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我要做一等 > 第1章 初见王妃 已修

第1章 初见王妃 已修


花朝叫崔姑姑抱在手里,几句吉祥话翻来覆去的教了几遍。

        “可记得了,待会见到王妃该怎么说?”

        花朝眨眨眼,一个字一个字说的虽慢,却顺溜:“谢王妃娘娘大恩大德,花朝恭祝娘娘福寿安康,事事如意。”

        见她一字不差的说了出来,崔姑姑点了点头。

        手里抱着的小姑娘和玉娃娃一般,漂亮乖巧,崔姑姑只觉得让人怜爱不够。又给花朝把刘海拨拨齐整,露出淡绒绒一对眉毛。花朝到了三岁还未留头,旁的孩子这时都能扎起两个鬏鬏,偏她只一头短发堆在耳后,好就好在头发虽短,却黑亮顺滑。

        再左右端详下,觉得无甚问题,崔姑姑这才抱着花朝往正房走去。

        将将进院子,几个立在房门口当值的丫鬟便迎上来。

        一个碧色衫子的满脸堆着笑:“这大热天的,姑姑挑这个时候过来,当心晒坏了。”脸对着崔姑姑,眼睛却瞟了花朝看个不住。

        “王妃可起了?”崔姑姑也不接她递来的扇子,只淡淡问道。

        “今儿天热,睡的不安稳,睡下没一会子就起来了。”这丫鬟也不觉得失了面子,仍是笑盈盈的说话。

        另一个站在门口的看着眼色就进去通传,里面忙叫请进来。

        崔姑姑进这才把花朝放下来,又把她小褂上的褶子抚平:“别怕,一会进去见着王妃,就按方才那样说。”

        花朝满面懵懂却乖乖点点头,拉着崔姑姑的手,走进正屋去。虽是已然知道里面住着的是王妃,可见到了这一派富贵,还是叫晃花了眼。

        对着脸就是座泥金描牡丹花的大孔雀围屏,两边挂着水晶帘子,衬着孔雀纹的绣帐。丫鬟打起帘子,花朝就看见一个年轻妇人坐在临窗的罗汉床上,正翻捡面前的一堆绸缎。背后倚着香妃色的迎枕,身下铺着同色的褥子和锦垫,瞧去也不知道是绣的什么花样,只觉得金晃晃的闪眼。

        崔姑姑拉着花朝跪下请安。

        “姑姑快起来,今儿怎么做起这么大规矩。”花朝低着头,见不着王妃样貌,却听着声音清脆,倒似和落玉一般。

        崔姑姑却不起,仍是跪在地上:“娘娘的大恩无以为报,原是预备进府便要来拜见的,可这孩子发着热,怕过了病气给娘娘,待昨日好全了,这才敢梳洗了来见过娘娘。”

        端郡王妃严氏见崔姑姑不起,便叫人:“绿眉,给姑姑看座。”

        一个丫鬟便给崔姑姑拿了个绣蹾,扶着坐了上去,崔姑姑赶紧告了罪。花朝看着脚边那碧色的裙边,晓得就是方才盯着她瞧的大丫鬟。却又听见王妃说道:

        “这孩子也是可怜见的,遭了这么大罪,赶紧起来吧。”

        花朝却先朝身边的崔姑姑望了望,见她点头,这才站起身。仍是低着头,却忍不住偷偷瞄着王妃。

        端郡王妃打扮的极是富贵气派。一身金红织金秀百鸟朝凤的宫装,头上梳的随云髻,挂了个大大的五凤朝阳钗,那凤凰嘴里衔着的都是豌豆大的金刚钻,人一动便滴溜溜的转个不住,五色霞光直映的人如神妃仙子一般。相貌却着实称不上妍丽貌美,只占个端方,只两道长眉,直飞鬓中,很是英气。

        花朝还记着崔姑姑教的,团着手拜了拜:“谢王妃娘娘大恩大德,花朝恭祝娘娘福寿安康,事事如意。”

        几句话说的口齿清楚,喉嫩嗓清,听着倒似盛夏里喝了盏凉沁沁的蜜水。

        连严氏也赞:“呦,真是好听。”转脸吩咐丫鬟道:“拿今天新做的冰碗来给姑姑尝尝。”

        冰碗端了上来,厚厚一层碎冰上铺了蜜瓜、鲜桃、嫩藕、脆枣、马奶葡萄,总有七八样,上头还浇着厚厚一层蜜。

        “旁的还罢了,那蜜瓜和葡萄是今岁新贡上来的,我尝着不错。”

        严氏虽这么说,自己倒并不吃冰碗,只喝茶,冒着丝丝热气,不时小小的啜一口。见花朝规矩站着,并不眼馋那冰碗,说话也知礼,微微点头。绿眉知意,便把一盘子新做的点心放在花朝面前。

        四个粉澄澄晶莹剔透的葛粉水馒头。

        花朝也不做那小家子气的样子,大大方方拿小碟子托着,用银签子挑了一个来吃。

        严氏问了姑姑花朝的名字年岁,笑道:“这名字倒有趣。”

        崔姑姑也笑:“可巧二月十二花朝节生的,小名就叫了这个。”

        “几岁了?看着倒和珏哥儿一般。”

        “可不是,三岁多了,比珏哥儿大了有半岁。”

        想想自己儿子,严氏真心叹道:“这孩子也是命苦的,若不是出了这档子事,也是在家里娇养着呢。”

        “如今这样,已是万幸了,倒不求别的。”

        严氏点点头:“往后姑姑如何打算的。虽说是买了来,可府里从来也没进过这样小年纪的人,我倒不知道如何安排了。”

        崔姑姑见状便又要跪下,被绿眉一把扶住。

        严氏摆起脸来:“阿贞向来敬重姑姑,且不说您对我有恩,便是阿娘与姑姑的交情,我也不敢受了姑姑的拜。您今儿为了…”说着看了花朝一眼,把后面的话又止住了。

        “娘娘折煞了。”崔姑姑嘴上告罪,心中却欣慰。

        她是看着严氏长大的,从一个梳双丫戴金花的小姑娘到如今梳高髻戴凤钗的王妃,身份是高了,心里却还记着以往的旧事,念着那些恩情。

        “不敢劳烦娘娘操心这些小事。我屋里也有几个丫头伺候着,花朝也大了,白日里让她们看着便成,不妨碍差事。”这意思是说,崔姑姑打算自己养着了。

        崔姑姑并非奴仆,倒是王妃亲娘的手帕交。原也是杏林世家的大小姐,家里糟了难被退了亲,便发誓终身不嫁,王妃亲娘文氏便当亲姐妹一般接了她家来。她自幼照顾严氏,在娘家时,严氏也一直以姨母相称。出嫁之后,特特请了她过府,说是要给她养老。崔姑姑平日倒没有什么繁杂差事,只照看王妃所出的嫡子,也不必管那些衣食琐事,只看顾好身子便成。

        严氏没出声,心里不赞成,却不当面驳了崔姑姑。看看花朝身上还是套青蓝色的葛布衣裤,便指着面前一匹天水碧的纱罗:“这葛布夏日里穿虽好,正经还是纱罗好看些,颜色也娇嫩。红锦来带她去量尺寸,让绣房今日就做起来。”

        花朝见红锦过来牵她,便放下吃了一半的点心,规规矩矩给王妃行了礼,任由红锦拉着去了旁边的套间里量尺寸。

        严氏见花朝出了门,走到崔姑姑对面坐下来:“姑姑您这是何苦呢,都过了这么些年了。”

        崔姑姑知道严氏想说什么,从容道:“我不知道便算,知道了不做些什么总是不安心。”

        她当日闻知唐家出事,男丁绞刑,女眷皆入官奴。官奴非王侯贵族不能享,她一辈子没求过人,却跪在严氏面前,求她去买了花朝。严氏本是不愿崔姑姑沾手这些事,却耐不住崔姑姑哭求,这才答应下来。

        “当日可是唐家先负了您的,害的您终身不嫁,吃这么些苦。现在可叫现世报了,换我得拍着巴掌笑个三日方成。”严氏在崔姑姑面前少了王妃的端方样子,倒露出在家做姑娘时的利落模样来。

        “怨不上旁人,嫁不嫁是我自个的事情。”崔姑姑倒笑着劝严氏:“你不是一直想帮我张罗个干女儿,给我留后养老么,这不现成的。”

        严氏一听便急了:“不行!这娃娃才多大!”

        还等养个十几年才成人,成了人,姑姑也靠六十了,能享得了几年福。更何况现在看着乖巧,可谁能知道长成了是个什么模样。

        “姑姑您要是一定要自个养,我给您找个知根知底,年岁合适的可好?”严氏心里飞快的盘算着府里有无合适的人选。

        崔姑姑笑着摇头:“到底自个养大的才亲,说句不敬的,我可是把娘娘当女儿看的。”

        严氏闻言,心中登时便软了一块。

        严家没有侍妾,五个孩子都是严夫人所出,男女一起她排行第三。虽说是唯一的女孩儿,可不上不下的夹在中间,亲娘的心思也都花在几个哥哥弟弟身上,待她着实说不上亲热。唯有崔姑姑瞧虽是羡慕兄弟,却不生妒忌之心,人品端方性子坚毅,倒合了眼缘。亦师亦友的陪着,教养她读书识字,针黹女红,言行举止,管着她吃穿冷暖,花的心思和养亲女也没甚差别了。

        “我何尝不是把姨母当了半个亲娘,这才更见不得您受苦。”严氏心中感念,更是把从前的称呼也叫了出来。

        崔姑姑抚了她鬓角:“哪里便苦了,倒是你,姑姑替你忧心呢。”

        端郡王夫妻不合,已经不是一二日的事情了。

        严氏低头扶了扶垂下的凤钗,眉眼做出个笑模样:“有甚可忧心的,如今儿子都生下来了,往后等他做了世子,我这日子可不是越过越好了么。”又把话绕回了花朝身上:“姑姑是真打算自己养着那个娃娃?”

        严氏本想着姑姑年岁也大了,等珏哥儿长大几岁,便给崔姑姑买个近郊的庄子安稳养老。

        崔姑姑淡淡的笑起来,“把她养大,看着她嫁了人,我往后见着也算对唐琰有个交代。”

        她虽已年过四十,可许是因为没有嫁人生子,倒显着不过三十许人。如霜似雪的清秀面孔竟是半丝皱纹也无,和严氏一起倒似一对姐妹。

        平平淡淡一句话里,不带一丝情绪。可眼里闪烁的波光却连严氏也骗不过去。

        这样的情深似海,倒让她愈发觉得崔姑姑活的苦。对害了自己一辈子的人痴了一辈子,那人死了,还得帮着照看子孙。

        她一口气堵在胸中,恨不得一辈子不让姑姑见着姓唐的,不让她知晓唐家半点消息。

        可这事上,就算她拿出王妃的威风来怕也只能听崔姑姑的。若是坚持不允,姑姑夹在中间岂不两难,倒伤了彼此情分。

        叹了口气,严氏拿起案上一匹纱罗:“这鹅黄的也好,小姑娘家生的白嫩,倒衬得出。”又寻了一匹玄色一匹杏白色的缎子:“这些姑姑拿去做件夏衫,一条裙子倒好。”

        寻了自己的陪房,现管着人事的詹嬷嬷进来:“叫个小丫头把这几匹料子拿到崔姑姑院里。”想了想又道:“去了就不必回来了,往后崔姑姑事越来越多,就叫她在那儿使唤吧。”

        詹嬷嬷虽不知何事,可晓得但凡沾着崔姑姑的,便得仔细了办。当即应下了,转脸就挑了个手脚勤快,麻利仔细的小丫头,她亲自带着捧着缎子送到了崔姑姑住的院里。


  https://www.bqwxg.com/wenzhang/50/50197/263835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wx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