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和珅新传 > 129章 当头一棒

129章 当头一棒


三天之后,福康安果然就硬拽着刘墉回北京了。这大概也是大清朝自建国以来的头一处这样的事,一个是带罪的钦差大臣,一个是奉旨在南京养病的大帅;一没有奉诏,二没有军国大事急着要回京面奏天子,就这么一厢情愿地到北京见皇帝去了。

        从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福康安在恃宠娇纵、无法无天;刘墉也好像是受了天大的委屈,非得到北京给皇上当面说清楚才能换回他的清白一样。其实他们两个人谁都有自己的心事。福康安在云南因为听了那个镇守在喜博路的济森将军的话,也算是间接地领教了被英夷装备起来的印度兵的厉害了,所以此时他的心里装得是整个大清的安危,他必须要立即见到皇上,然后力陈振兴大清军队的设想才能安心;否则,根据他的推断和预料,今后的大清朝真有彻底被那些洋夷们拖垮的危险,从此大清的边疆也就再无宁日了;

        刘墉这次也是豁出了身家性命和两代的世勋和圣眷了,——就这样窝窝囊囊的在南京呆着,任凭朝野的那些居心叵测的人说三道四、趁火打劫,那实在是有众口铄金、身败名裂的危险,与其这样在南京等死,还不如趁着现在朝廷还没有降罪,自己钦差的身份还没有被剥夺,外加上又披了福康安这样一个比较保险的防弹衣,就趁着这股热乎劲到北京去见见皇上呢!是福是祸,弄个心知肚明,总比这样一天到晚,干巴巴地等着命运的裁决、绞尽脑汁地揣摩圣意要强得多!这也算是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拼死一搏,到时候说不定还真会柳暗花明、峰回路转呢?

        虽然两个人在路上称得上是热血沸腾,恨不得能早一天见到皇上,一泄胸中的块垒。可是离北京越近。他们觉得心里的底气越是感到不足;等他们一到了北京,又见到昔日的那些对皇上唯唯诺诺的同僚们,又看见那金碧辉煌的紫禁城和京师重地的庄严和神圣,心中地那满腔热忱顿时就泄了一半。

        乾隆听说他们两个回京后,第二天就在养心殿召见了他们。福康安倒没什么,可是刘墉地心里就有点拿不准了,他实在是无法预料乾隆此次的召见他那将意味着什么,于是跟着兴冲冲的福康安一到崇文门,他就开始在心里开始嘀咕了。

        进了宫。君臣大礼过后,两人谁也没有先说话,就静静地站在一旁等着乾隆发问。刘墉深知皇上他们祖孙三代的性格,康熙还算得上比较仁厚,臣子多少能揣摩一点儿圣心;雍正是喜怒无常,但是处理问题往往会重拿轻放;可是这乾隆就要比他爹和他爷爷要难伺候的多了,即使和颜悦色也能转瞬就翻脸无情。明明是笑谈风声,处置起人来那手段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奸诈无比”!所以他早就学到了康雍乾那位三朝元老张廷玉的那一招了,既来之则安之,随妳的便好了。

        乾隆歪在东暖阁的御榻上。一看他们两个谁也不说话,笑着问道。“刘,这一趟南京之行可是让妳受苦了,身子也比去的时候瘦多了!——朕让军机处转到南京地折子妳可看了?”刘墉一听乾隆的语气里没有半点责备的意思,而且一开龙嘴口先是说自己瘦了,顿时感动地热泪盈眶。急忙跪下,哽咽地说道:“罪臣这次有辱圣命,辜负了皇恩,又劳皇上惦记,实在是罪孽慎重,罪臣自知无颜再呆在南京,所以主动回京来向皇上请罪!——那些折子臣都已经看过了!”

        乾隆只是“嗯”了一声,干笑了两声就转脸去看福康安。刚才对刘那是皇上关爱心爱臣子的神情。可是一对着福康安,那眼神、那脸色顿时就变成一位慈父了。福康安在缅甸染病的消息着实让他心疼了大半年。每次在往云南传上谕的时候,他都忘不了询问福康安的病情,现在一看这个“爱子”又生龙活虎地站到了面前,顿时心中就是一阵地欣慰,满是慈爱地问道:“身上的病好了?——朕让颙>:了没有?”

        福康安一看这位皇上姑夫多少军国大事不问,一见面先是如此关心他的身体,心里一烘一热,泪水直在眼眶中打转转,唏嘘了一下,强笑着上前躬身说道:“谢皇上挂念,奴才身上地病已经全好了,要不是十五爷下了军令奴才我回来,奴才还想着在缅甸的战场上为皇上尽忠效力呢!——皇上让十五爷带去的药奴才到现在还一直用着!”

        “妳们俩都坐吧!”乾隆等福康安说完后就冲他们俩摆了摆手,然后对站在一旁的老太监高云从道:“——吩咐人给妳们的福大帅和刘中堂刘大人搬座儿,上茶!”

        两个人斜签着身子半坐在椅子上,心里都是忐忑不安,谁也不知

        一向天威难测的皇帝接下来要说什么,接过茶都没有话乾隆已经从御榻上坐了起来,高云从就上前帮着乾隆穿靴子。这个时候,刘墉才偷眼打量御榻上地乾隆,只见他穿一件蓝芝地纱袍,套着石青直地纱纳绣洋金金龙褂,项上的伽桶香朝珠油润润的,映着窗外的光熠熠闪亮。一条梳得很仔细的发辫在项下搭了半个圈,又从项后垂下去。——已经年过不惑的人了,看去还是那么颀秀,冠玉一样的面庞上毫不见皱纹,显得十分精神。如果不是唇上那络浓密得漆染一样的须,还有眉棱上几根微微翘起地寿眉,换个地方,凭谁看也是个不到三十岁的英武青年。

        刘墉看了看倒也没发现什么异常,以他在乾隆身边多年地经验判断,乾隆不但不怒,相反心里平静地很,于是就渐渐定住了心,正思量着如何开口,只听乾隆声音闷闷地一笑,道:“刘墉妳什么也不用说了,妳此次的遭遇朕一清二楚,妳心里想得朕都明白,今后妳还是军机大臣,也不要一口一个罪臣的叫了,朕听着不舒服;福康安妳也不用讲了,云南的战事我现在比妳也清楚!——咱们还是先说说和珅的事儿吧!”

        一见面乾隆就把刘墉弄了个热泪盈眶,刚才又让他官复原职,照样做他的军机大臣,他在心里还没能转过这个天大的弯儿来呢,乾隆又忽然提到了和珅。虽然乾隆没有直接问他,但他是处理和珅一事的钦差大臣,皇上这显然是在问他,于是略一思索,就按照当初的思路道:“回皇上!臣这次到南京虽然没能按照皇上的旨意把和珅绳之以法,但是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问题?什么问题?”乾隆的眉头一皱,朗声问道。

        “臣发现我们在北京的这些官员似乎对和珅都有点误会!”刘墉道。

        其实在北京的官员对和珅根本就没有什么误会,相反倒还有一片感激和拥护,——是和珅让他们的腰包鼓了起来,小日子过得也有滋有味了,是和珅让他们再也不用为朝廷拖欠他们俸禄的事上愁了。每个月从南京调拨过来的钱除了让他们衣食无忧以外,到了逢年过节还能领到一份额外的补助和奖励。大清朝的官有几个是为了真正报效国家的,升官发财是第一,然后才是伺候皇上;就是真有那么几个一心为了江山社稷着想的开明之臣,那也比一般的人站得高、看得远!他们虽然知道和珅现在搞得这一套多少与朝廷的体制有点不合,但是他们更知道,现在这位主子花起钱来那可真比黄河的水流起来吓人多了,要是没和珅在南京想着法地为朝廷敛财,那大清国到现在还不知要被弄成个什么样子呢?

        这些情况刘墉当然知道,他还明白其实误会和珅最大的就是他这位皇上,但是他没敢那样说,只是把“我们百官误会和珅”当成了借口。

        “误会?”乾隆一愣,“什么误会,说来听听!”

        “皇上,臣这次到南京发现和珅在南京所做的一切,其实全都是为了咱们大清啊!臣这次获救以后到了南京,真好赶上兆惠和海兰察派去的催要军饷的人也到了,于是臣就粗略地估算了一下!这一算,臣发现和珅掌管着咱们大清的钱粮,他这几年最是不容易了!——和珅在南京的所作所为,那简直称得上是我大清的重臣、忠臣啊!”

        乾隆越听越不对劲儿了,脸上的肌肉顿时一阵抽搐,脸色惨白,连眼神也有点恍惚了,赶紧端起小几上的茶抿了一口,回头问福康安:“妳这次也去了南京,妳怎么看和珅?”

        福康安此时一心想着如何向皇上陈奏振兴大清军队的事,现在才刚刚理出一个头绪来,显然没有注意到乾隆情绪的变化,一听乾隆问他,慌忙之中把刚才野马似的思绪往回拉了一拉,头也没抬就大声道:“皇上,刘大人说的一点也不错!这个和珅很会生财,并且做事光明磊落,言必行行必果!以前我打了那么多的仗,现在回头想想,也只有和珅和大人能把军饷按时、足额的送到前线去,让战场上的弟兄们没有后顾之忧;也只有和珅当了那个财政大臣以来,我们的战事才没有因为粮草供应不上而打败仗!我看,除了和珅和大人,咱们大清国再没有这第二个人了!”

        如果刘墉的话是给乾隆一心铲除和珅的想法浇上了一桶凉水的话,那福康安刚才对和珅大加赞赏、忠心佩服,还带着满心感恩的话那简直就是给乾隆来了当头一棒!

        乾隆听着听着就不知不觉地从御榻上下来了。(全本小说网)

        最新全本:、、、、、、、、、、


  https://www.bqwxg.com/wenzhang/56/56104/291755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wx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