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魔梦缘 > 第一章故园情深 第十四个梦上

第一章故园情深 第十四个梦上


明涵真是不敢再看下去了,就怕父母亲人承受那么多苦难,自己受不了——他真是有点糊涂,到底哪个时空的“我”是‘真我’?!

        师父看出他出了问题,好吧,就先让他回避,给他上上中国传统文化的课吧!

        师父与明涵探讨谈起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了不起:

        只要心中装着哪怕一点的宽容、仁爱,甚至你只知道自己有恻隐之心,即使没多少文化、不识字,而言行都有可能不知不觉、符合了中华传统的美德:那种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尊老爱幼,乐善好施等、良好的品行、在这样一些人身上显现,更显伟大。也就是说,优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已经不知不觉深入不知多少中国人的骨髓里,虽几经磨难,依然不能压抑了这美德之光的闪现。

        中华文化的承载,汉字功不可没。不是自古有种说法,中华文化是神传文化,神传文字。汉字果真是大智慧的结晶、不容置疑。特别是汉字语言智慧中的智慧、文言文,更是厚重中的厚重,可以说没有文言文,中华文化承载文化的、信息容量会大大降低,并且准确性也会大大折扣。

        如此一说是有现代科学印证的,二十世纪中后期大学者的研究观点看,世界文字什么英文、法文等,文字和语言是合一的,但是大约三十年一变,因而,一百年以前的英文、法文书籍,除非专家,一般人是没有能力明白其中的究竟的。

        而中国古代的先哲远见非凡,知道语言和时代要不断变化,所以在文化传承是文字与语言是脱开的。也就是说,文字——文言文成为单独一个体系,它承载的思想文化、得以能保留中华传统文化数千年、不随时代的变迁而消亡。

        不是夸大其词,文言文跨越了时空,没有时空的阻碍。看不懂,唯一的缺憾,只能说是教育的不普及,而不能说就是文言文的错。只要认认真真经过几年的学习,完全可能基本掌握。

        最后师父告诫明涵,相信吧,人呢,总是有恻隐之心的,向你父母亲这样的人,遇到再坏的人,最终也是会有恻隐之心的……

        **************************************

        王为国整释长安也是下了不小的决心的,毕竟释长安在县里上上下下很有口碑。

        其实,释长安之所以要被人置之死地,和自身的这一点不当是没多大干系的,那些人就是想捏造种种罪名强加在他头上。

        在释长安的原同事中,有一个姓梅的原国民党老兵,他是工程兵出身,什么车辆,无线电修理等,他都很在行,而且也懂得工程技术,长安挺佩服他的,所以有一定的交往。有时不见外的常戏称他为梅少校这个意味倒霉的称为。梅少校也的确够倒霉的了,在解放战争、辽沈战役中,梅少校及其所在的部队、被人民解放军包围在东北某重镇,国民党反动派为做最后的垂死挣扎,为鼓舞士气,将许多人连续升职,梅少校就是这样,从工程兵的老班长,连升三级成了工程兵少校工程师,好在他所在部队很快起义,投诚了。他呢,也被定为了起义投诚人员,输散到无林安置,否则,他这个级别,肯定是反革命“fangeming”了。

        说来梅少校还真有些不简单,曾参加了在当时是举世闻名的、派谴驻印度的中国远征军,与日寇殊死战斗过。一说到那场为民族独立、自由、尊严而战的那场远征,他就感慨不已,那是多么惨烈的一场远征啊,他眼见多少战友血洒疆场,但那更是一场让中国人民扬眉吐气,引以为豪的远征,全副美式装备的十万中国远征军,高唱着军歌——旗正飘飘,马正萧萧,好男儿,好男儿,报国在今朝……;怀着一腔国仇家恨,义无反顾,不畏牺牲,从印度进军缅甸,一路连番血战,成千上万的日寇被歼灭,打得日寇心惊胆战,最后是一触即溃。并与从中国出征到滇湎边境收复国土的二十万友军胜利会师,会歼了日寇。真解恨呀!那时他们的长官下令,凡是捉住的鬼子,只要是曾参加过南京大屠杀番号部队的,就地枪毙,到后来闲问麻烦,抓住鬼子就就地正法,所以在他们手中很难见有活着的日本鬼子……

        梅少校的这些话被人曲解为、是在污蔑中国人民血战八年打败日寇的功绩……。因为,蒋光头反动派,是消极抗日,真心卖国的。其实,梅少校说这些话时,他是说者无心,只要一跟人喝两盅酒,就难免与人说起那难忘的为国尽忠的生死岁月----他觉委屈呗!想想他16岁在武汉入伍、参加了蒋光头中央军,当时本是报着血国仇家恨的志愿、从的军,也没考虑入那个军队好,他是赶上谁就入谁,如果当时加入八路军、新四军的,那他今天不也成了国家的功臣、人民是英雄。

        就是因为他的酒后,口无遮拦,结果被抓了典型,梅少校被定性为现行反革命(fangeming),早于五九年就被关进了监狱,不过在监狱,他倒没吃什么苦,因为他有技术在身,在里还挺受重用的。

        夏诚是长安的同事,他也是58年毕业,不过学历仅仅是中专,学的也是工民建,两人不但因同是知识分子,也是彼此投缘,自然而然的成了好朋友——他就是本地人,是其中一个最出于好意,要给长安介绍对象的,他们几乎是同一时期结婚,并成了门挨门的好邻居,也就是不用栅栏隔的一家人。

        夏诚与其妻柳静茹是同事们称道的郎才女貌,对这,夏诚常与妻不服:哼,我长得不也风度翩翩,相貌堂堂吗?

        妻子听的烦了,不免要抢白他:“行了,你省省吧,说你有才你就知足吧,你相貌再好还能比得上为妻我呀!说句不好听的话,你再有才能比得上释大哥吗?怕你难过说句自谦的话,我再有貌也不能去和冰莲姐姐相比,人那才叫患难与共,才是真正的美。

        听了她一席话,倒让夏诚“生气”:你也行了,省省吧,你哪是和大嫂相比呀,你分明是拿大嫂相比夸自己也长得美吧!

        往往小夫妻的斗嘴是以夏诚略逊一筹而告终。

        柳静茹在国营商店做会计,她与冰莲处得如同亲姐妹一样,她常叹惜冰莲失去了工作,但也为冰莲安于田园而钦慕,因姐妹感情笃实,静茹特乐意姐姐家的孩子称她为小姨,而她的丈夫就不能明正严顺的与释大哥称兄道弟了,因为他呀,成了孩子们的姨父了。

        对“wenge”这场突如其来的运动,把夏诚搞的晕头转向,更让他想不到的是在检察院工作的,一向为人正直的妻哥竟成了审查对象,给看押起来了,为此,他与妻整天担惊受怕的,就怕惹火上身,特别是夏诚,妻子有孕在身,真怕自己有个什么闪失,妻子受不了,要了妻子的命,所以他也只能向大多数人一样“顺风倒”,采取所谓明哲保身的态度。

        他曾暗里不止一次的劝释大哥,要他低低头,不要跟造反派争个里表,让他们下不了台,小心惹火上身。可是他也心知,如不争个里表是更难有出路的。如不是释大哥在那顶着,造反派被释大哥的正气所震住,一时无所适从的僵在那,那肯定挨整的人会越来越多,兴许下一个就是他。后眼见释大哥被人往死里整,他还在一旁为虎作猖的作“帮凶”——实质是在公审长安时,他作笔录。王为国想的倒好,就是让长安看看他有多孤立,连他最好的朋友都与他划清了界线,他是没有希望的了,想以此打击长安。

        起点中文网www.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https://www.bqwxg.com/wenzhang/19/19760/132165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wx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