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魔梦缘 > 第四章人海茫茫 五十四个梦

第四章人海茫茫 五十四个梦


明涵在梦游《镜花缘》中,对那个世上竟有两面这样人的国家,一时不由被深深的触动了:谁能想得到,那样的人正面的脸是一副谦谦君子,和蔼可亲的与人为善的善面,可是脑后被布遮住、不敢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的又一张脸,却是凶相毕露、魔鬼般吓人的狰狞之脸。两面人的再怎么遮掩,喜怒无常那也算是在明面,人所共知,而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虽只有一张脸,可是谁又能一眼断然,在这一张脸的背后,隐藏着一张张怎样的面孔呢?!当然,其中不乏可怜的面孔。但更应该相信,无论怎样的面孔,善良最终会主宰绝大多数人,哪怕只有恻隐之心,也是一种善良啊……

        ******************************************

        社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明涵自觉要陷在社会不易见到光明的一种角落里,这是一个可以说与无林大相径庭的环境。在无林,这个家是有一定身份、地位的。如还在无林,自然而然的自己的一生,家里应该早就能安排好了,找个好工作自是没问题。现在明涵是看开了,象父亲和舅舅这样的人,只要事不关己,凡事高高挂起,随波逐流,定能安安稳稳,舒舒服服过一生的。而在临黄,你即使有这一豁达,也都将是无枝可依......

        在这样角落里的人们,将生活在贫困、无助、压抑、虚伪、庸俗等等不良的氛围中。如果用和他们一样不屑于人的方式去获取自己的利益、去生活,那自己都看不起自己!可是如在那样的习气中呆久了,他都担心自己能不能堕落成如此可怕的模样——在灵魂上无所归属,在道德上又无高尚可言。怎么说呢,就是变成没有任何信仰的人,碌碌无为地生活着,生活又贫困不堪,精神上又无任何真正的幸福可言,就好像本生活在天堂里,却突遭上帝的放逐,在地狱里饱受煎熬......

        如果这个家还在无林,明涵完全可以回避这种不堪的生活,可是,如今他却不能不面对,尽管他还未正式踏入社会,却就已对社会充满了逃避感.....

        一个人与你周遭的氛围格格不入,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小的痛苦。看来明涵是很难适应他将要踏入的社会了,而事实上,他已不是将要,而是当身在异乡为异客时,就已身不由己的被生活的风浪、卷进了难以自主的社会漩涡之中了.....

        生活是一个什么样子呢?生活充满了恶意,从一次邮局寄钱的亲身经历中,就足以让明涵印证了这一点。那时,不但是他,也许一家人都担心姐姐处在悲苦之中,唯一能做的就是省下点钱,多寄点钱给姐姐。因为担心姐姐,明涵本就黯然神伤的,没想到又碰到那样的工作人员:

        寄钱邮单要花钱买,一个邮单是2分钱,因没零钱,明涵递过去2角钱,没想到那中年妇人将钱甩给了他,并态度生硬的刺了他一句:“找不开,自己找去”!当时明涵就蒙了,不知所措,僵在那,只是下意识的左右看了看,羞红的脸,不知怎么找台阶下。幸好一个比他大不了多少,而且听普通话语音还是一个本地的女孩子,给了他二分钱......

        事后,明涵懊恼不已,对那妇人最好的回敬也许就是用2角钱买他十个,甚至用更多的钱去买;明涵还直脸红,怎么能占人便宜!哪怕2分钱,这不是他的为人,他不能忘怀这个女孩子了。有一天,他有能力了,希望能找到她,回报她……

        明涵感慨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这一点恶意,与妈妈比起来就差远了。那一日,妈妈去粮店买粮,并不知道上月买过了头,可也是,就那四口人的粮,七口人吃怎么能够,听营业员说已无粮,因一下没转过弯来,下意识顺口说说,让营业员照顾照顾看能不能再买点粮食,想不到营业员恼了,竟破口大骂妈妈不要脸,妈妈再生气也只能含着泪忍了——妈妈是多委屈啊!活这么大岁数遭谁这么待贱过,今天,没想到让一个小姑娘弄得无地自容,没粮不会好好说,你们写的那东西,乱七八糟的,字不像字,谁能搞明白!.....

        妈妈在家都如此,那在外工作的爸爸,遭人抢白、遭人待贱的事肯定不少,不象在无林,谁不知道他释长安的大名,连县长、县委书记都能敬他三分,而在这里,又有几个人能拿他当回事?!

        幸亏把他家这台已有些年头的14吋黑白电视机随身带到了临黄,要不这么一大家子人,在家呆那么长时间无营生,还真没什么可调节心情的了。

        在这个时期,都抢着买彩电,黑白电视机已显不好看了,但明涵现在只看内容,倒也意气,不少的人生感悟,他都是从电视中获得的——

        明涵所看到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反映出了人世间的冷暖,好人往往要饱经磨难,才能走向光明,而故事到此就该结束了,也许现实生活中就是如此,想做好人的人,就是磨难多,顺途少,更有甚者是要付出鲜血,乃至生命的代价。当然不这样,也许就不会产生震撼人心的共鸣了吧?但愿这只是艺术作品中的描述吧。

        可是由此却能推断,社会的主题就是认定好人就该承受苦难,歌颂苦难,好像已经定性,非要如此才能显现出好人的品格……

        难道就不会让好人少受苦难,不受苦难?!即使有苦难,也要积极地为他们排除苦难,这才应该成为人心向背的潮流、风气,不再有什么好人不长寿的所谓警世之言流传于众人之口……

        沉浸在电视中所带来的感叹,明涵不无担心,这个家的遭遇,并不差于那许多故事中所能展现的故事中的人物,所遭受的千转百回的磨难、坎坷,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到此,他不能不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这个家今生的路将处处都有绊脚石、拦路虎,一家人实现幸福生活的梦想,也不得不因去接受一个又一个的悲苦而破灭……

        《基督山恩仇记》很让明涵产生共鸣:难道自己也会成为像基督山伯爵那样的人吗?……

        说到14吋的黑白电视机,这里要啰嗦几句。这台电视机在现在就已显现出来,不远的将来中所呈现的戏剧结果———从14吋看看就成了9吋了,因是黑白电视,修了几次,花了不少钱,再如此也不打算修了,还好,缩到9吋就此不但稳定了下来,还依然清晰,当然这是后话……

        *******************************

        明涵深信:其实许多人的人生都是让人感动的一部书,只是很少有人能写出来罢了。

        明涵暗自给自己鼓劲,他一定要写出来,如真有那么一天做到了,那可不单单是简单的解脱了自己......

        明涵相信自己,虽一生没读多少书,但却有许多人生感悟。这感悟不但是用汗水写成的,更将是用血和泪铸就的----明涵在冥冥之中似早有所察,他的路并不好走,他的路难走,那就是这个家的路难走,他所要做的就是为有一天能超越这悲苦,希望能在悲苦来临之前将它化解掉,也许这个家也只有他能从根本上做到这一点......

        明涵是还没开笔就已经想好了结尾----当有一天能实现梦想安顿好家人,他就去浪迹天涯,当隐士去。只是结尾好想,其中的过程他还在犹豫中,不敢痛下决心。只怕就是因他有这样的选择才会有那样的结果,这是他无法承担的……

        譬如对爸爸的感怀,没有在爷爷身边尽孝的事情,说是等到退休,明涵就没有信心相信父亲能实现,即使给他足够长的时间,他希望尽可能的超越这一悲苦。实质上,如能超越这一悲苦,无异等于这个家已摆脱了困境,他自己亦已解脱了......

        明涵自觉水平有限,对于他来说,写书,也就是当所谓的作家,是相当不容易的,只是摆在他面前的许多问题,已让他别无选择,哪怕只是记录一个感人至深的时刻,他也要写出来。到此,他也只能相信,宝剑锋从磨砺中来吧!.....

        一个人只要有感动在,就不会丧失良知与天性,明涵不相信,自己有一天不会成为大写的人,因为在他心中常有感动在。写书,就明涵目前的状况来说,也许是在他潜意识里,用以逃避现实的一种借口。但更有的是在为此努力的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将君子之高洁寄予书中,用以荡涤自己的灵魂,变成一种向上的力量。

        当明涵有了写书的这个理想之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事——无论是现在看来平淡无奇的,还是慨当以慷的,只要经历了,想到了,他都会记录下来,哪怕只有一个词、一句话,甚至街头巷尾之流言、绯闻,乃至无稽之谈。

        明涵这样做,写得再多也是流水账。表面上看,不能算写书,而实质,就在这一过程中,已经将心中大写的书,完美了又完美。

        明涵自认为自己是有高远的志向在心胸,也因此,即使心灵上背上了怎样沉重的十字架,他也要坚强,也能坚强,他无论如何也要坚持到最后一个离席,哪怕这个家的结局并不好,他也要将其中凄美的篇章传记下来......

        实质上,写书的过程也是明涵从读不懂社会,到理解社会,又到能融入到社会的过程。其实能走到这一步,他也就做到了理解了悲苦,将悲苦化为了内在的力量,一种快乐......

        也就是说,明涵的经历将让他深刻体会到,那种发自心灵的呐喊、呼救与无助,自然而然的对社会充满了悲哀......,难道悲观、失望就完了吗?!不是的,完全不是。明涵会从自己所遭受的磨难中,逐渐设身处地地体察到他人也有的不幸——你不容易,别人也不一定就容易;变得宽容,变成了一种内在的向上的力量......

        ******************************

        明涵是很不喜欢一大家人凑在一个单位里工作的,好像占了人家多大的便宜似的,让人指指点点的,可是他却无法左右这样的事实,最后连自己都像赶鸭子上架似的,去了轻集公司工作。好在他是经过统一的招工考试的,尽管他学习不怎么好,又是临阵磨枪,但分数自是比上不足,比下绰绰有余,还能说得过去,这倒让他在这一方面稍稍心安......

        在轻集公司这样的“三班倒”的连续生产的企业,甭管干啥,哪怕是打扫卫生的勤杂人员,在明涵眼里,只要是不倒班就算是好工作了。就其次而言,虽倒班,如是维修工,也算是好工作了,至少维修工不用枯燥而又机械的守着机器。何况只要机器不出故障,维修工基本上便可“高枕无忧”的睡大觉了......

        明涵是很不适应这黑白颠倒的三班倒工作,这是一个很熬人的工作,只是事以至此,也只能硬着发麻的头皮挺下去了。

        而且,熬人不说,工资又低的可怜,前一两个月因是培训,调试机器,工作不正常,只是白天全车间上百号人大帮哄,一个月算下来,工资只有十块二十块的,就这点钱,如果那些离家远的要食宿在厂的青工,连基本的生活费都不够,还得让家里倒贴。还说别人呢!明涵想想这个气,因家要春节后才能迁到新城,他也要住宿,生活费照样得让家里倒贴才行。就算正常了,也就多挣点夜餐费,一月算下来顶多四、五十元罢了。其实,辛苦点没那么可怕,工资如高些,心里也就平衡些了.....

        如在这样熬人的、又是不足以安家乐业的工作中没有一点希望地干下去,那对明涵来说,真是虚耗生命——明涵往往好陷在如此困惑之中,当他所为之倾注心血的,有感动在心胸想写下来时,却赶上了倒夜班,精力又都熬下去了,整天头昏脑涨的,才思也显模糊,也就失去了写的勇气了。就这样,明涵在有时间没灵感,有灵感又没时间、精力的焦灼下,是挺不容易碰出勇气写上一点,如此反反复复,就大大的耽误了他的行程,也磨灭了他许多的信念,都时常涌现得过且过不要写了的悲观心境,但失望到极点,不免想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却也不能不给自己打气:再大的风雨也要昂首挺胸的迎上去......

        作为异乡人,明涵老是觉得自己生活在陌生的人群中,常感不安,心中又总是空荡荡的无着无落,没有一点归属感,就像两个世界的人很不好相溶在一起。他处在如此难堪的境地,神经过于敏感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他心中担了太多的负担的缘故。但也不乏真有一些人对东北人“夹枪带棒”的不好看法,烧及到了他——不就有人当面说东北人如何如何的吗。也是的,一些东北人不检点的行为、真是让人汗颜......

        明涵年纪不大,却缺少了青春的朝气,整天显得老气横秋的,不像一些青工,青春的激情涌动,甭管衣着单薄的夏日,有时疯闹的,男男女女就那么如叠罗汉般拥压在一起,对这事儿“打动不了明涵的心的,他的心早已飞到了天外......”

        明涵活得很沉重——明涵现在很不喜欢东北话,也就更回避此语,不知底细的人,不问还真不知他是哪里人,就是觉得他说话真是好听,就是好听。但是知你底细的人,只要你是东北来的,一般都会当你是东北人。尽管他可以说自己蓬山人,因为户口上就是那样写的,但是他不会如此给自己台阶下,去讨好他人。是东北人,就是呗!他有一个梦,等什么时候东北人的名声正过来了,他倒大可不必以此称谓了。顶好,到那里,人就知道你是中国人,那是最好不过的......

        其实,真正交往起来,就会只看你这个人,不会想你是哪里人……

        明涵与人接触很矛盾,特别与女孩子,而他们的单位又是女孩子占绝大多数,男工友倒好相处点,就那么有限的几个人。当然在他们中间,因为他不吸烟也是挺别扭的,人家吸烟让你不让?不让你,是否就是不把你当回事,好在大体上明涵和男青工相处得还可以,有几个甚至可以说很好,至于和女工友就有些为难了......

        总之,明涵与人交往总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是因为把握不好,与人也不知怎么把握好,特别是与女孩子交往,只能是辛苦了自己——怕人家说他、怕遭人抢白、怕人不搭理他,尽可能的低着头,躲着人走。即使有一天和女同事一起有说有笑,对明涵来说不一定是彼此无忌的开始,对他来说,每天都是只是一个重新认识的开始,相互交往依然显困难,人说他太老实了,太好羞了,比女孩还女孩……

        明涵因与人交往中缺乏自信,不敢放飞自己,觉着别人还暂时给他面子,当他回事,完全一时被他的金玉其外的外表所误断——什么“面如冠玉”、什么“唇红者朱贵”,什么一条蛰伏的龙早晚有一天会腾飞!可是交往,特别是与女孩子的交往更是相互的,在这样女孩子占大多数的工厂,你老这样不主动,久了人家就会当你是玩深沉。明涵很明白,他如这样与人不好相处,那随着岁月的流逝,年纪大了,你又一无所成,那就没有几个人把你放在眼里当回事了。明涵想想这也好,彼此走得太近怕人家误解了你对人家有意,而你却回报不了人家的好意,想想自己都脸红,这是明涵万万要回避的。当然红霞是个例外,明涵对红霞是没有什么心灵上的距离......

        说一千道一万,其实很多人对他的印象还很不错,只是他领会不深而已。有的女孩子,都把他当小弟弟来担待,他可是比她们当中大多数人可要大一些的,只是明涵不会把握,也是不好意思把握,也就当那只是一场戏、一场梦了……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刚工作不久,大家在外清理厂地,谁想那天不暖和,男工没有准备手套的,一个个握着工具冻得不轻,其实明涵带手套了,见男同事都没带,他不好意思拿出,只能手套在口袋里歇着了。而女工们是最善于保养自己了,其中一个女孩竟多带了一双,猜怎么着,他竟把手套扔在明涵面前。是谁扔的?明涵也许能断定是谁,又不敢下结论。身旁的男工友说,是那淑女给你的手套——对这明涵可不敢断定,这突如其来的好意,倒不敢断定是给他的,也就任那片心凉了.....

        事后,明涵想想就直后悔,如真是给他的,那他给了人家多大的难堪,但愿是给大家的,谁爱戴谁就戴呗,大家只是逗他呢!

        起点中文网www.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https://www.bqwxg.com/wenzhang/19/19760/132170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wx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