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重生贾敏的吃瓜日常 > 第70章 入场

第70章 入场


不多时丝桐带着琉璃过来,先见礼问安,说了好一通,才拿出一封红帖,递给丝桐,又向贾敏道:

        “我们太太请奶奶过府一见,看看奶奶的亲侄女儿。若今日不得空,洗三定是要来的。”

        贾敏笑道:“不是我不愿去,只我如今是个大夫,新春上门不吉的。还望琉璃姐姐多与太太解释几句。”

        琉璃笑道:“太太说了,旁人才需要忌讳的。奶奶本就是贾家出嫁的女儿,别的不说,初二回娘家是无妨的。”

        贾敏微笑摇头,只向丝桐道:“去把前日准备的两个红樱桃木盒子拿来。在那博古架右侧第二格里头。”

        丝桐哎了一声,转身进了内书房。

        琉璃微笑道:“太太说了,奶奶若不去,万不可再破费了。”

        贾敏:“那可是我的嫡亲大侄女儿,怎么能叫破费的。太太可有说,叫什么名儿不曾?”

        琉璃道:“眼下就大姐儿的唤着。不过二爷的意思,是要叫应个景儿,拟做叫元春的。”

        贾敏心中再无疑惑,这必定就是前世那个元姐儿了。又问了姐儿的状况、家中老太太和太太的身体,又叫青竹给了跑腿儿喜封。

        不过片刻,丝桐就回来,手中捧着两个樱桃红盒子,样式一样,却一大一小。

        贾敏道:“这大盒子里的,是给大姐儿的玩物。这小盒子里的,是洗三的添盆。你一并带了去。

        待到元宵日,我再同师父一起去看老太太、太太和大姐儿。”

        琉璃待大姐儿让了一回,才收了下来,又问:“奶奶拜师后这不是第一个春节,怎么以前就回家了呢?”

        贾敏笑道:“往年师父未提出师,我也不能独自出诊。去年师父允我独自过府了,因此才要守起规矩。”

        琉璃无法,又请了两遍,这才拿着两个盒子自回去了荣府不提。

        青竹向门外愣了一会,一跺脚,正要开口,贾敏立刻阻止道:“新春不说恶言。”

        青竹嘟了嘟嘴:“奶奶不是一向不信神佛的吗,怎么这时候倒忌讳起来了~”

        贾敏笑道:“信,怎么不信呢~”

        直到元宵之后,贾敏才同谈娘子一起去荣国公府,一则给老太太请平安脉、一则看一看大姐儿。

        贾敏和谈娘子去荣府的时候,太太特别欢喜,老太太的精神也特别足。

        果然,把完脉,老太太就喜道:“娘子自与我说话,敏儿快跟你母亲去看看你大侄女儿!洗三就定下了小名儿,叫元春!”

        这是老太太第一个重孙女儿,也是荣宁两府第一个重孙女,自然是看重一些的。

        更何况这重孙女儿还跟老太爷同辰,可不就更得老太太和太太的心了。

        不过前世元春是个可怜人,又没对黛玉有什么偏见恶待,故此贾敏也不会迁怒于她。

        贾敏微笑着应了,起身跟了母亲去政二奶奶院中,见到了元春。

        元春虽然还没满月,但是这眉眼、这轮廓,与前世成年后的元春一般无二。

        贾敏只一眼,就确定了这个元春,显然就是前世那个元春!

        只是不知道元春是不是在那册子上的。不过不管是不是,往后如何,端看她的造化了。

        不过随即又想起太太和老太太的疼爱,以及前世里元春在家时候的做派,在出嫁之前,应该不会有什么为难。

        只是现如今三年一次的选秀依然还有,不知面对这拔尖出众的长孙女儿,太太这一次还会不会把她送进宫里做女史、搏前程去。

        贾敏微微摇头,如今宫里的女史,已然和前世的不同,就算进宫去,也有长姐贾攸在照应着。

        想到贾攸,贾敏又乱想了一回,打定主意出府之后和请谈娘子去宫里探一探她的身子状况。

        贾史氏和政二奶奶素来不对付,维持着面子功夫,也不过是看在二子贾政、贾珠和大姐儿的面子。

        且贾史氏也知道政二奶奶曾经下手害过贾敏,因此她只请贾敏和谈娘子为大姐儿把了脉,就让她们离开了。

        往后贾敏只在家中看书,静待春闱。期间绛珠草又痊愈了一片叶子,依旧是四个多月。

        贾敏叹了口气。从去年年底,就再也没收到过林如海的信,自然也没有林澈的。

        这让贾敏带上了丝丝不安。不过如今不是出京的时候,只等春闱放榜,一切定了下来,贾敏准备去南疆看一看。

        贾敏这边无甚杂事,但是对于准备春闱的贡院来说,事情可就多了去了。

        元宵过后,贡院里逐一粉刷号舍,确保去岁参加秋闱的考生,没有在其中留下片言只字。

        随后又把茅草顶都换成了青瓦顶,保证不管春闱刮风下雨,都不会淋病了考生、溅湿了卷子。

        当然,那些考到绝望的,把卷子扔进雨水里,就不关他们的事情了。

        而后,贡院还要安排搜身的人。

        男子这边,自然同往常一样。

        女子考生,衣服饰品本就层叠繁复,搜一个都要好久。贡院主事与主考官说了之后,主考官又报给了圣上。

        圣上给的回复是:

        凡进贡院参加春闱,无论男女,一律穿深衣长衫,首饰皆不可戴,只能用未缝过的青白布带束发。

        女子试从东角门入场,由宫内女官、嬷嬷负责搜身、核验。

        笔墨纸砚均提前交与贡院,由巡考统查验过后,统一摆放。入场当日,不得再携带文房四宝。

        贡院统一发放烛台、蜡烛,洗漱用具等一应需用。各位考生若用惯自备的,也应与笔墨纸砚一同交与贡院,由巡考查验后摆放。

        春闱三日,由贡院统一发放干粮充饥,由巡考统一为考生添水。考生不得另行准备,以防加带。

        所有参与考生,除了杯碗、面巾之外,再不允许带任何东西进入考场。

        若这些物品考生自己无法准备的,也由贡院统一供给。

        简而言之,这一次春闱,如果不介意吃用的品质,你甚至只要带个人去就够了!

        贾敏收到章程传讯之后,不由回想起前世帮林如海准备考篮子时候的事情。

        那可谓是面面面俱到,小小的一个篮子,除了笔墨砚台之外,还得备上小炉子、三天的吃食、小锅碗、小杯子、洗漱用具……

        就算准备的再充分,三天一过,人从那号舍里头出来,也都是灰头土脸、胡子拉杂的样子。

        若碰上个下雨天,再有个身子素来就弱的,很多考生一出考场,都会大病一场。

        贾敏虽是千金小姐、侯门闺秀,素来娇生惯养的。但是自拜师以来,经常走动,加之林如海又教了呼吸吐纳之法子,因此对于三天的号舍,倒还是不惧的。

        丝桐和青竹有心要为贾敏也准备一个齐备的考篮子,贾敏却道一切都用贡院的,省的进场时候搜查麻烦。

        几个丫头又鼓捣出了几种小巧精致的点心,贾敏又道:

        “现吃也就罢了。且不说这一次命令禁止了不许带吃食进去。

        便是以前允许带的时候,任你们做的再精致可爱,到了进场的时候也都被掰开捏碎了,再看不出什么是什么的。”

        丝桐几个却道:“便是掰开捏碎了,也比贡院只准备包子馒头好。

        这点心,是用九种肉泥做的,化开了做汤吃也好,干吃也很好,好歹也算荤腥。

        奶奶也不用放在考篮中,只用油纸包了,藏在衣袖里不就好了。”

        贾敏微微摇头:“在外头便要搜身,进了大门二门,便是指甲盖大小的纸头也要给你搜出来,犯不着做那些个违|法的事情。叫人小看了去。”

        随即又安慰道:“不过两三日不吃荤腥,无甚关系的。你们看那庵里的姑子们,常年如素身子也是极好的。”

        丝桐几个这才作罢。

        到了二月初一,林如海从南疆向朝中送了战报到了圣上案头,说是已将南蛮子尽数赶出疆界,接下来准备高筑城墙,用以却敌。

        圣上大喜,又见里头还有一封家书,便把赏赐和家书一起派人送去了林宅。

        赏赐什么的,贾敏叫丝桐另外收进库中就是了,只这好几个月才收到的家书格外宝贵。

        贾敏看了好几遍,确定人都平安无事,这才静下心来又看了几日书。

        到了入场前一日,贾敏自己收拾了一个考篮,里头只放了一个惯用的荷叶茶杯,两块新的娟巾。

        第二日,贾敏拎着考篮出门,走到正门,丝桐、成嬷嬷和成大已经套好了马车。

        当然,成嬷嬷也还准备了一个考篮,里边样样都有!

        贾敏看着那巨大的篮子,再看了看自己手中的这个,不由得抽了抽眼角,沉声道:“很不用这样的~”

        成嬷嬷道:“虽然那章程上写了贡院提供,但外头的哪里有自己家的用着顺手!

        且那笔墨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若是个次的,耽误了奶奶写字就不好了。”

        贾敏转头问:“墨书,你把东西送去了,没跟嬷嬷说一句?不是嬷嬷与你同去的?”

        墨书:“那日嬷嬷有事,是成大哥送我过去的。”

        贾敏道:“嬷嬷快放下吧,我在那里头用的东西,都是咱们自己家的。只提前送去,叫巡考们一起安排了。免得今日拥挤。”

        成嬷嬷犹自不信,到了贡院路口,整条街已经排了长长的队伍了。

        女子入场与男子不在一处,再往前走了几里,到了东角门。

        外头和男子那边一样,也是有持枪侍卫站着,门口却是站着两排四个有了年纪的女史官,并十六个小宫女。

        面色皆尽肃然威严,令人望之生畏。

        东角门东外倒没有长长的队伍,想来此次参加春闱的太太、奶奶,也不会很多。

        贾敏几个走到门口,当先的女史官便欠身道:“请太太出示姓名字牌。”

        贾敏拿出一个手掌大小的竹牌,一面写着贾敏的名字、籍贯,以及号舍的座次,另一面则写着家中男眷的名字以及进士排名。

        这竹牌正是贡院和礼部共同制成,每个女子考生一个,在交试卷等物时就已发到了准备春闱的人手中。

        女史官验过了,交给身后一人,又向她身边的两个小宫女点了点头。

        站在右边的小宫女便接过贾敏手中的篮子,和她一起的那个一起仔细检查了,便拎在手中,向女史官道:

        “篮子内没有夹带,所备物品、用具都是素色无字的。”

        那女史官微微颔首,又向贾敏众人道:“贡院只能考生一人进入,林夫人请随嬷嬷进去。

        其余各位送考的姑娘嬷嬷请留步。同那边一样,明日开考,统共考三日,后一日辰时起出贡院。”

        贾敏问:“可还在此处?”

        那女史官道:“便是此处。”

        贾敏向成嬷嬷等道:“既如此你们便先家去。第四日也不必早早等候在此,辰正到这便是。”

        成嬷嬷等肃然应下后便离开了。

        贾敏方跟着女史官进了角门,走了一刻钟,另有一个女史官并两个小宫女来替了门口的这三个。

        门口的这三个仍旧回门口去。

        女史官将贾敏引至一处帷幕里,由侯在帷幕外的两个宫女带进去,检查身上是否有夹带。

        检查完了,仍旧送出来。这女史官这才领着贾敏往竹牌上写的座次走。

        号舍狭小,却因新粉了石灰的缘故,很是亮堂,外边的走道将将能看到最近一个号舍内的人。

        贾敏的号舍在第三排东首第一个,第一排第一个已经坐了人,却是兴府的赦大奶奶。

        赦大奶奶正好抬头,两人眼神猛然一对,都很意外。

        贾赦府里可每个进士翰林,怎么赦大奶奶也能进场参加了?

        贾敏这么想着,就这么问了出来。

        那女史官微笑却冷漠道:“不知道。”

        第二排的第一个号舍里还没有人,几人很快到了第三排,那女史官微微欠身道:

        “夫人便在此处。一旦进去,便要到四日后才得出来。夫人请。”

        女史官身后的两个小宫女,没有提篮子的那个宫女上前,一手拿着烛台,一手把上面那个木板抽了出来,待贾敏进去了,又重新插好,并把烛台靠着墙壁放好。

        另一个小宫女把篮子放在木板上后,三人便按原路离开了。

        贾敏从前只听林如海提了一嘴号舍狭小,只笑着宽慰了几句。

        现在亲自进了号舍,才知这号舍是真小,也就仗着自己是女子,身量小才能在里头站着回转一个身。

        从前那宽慰的话,说得再真切也抵不上现实的艰难。

        贾敏感慨了一回,开始看里头那块当座椅用的木板,以及木板上摆放整齐的事物。

        木板上铺着一块素白的棉布,上面依次摆放着三支毛笔、一方砚台、两方素墨、四支光滑的白蜡烛、一个小水盆并其他洗漱用具。

        贾敏拿起来一一查看,正是此前叫墨书送到贡院里头的那些。

        显然都被检查过,笔杆上制作者的印记,都已经被抹去了,素墨上凸起的“碳烟冰片”字样以及一丛竹子也被削平。


  https://www.bqwxg.com/wenzhang/23029/23029380/776987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wx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