而制权。世伯所言确为良策,只是虽同为肱骨,却各有不同,不宜一视同仁。如尚让、王邺之流,皆是逆贼腹心,必要逐一击溃,不可手软。如姜世离、王崇荣之辈,本为我大齐守将,因迫于形势不得不投贼,心中未必不存悔意,不如劝降。”

        皇甫一鸣未料他有此一出,微微蹙眉,看来十分不习惯被人反驳,忽然调侃道:“看来,夏侯兄这是要决胜千里之外了?”

        夏侯瑾轩虽然在笑,唇线却不由抿起,迟疑片刻,仍是诚实说道:“此乃晚辈所想,并非父亲授意。”

        皇甫一鸣似是松了口气,笑道:“贤侄广阅兵书,确实很有想法。不过,我倒觉得不必多此一举。先不论劝降是否能成,便是成了,也只能说明其人乃首鼠两端之辈,叛而复叛,岂可信之?”

        夏侯瑾轩自然听得出话里话外藏着的纸上谈兵之意,心中颇有些不虞,可他仍是劝道:“世伯所言不无道理,但晚辈以为不妨一试。晚辈曾与姜世离有过数面之缘,其人不似人品低劣之辈,若公主与世伯首肯,晚辈愿前往一谈。”

        此言一出,众人不免惊讶,想不到这看似文弱的公子竟有几分胆气。不过惊讶归惊讶,对他的提议大多有些不以为然。

        黄忠嗣呵呵一笑,劝道:“夏侯贤侄这可是妇人之仁呐。姜世离再厉害,手下不过数万人,岂能抵挡我等王师乘胜之威、雷霆之势。皇甫兄、魏兄看,可是如此?”

        魏冉哼了一声,口气严厉,大义凛然:“此二人本为齐将,却弃明投暗,此等不忠不义之徒,根本不配有改过自新的机会!就该千刀万剐,以儆效尤!免得以后再有那些软骨头,打不过就投降。”

        夏侯瑾轩见状并不气馁,似乎早有预料,正待再分辩,小蛮忽然清了清嗓子,待众人视线都转向她,方才端庄一笑:“今日诸位齐聚一堂,乃是为了庆祝潼关收复,庆祝皇兄担当大任,其余不妨暂且搁下,请诸位同我共饮此杯。”

        夏侯瑾轩看着厅中渐渐热闹起来的气氛,心中不由深深叹息,看来自己的提议是要不了了之了——就如同他来之前,父亲所料。

        记得幼时在长安,皇甫家与夏侯家关系亲近,走动频繁,每每自己被父亲训斥,皇甫世伯总是站在自己一边,亲切随和,通情达理。

        他本是抱着希望而来。


  https://www.bqwxg.com/wenzhang/74514/74514353/897372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wx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