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风流军师 > 第236章 人算不如天算

第236章 人算不如天算


一切都依照计划顺利进行着。\\www、Qb5、Com

        正当诸葛大军绕过乌孙大军后三个时辰。

        乌孙昆莫蓝余得报:“诸葛亮一路大军向西方深入,人数不清。”

        杨南立刻道:“快去对面诸葛亮的大营查探!我王昆莫,立刻领全军做好准备,若对方营寨有大军,可先将此路消灭,若没有立刻回军奔袭至老营。”

        蓝余点头从之。

        不久,探马来报:“对面的大寨是空的,并无任何人影,东西也全部撤走了。”

        蓝余大惊说:“汉人实在太过狡猾了,对方定是知道我军老营勇士少,袭我军老营,打算抢夺我们的牲口,要是后方牲口有失,我军将士气大跌,就算不被这些狡猾的汉人消灭,也会饿死在此地,快快回军,快快回军……”

        不知道是计的蓝余,连续大叫了几声,领大军一路狂奔回援。

        孙武《虚实篇》说:“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可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诸葛亮此番就是采取“攻其所必救”的战术。

        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张飞带着手上的一千热血男儿正坐在地上,兵器、马匹全部搁于地上,一群人围在一起,开心的聊着天,一点紧张的气氛也没有。

        他们都知道了计策,诸葛亮己经借了张飞的口,安了这一千士兵的心,他们自然也不会露出紧张的神色。

        不至片刻,蓝余带大军已经向张飞部逼近了。

        蓝余探马报道:“前方有一队汉人在休息!”

        “他们有没有什么奇怪的地方?”杨南抢先问道。

        探马回答道:“他们非常的奇怪,兵器马匹全部都丢在一旁,并没有打算战斗的样子。”

        “汉人的狡猾,想抢掠我族后方牲口,他们和匈奴人一样,该杀。我愿提刀将他们的头砍下来,献给天神。”哈特在空中挥舞着手中的大铁棍,杀气腾腾的说道。

        “不可”杨南不向哈特一样没有脑子,他沉思了片刻,然后不屑的看了一眼哈特道:“汉人是非常狡猾的,我们对他们不能大意,我们乌孙族内勇士无数,但在诡计上,却远远不及汉人。汉人向来胆小软弱,如果没有伏兵或者计策他们不会在那里送死。”

        一个善于用脑的人时常会藐视一些只知道拼杀的将军,因为他们无脑,同样的,一个善于力的人也会鄙视只知道动嘴巴的人,因为他们弱小。

        哈特鄙视的对着杨南望了一眼,粗声道:“妳们文人就是胆小怕事,只要一次冲锋就可以摆平的问题,一到妳们手就变得复杂起来,只知道吃软饭的家伙,老子一个手就可以将妳捏成肉饼。呸!无能!”哈特不屑的向地上吐了口唾沫。

        杨南怒急,刁钻的说道:“在下不愿意和妳们这种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家伙计较。”

        正当此二人在发生口角的时候。

        潜伏于附近的高顺早已经将他们的布局看得一清二楚。

        他见乌孙人马众多,全布平野,密压压一大片,刀枪耀日,但全为骑兵,比自己的人马,少说也多三倍以上。他笑着对身旁的张南和盂优说道:“此贼人已中军师之计,犹不自知,这样愚蠢,虽然人马众多,一击必败,诸位将军可随顺破敌立功。”

        于是他命令身旁的张南带了六千手持长枪的长枪兵,往攻敌方的骑兵:再命孟优带领三千藤甲兵随后辅助张南的攻击,自己率骑兵在后方接应。

        只听得一声鼓声急鸣,喊叫顿时震天。左右两边潜伏的陷阵军冲了出来。

        乌孙的骑兵耀武扬威的列在草原之上,不料张南带兵突然杀出,手下兵将都持长枪,见马就刺,乌孙骑兵马倒人翻,后队不能再进,再被前面退逃的骑队一冲,军心大乱,张南再带兵一路纵跃冲杀,所向无敌,贼军骑兵全数溃逃,互相冲突,有好些都被挤坠马下,死于非命。

        乌孙军骑兵又被盂优带领三千藤甲兵冲杀了进去,一路刀砍枪挑,勇不可当。贼兵砍杀不动腾甲,以为鬼神作怪,又是一阵大乱,高顺骑军再往上一涌,杀得乌孙各将带了残兵溃卒,四处奔逃。

        阵前蓝余大惊,知是中计,正欲退时。

        杨南急忙说道:“我王昆莫,退不得啊!狡猾的汉人既然已经在此地设下毒辣的计谋,一定会想到断我们的后路,此时撤退就有如将羊送入狼群中,还有我族要是在此地后退,狡猾的汉人一定会出兵攻打我军老营,老营一破,我军只能断粮等死,不如,我们领着勇士直接冲杀过去,先回到老营再做日后打算。”

        蓝余听了杨南的话,也就拔出弯刀领大军向前冲去。

        杨南说的不错,只有向前冲才有活路,可是他的对手是诸葛亮。

        葛亮不可能犯这个错误,就在蓝余领大军向前冲杀的时候。

        坐在地上的千余士兵统统起马向左右两边逃去。

        震天的马蹄声,突然传来。

        蓝余的视线前多了一支银光闪闪的骑兵。此时正是日近正午,黑甲铁骑黑色的铠甲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了刺眼的银色关芒。

        为首一人正是黑甲铁骑的二统领,也就是南蛮第一战将盂获,张飞也不甘寂寞,骑着乌锥马加入了战斗。张飞带领着四千精骑冲杀进去,一路蛇矛飞舞,勇不可当,乌孙大军一阵大乱。

        乌孙战将哈特最是勇悍,一根近百斤的大铁棍,舞得虎虎声威,黑甲铁骑防御极好,寻常刀枪,若不大力拼杀,根本无法伤到黑甲铁骑中的士兵分毫。不过哈特神力,虽然打不破黑甲铁骑的铠甲,但一棒下去,那可开山裂石的力道,足以将人打于马下,令他们被乱军踏死,在此时此刻,这铁棍却是最好的对付黑甲铁骑的办法。

        转眼就有大约二十名黑甲骑的战士被哈特打于马下,让乱军残踏致死。

        张飞在乌孙军中撕杀之时,见哈特神勇,在短时间内就连伤其二十余名手下,登时大怒,举矛去与之交战。

        哈特一棍又将一名士兵打于马下,突然见一员手持长矛的大汉向他冲来,哈特想也没想.只当他也是和以前所遇士兵一样,凭着手中一根铁根.一照面便可打于马下,刚把铁棍一扬.匹马当先,未容开口,来将也已冲到马前,耳听一声大喝:“燕人张翼德在此,贼将受死。”声如洪钟,甚是震耳,哈特心中一惊,忙把铁棍一分,扬棍便打。

        哪知张飞矛法精奇,者出敌人身材高大,势猛力沉,早已打好主意.速战速决。矛杆紧贴铁棍架头微微一起,先持敌人的劲卸去,更不容第二根打到,就势把矛头往下一绕,抖起一个寒光,分心就刺。

        哈特这才明白对方的身手。不过也已经晚了,两军交战,心存大意者.十战九败。

        哈特的铠甲立被刺穿,负痛情急之中,再用右手铁棍猛力一撩,张飞就势一挑,一块血淋淋的肉就被张飞挑起。

        哈特双眼赤红,奋力大吼,如疯如魔的挥棍狂舞。

        猛虎在最后的反扑中,会发出超越极限的能力,人也是一样,哈特的拼死反扑,打得张飞节节败退,不过张飞枪法并未凌乱,游刀有余的对着哈特的铁棍。

        百招已过。

        经过了一阵反扑后,哈特的力量己经到了自身的顶点,全身的力量也几乎用尽。

        张飞等的就是这个时候,丈八蛇矛枪猛然一送,刺入了给特的胸口,蛇矛一甩,当时就把尸首挑起,撞向乌孙的士兵。

        张飞望了一眼哈特的尸体,又瞄了一下自己被哈特震裂的双手,心道:“为什么在这些异族人的眼里,总是小瞧我们呢?不然老张真的对上这家伙,要想打胜,可要大花一阵功夫。”

        这一战,将乌孙杀的大败,杨南也被孟获杀于乱军之中,蓝余在族中勇士的保护下,顺利的逃离战场。

        *************

        却说,卫特司被蓝余放置后营,一直忧心重重,他读过一些汉人的书籍,其中的一些兵法韬略让他知道,汉人不是容易对付的。当年最强大的匈奴,也被卫青.霍去病等人打得溃不成军.更何况实力小于匈奴的他们。

        这时,突然有探马来报,说:“我王昆莫,中了狡猾汉人的诡计,正在东方三十里外,请王子速去增援。”

        卫特司担心父亲安危,得报后立刻命勇士杨可镇守老营,自己领军一万五轻骑快速前去支援。

        卫特司前脚一出,不到半个时辰,早已经混入军营中的拓跋武,立刻就发起了信号。

        赵云在拓跋智的带领下,以轻骑绕至乌孙后营十里之外,此刻一得到信号,立刻领大军冲入乌孙的老营。

        这时在乌孙的老营中,只有精兵五千,要面对训练了五年之久,装备、武器全是精良,又是从天而降的“飞羽弓骑”,胜负不战可知。

        乌孙勇士杨可得知有敌军来袭,立刻领兵出来交战。

        赵云眼尖,一见敌将也就是勇士杨可,便是当喉一箭,杨可只觉喉咙一凉,就跌下马来。

        赵云熟练的带着“飞羽弓骑”围着敌营转圈,手中的弓,纷纷射出。

        突然帐内火起,原来混入军中的拓跋武,见士兵都去迎敌,便在军中放了几把大火。

        赵云见营内火起,知道此乃拓跋兄弟的暗号,立刻收起箭支,命全军拔出战刀,对着乱成一团的乌孙军冲杀过去,乌孙溃败,不至片刻,战斗结束。

        赵云立刻打开了诸葛亮在他走的时候给他的锦囊,赵云见后,立刻“哈哈”大笑。

        他令士兵收拾战场,控制羊群,亲自布下防线,将乌孙老营重新整理了一遍。

        ***********

        却说,卫特司领后军在支援的途中,正遇蓝余所领的残军,两军一合.清点了一下人数,还有士兵五万。

        蓝余双眼徘红,咬牙道:“乌孙勇士的大仇,我们来日再报,妳我先回老营,在商议对策,为死去的勇士报仇。”

        卫特司的脑中,突然灵光一闪,急忙对着父亲提议道:“父王且慢,请听孩儿一言,汉人中有一个叫做孙武的神人,他写有《孙子兵法》,孩儿在路过我族的汉人手中买得一本,其中在计谋中有一段话:‘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抚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次汉人追我军逃,我军的士气依然低下。我们就算回到了老营,也不一定能抵挡住汉人大军。而汉人在追击我军过程中,一定会产生骄敌的心态,孩儿觉得我们应该趁这大好时机,领我乌孙勇士掉头重新攻打汉人大军,以扬我乌孙神威。”

        蓝余低头想了一会儿,看了他唯一的儿子一眼,下定决心道:“汉人是天下各族公认的弱小民族,若是我们败在他们的手上,那我们将会被所有草原上的民族瞧不起。为了我族的荣耀,为了身为男人的善严,妳们愿意当胆小鬼,还是愿意当勇士!”

        “我们愿当勇士!”“勇士!勇士!勇士!………”

        蓝余见士气高涨,立刻高举手中弯刀大喊道:“杀……勇士们,随我杀。”

        这一下突击,顿时打了在先头追击的陷阵军团中的轻骑部队一个措手不及,虽然陷阵军团精锐不至于小瞧对手,但是心理的放松还是有的。

        这一下迎头痛击.乌孙骑兵充分的发样了它的彪悍,在没有双边马蹬的情况下,他们用他们的技术.稳占了上风。

        前来追击的大将正是高顺,高顺见对方士兵神勇,又打了他一个出其不意,知道自己再战下去可能有失败之险,只有避敌锋芒,才是上策。

        高顺望了一眼乌孙骑兵,果断的下令道:“后军转为前军,前军转为殿后部队,撤!”

        所有士兵立刻就按照高顺的命令行动向后撤去。

        高顺又叫来了一名士兵,对他说了几句话,那士兵领命而去。

        高顺亲自领后军断后,且战且退。

        蓝余见计策成功,立刻就指挥着部队全力攻击。

        过了不久,那名士兵来到了高顺身旁,大声喊道:“任务已经完成。”

        高顺一笑,让所有骑兵分两路左右插开。

        见了高顺军动向的卫特司,心头一跳,不明白为什么本来果断撤退的对方,会做出这送死的举动。

        不过,下一刻,他知道了答案,可惜已经晚了,一队霸气的骑兵出现在他的面前,在这骑兵面前,他几乎有了不战而逃的感觉。尤其是最前头的两将,一将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手中的丈八蛇矛左右挥舞,有如一头无敌的雄狮。

        另一人头顶嵌宝紫金冠,身披缨格红锦袍,腰系碾玉狮子带,脚穿鹰嘴抹绿靴,手中的一柄大锤也令人望而心生畏惧。

        “燕人张翼德来也!”

        “南蛮盂获来也!”

        两将齐声大喊,声音几乎盖过了两军交战的声响。

        卫特司吃惊地望着前头两将,感慨道:“谁说汉人弱小,就是这两人,在草原上也是罕逢对手。”

        两军一相交,乌孙骑兵立刻就被张飞和盂获撕开两道口子,将他们冲了个七零八落。混乱不堪。

        这时,左右两翼的陷阵骑兵充分的利用他们灵活的优势,随意屠宰着失去冲击力又被冲乱的乌孙士兵,另外已经撤退的两支陷阵骑兵也在张南的带领下迂回到了乌孙士兵的后方。

        原来,高顺在见了乌孙骑兵的反击后。就审视度势了一番,他觉得单凭自己士兵的力量要想面对人数高于自己,又强悍的乌孙骑兵,即使是胜利也是惨胜,于是他就果断的改变了战斗计划。

        用自己的小股士兵来拖住对方,再让战斗力最强的“黑甲铁骑”来进行突破,打乱对方的阵型,再利用自己的骑兵有双边马蹬的特点,来打杀对方被冲乱的残兵,最后再借用轻骑兵的速度绕到了乌孙兵的后方,对乌孙士兵给予了致命的打击。

        前后左右四路一起围杀。

        蓝余和卫特司根本就分不清楚对方到底有多少士兵,乌孙士兵的士气也急速下跌,不过由于陷阵营的骑兵有限,虽然高顺的战法出色,但是还是被蓝余和卫特司等人利用这一缺点强行突破了一个缺口逃了出去。

        蓝余领残兵回老营。

        到了老营前。

        一股肃杀之气从营中传来。

        卫特司心生警觉,仔细看了一下营寨,立刻高声道:“父王,有些不对劲,您看此营中明显有经过整修的痕迹,还有许多营帐搭的位子并不正确。”

        蓝余心头一惊.看了一遍营帐,这一看立刻吓了他的三魂六魄.高声喊叫道:“还好王儿警觉,不然我乌孙必然全军覆灭。”

        原来,这事要追溯到百年前。

        当年汉人常惠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缺乏和盟诚意的匈奴单于,背弃信义,欲以高官厚禄拉拢苏武和常惠背弃国家,归顺匈奴。苏武、常惠不辱使命,不失气节,义正词严给以痛斥,匈奴单于恼羞成怒,扣留了他们。

        匈奴为消磨苏武和常惠的斗志,对他们分而治之,拘遣苏武于北海(今贝加尔湖一带)牧羊,囚常惠于官府牢狱.以繁重的苦役折磨他,妄图以此淫威,使他们屈服,背叛汉室。如果说苏武在北海受的是饥寒困顿,罕见人烟之苦。而常惠此时己沦为匈奴达贵的宫廷奴隶,完全丧失了做人的自由。然而,常惠始终不忘自己是堂堂大汉的使节,苦愈重而志愈坚,他严格的恪守着自己民族崇尚的“士可杀而不可辱”的气节和信念,挫败匈奴人多方面的威胁、利诱和欺骗,坚持19年而不屈。直至汉胳帝继位,匈奴与汉重新和好,匈奴单于才将不辱使命,十九载如一日的苏武和常惠释放,厚待以礼,送回汉朝。

        常惠返汉后,受到同僚们的称赞和汉胳帝的信任,委其光禄大夫之职,留在宫廷作皇帝处理匈奴问题的顾问和应对事务。宣帝继位后,匈奴与汉的关系又日趋紧张,边事时有发生,为了联合西邻诸国一道抗击强敌,彻底清除边患,宣帝遂命悉知匈奴的常惠为校尉,持节出使西域乌孙国,与其结盟合作,共同抗御匈奴。

        可是匈奴来去如风,夜袭,偷袭令人防不甚防。常惠根据自己对匈奴的了解,和中国的五行创了一套非常出色的防御匈奴偷袭的下寨方法,最后汉、乌合击匈奴,大获全胜,消灭了共同的患害。

        由于常惠是文官,回朝后没有再次领兵的机会,此下寨方法就失传于大汉,而乌孙历代却是记住了这套下寨方法,此下寨方法一直流传至今。(以上皆为野史,正误不论)

        而赵云等人并不知情.他们也只是依照诸葛亮所给的锦囊所设置的请君入瓮之计。他们都不知道有这一回事。

        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诸葛亮的连环妙计再绝,也不是老天的对手。

        最新全本:、、、、、、、、、、


  https://www.bqwxg.com/wenzhang/56/56108/291827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wx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