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关中盗 > 第363章 一较高下

第363章 一较高下


“你说大徐这八字还没一撇呢,怎么先担心起这个了,再说70年后他都成一堆白骨了。”
“老段,这就叫白日梦,据统计94.9%的人都幻想过自己中500万之后,这笔巨款该如何分配。”
“嗯,你说得对。”
很快我们就到了地方,却出现了一个问题,也正应了那句古话,叫做鸡多了不下蛋。
老实讲,《万墓迷踪》太过博大精深,至今为止,我也顶多算是刚刚入门,不能夸海口说完全融会贯通了。
这就很梅超风修炼九阴真经一样,仅凭这粗浅认识,就已经算是常人所不能及了。
黎芸师承大明三圣姑,正宗的摸金校尉后人,至于风水堪舆自然也是有自己的一套,而且以她的性格,恐怕也不会轻易在别人面前低头认输。
此时正值初春时节,万物逢春,但尚未吐露新芽。
我俯下身子,眼观一处地点,只见地面之上,荒草之间,几点嫩绿迎着阳光破土而出。
起身遍观四周格局,立身之地正处在朱雀位,前方一片开阔地,乃为明堂所在。
两旁溪流也已解冻,缓缓流向堰塞湖,溪水潺潺,缠绵不绝,不时有鸟雀飞翔。
于是,我便用脚在地上踩了一个坑,开口说道:“此乃生发之地,就从这里下铲吧。”
“嘎吱,嘎吱。”
传来了金属公母扣紧扣的声音,段怀仁左手拿着洛阳铲铲头,右手握着配重杆,正在上扣。
“光庭,此处是山峦之地,相比地下必定多有顽石,有了这配重杆,可以避免探洞歪斜,不至卡铲。”
段怀仁是行家里手,说话间就已准备妥当,带上白线手套,拿着洛阳铲走了过来。
他拉开架势,双脚与肩同宽,这就要下铲探洞了。
黎芸也在观察周遭环境,突然提出了不同见解。
“等等。”
段怀仁回头问道:“阿黎,怎么了?”
他比黎芸年长不少,一会叫黎把头,一会又喊阿黎,倒也正常。
黎芸没有直接回答段怀仁,却是转头看向了我。
“光庭,你所定之穴乍看起来确是无懈可击,也符合风水堪舆之说,不过我觉得并不妥。”
一句话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于是问道:“不知黎把头有何高见,我洗耳恭听便是。”
“此处沿海,方位不正,不可生搬硬套,要因地制宜。”
黎芸先给我扣了一顶纸上谈兵的帽子,然后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堰塞湖西南方位是祖山,东北方位为角山,占据青龙白虎方位。”
她指东北,点西南,又伸手与胸前,扫过一个扇形,气吞山河,继续说道:“前方大石河奔腾入海,海纳百川,当为名堂所在。”
“然后呢?”我微微一笑问道。
黎芸又指向百米开外的一棵松树说道:“所以,综上所述,我觉得应该在那里点穴才对。”
徐建兵听的傻了,“啪啪啪”鼓了几下掌。
“黎同学,果然是满腹经纶,学富五车啊。”
这舔狗当的,我也是服了。
不过,我不同意黎芸的看法,反驳道:“黎把头,你说的固然句句在理,但却忽略了一点。”
“哦?说来听听。”
“你说的那是大风水的范畴,想必你也听说过大风水划范围,小风水定真穴这句话吧,所以你刚才所言未免有些高射炮打蚊子了。”
“你?”黎芸被我一句话噎的涨红了脸。
她调整心绪,故作镇定,开口又道:“你看那棵松树明显要比其他树木高大,足以说明那里是藏风纳气,生发之所。”
嘴皮子本来就利索,黎芸还越说越快,就跟机关枪一样。
我也加快语速,无缝衔接,顶了回去。
“按你所说,茫茫大海是明堂的话,哪案山,朝山又在何处,若无朝案,谈何风水宝地,那明明就是一个断子绝孙的大凶之地。”
话音未落,黎芸立刻回击:“所谓分金定穴,看的是……”
我们两个唇枪舌剑,互不相让,简直比大学生辩论赛还要精彩。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此处便体现的淋漓尽致,如果不是郎三勉受伤,再加上这个小道士进来,我估计就能搭台唱大戏了。
宽袖子东明一看局面逐渐失去控制,急忙站出来说话。
“好了,你俩别吵了,不如这样,我们分头行动,不知意下如何?”
皇上不急太监急,没等我和黎芸说话,徐建兵先表态了。
“我挺黎同学。”
这就开始战队了,段怀仁是我的人,自然也不甘示弱,当下把洛阳铲往地上一插。
“好锤子,欺负伙爷会没人吗,光庭,老段我站你。”
徐建兵又对东明说:“抄家伙,走着。”
黎芸反感徐建兵,但为了和我争一时之高下,也只能勉为其难,委曲求全的点头答应了。
他们三个朝那棵松树走了过去,我与段怀仁留在了原地。
段怀仁一边下铲,一边说道:“还别说,你们两个说的都有理,不过人活一口气,我还是相信你。”
下铲很不顺利,地下顽石太多,洛阳铲铲头打在石头上,发出“铛铛”的声响,整根铲子都跟着剧烈抖动,就跟琴弦一样。
功夫不大,但段怀仁额头上已经布满了汗珠。
“下不去啊,这该如何是好?”
“老段,你歇会,我用破拆器试一下。”
单膝跪地,用破拆器顶住探洞里面的石块,身体压在上面,按动了释放按钮。
“砰!”
一声闷响,我身子一抖,整个人急速下沉,急忙用手撑住地面,又将里面的碎石捞取出来,接下下铲。
如此反复,大概一个小时后,半根加长无缝钢管已经下去,加上铲头和配重杆,深度已然超过了一米五。
段怀仁把洛阳铲提了上来,我俩瞪大眼睛看了看土质,全都失望的摇了摇头。
“换个地方,再试试。”
又过了一个多小时,第二个探洞也打好了,仍旧毫无发现。
段怀仁喘着粗气说:“会不会是探洞太浅了,要不加深试一试。”
“没用,太极真穴掘开三尺多深,必有五色土呈现出来,代表金木水火土,也是穴心生气之最后缠护。”
叹了口气,我接着说:“深度足够了,看来这里根本没有太极晕。”
段怀仁皱着眉头不说话了。
此时,我也开始怀疑起了自己先前的判断,因为就在刚才,我想起了《万墓迷踪》里有关《葬书》五不葬的记载。


  https://www.bqwxg.com/wenzhang/21517/21517529/1414105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wx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