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魔梦缘 > 第一章故园情深 第七个梦下

第一章故园情深 第七个梦下


自从娟秀病重后,那家人接二连三的出现倒霉的事,心里就开始犯嘀咕,认为这可能就是对娟秀不好的报应,所以倒也尽心尽力替娟秀医治,好了就随她愿,想回家就回家,想留就好好善待她,她真是一个很好的人,从家里的小孩是那么喜欢她就可以看出。

        如今见有那样身份的人来替娟秀说情,更怕娟秀死在他家遭更大的报应,也就顺坡下驴的,送娟秀回了娘家。也是怪,娟秀回到了父母亲人身边,竟有了生机,几个月后就已能下地了,再经过一、二年的调养,除了人在经过这么多年的磨难显得更成熟了后,一切如从前了。女儿好了,那爹娘的身体岂不早都好了——他们又找回了他们美丽聪颖的宝贝女儿。

        1949年初,国民党的统治即将崩溃,他们还妄图以和谈为幌子好积蓄力量做垂死挣扎,如此他们各级贪官污吏更是借“壮丁”的事由勒索钱财,连地处深山的绿萼都被波及到了,这在绿萼的历史上很难记得有这样的事情曾经发生过,能出钱财的人家就拿出钱财给“老总”以保人财平安,给不起的人家,或不想给的人家,这样的人家占大多数,就统一轮留站岗放哨,设立“消息树”,见到树倒就往山里钻,如此折腾把团总们气的要命,一次好不容易集聚一帮人,突袭绿萼抓了十几个壮丁,还好,保长趁团总们吃喝高兴时,又从后门都给放跑了。

        这时,这片山里已有了游击队活动,因此团总们也不太敢再到村里抓什么壮丁,掳什么财物了,乡下相对来说,比城里安全,释父也就让长安回乡了,这样长安也能有机会领略一下、消息树所平添的勇气与胆量了。

        释父在城里,不是担心被抓壮丁,他都多大年纪了,再说有邓家的门面,任国民党的大员也要让三分的,怎么敢打与邓家有关系人的主意,说城里不安全,是怕将来战火烽起,子弹不长眼睛。

        邓家就是邓家,此时邓家在乡下已没了什么人了,只留下了老宅,地都与了他人,而且还分给了释父一块地,邓家的人,哪都有,省城、上海、南京的,都颇有势力,很有前后路的。

        释家的人虽没有人被抓壮丁,但赵家的人,也就是永芳的丈夫赵业,不知被谁打了闷棍,抓了壮丁,等释父知道信儿,托人搭救时,已经晚了,据说赵业被送往上海了。当安州解放后,据从已解放的上海回来的同乡说,在上海看到过赵业,后听说去了台湾,当然这都是后话。

        据人传,赵业是被人诓出城的,是有人有意要害他的,如此一来,那主使者很有可能、就是他生死不明后利益的最大收益者——赵家的哪个女婿,甚至是共谋做的,因为赵父、母要将家产都转到赵业名下,别说女婿,女儿都不满,如此他们成了什么!一辈子给人当下人。

        传言又无什么真凭实据,在这多事之秋,释父也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

        永芳的不幸没少让释父揪心,他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解放军能早日打到台湾去,好能救出赵业,还永芳一个清白,给永芳一个公道,原来赵业被抓走时,永芳已怀有身孕了,只是当时没有来得及告知二老,当赵业失踪后,永芳不能不将怀孕的事告知二老,希望也能给他们点安慰,只是赵家两女儿、女婿出于夺财产的险恶用心,竟合伙诬陷永芳怀的是野种。

        因失去儿子悲痛欲绝,精神一时有些犯糊涂的赵父、赵母在女儿、女婿添枝加叶的挑拔下,也就信了,于是就把永芳给赶出了家门,此刻永芳是多么需要娘亲的抚爱,这是他人很难取代的。只是永芳的不幸释父哪里敢让释母知晓,所以也只能将女儿留在身边,并找个亲戚照顾她,也就先住下再说吧。

        安州解放了,方华成为这座城市的领导者之一,释父工作的布店归为国有,他要释父做工方代表,并要发展他入党。只是释父说什么也不肯,他自觉受之有愧,都解放了,这个时候表现进步,头脑中很难转过弯来,而老板做为开明绅士,先在安州任公职,后又到省城任职,也就举家迁离了,可以说,从此就与绿萼断了联系。

        五零年初,永姝成亲了,嫁的人家是散落在桃源溪畔,离绿萼只有三里、五里的人家,这么近,回娘家是很方便的,当然不是因为近才嫁的,而是看人家不错的,这样释母的又一个心愿了了。

        到了春节,释母又一喜的是,女儿永芳生了个大胖小子。其实,释母早已看出了赵业出了什么意外,所以早留女儿在家长住,并不要赵业来,别误了他的正事。话一出口,到让亲人们泪水盈盈,都明白释母早已明白了一切,既然她不想点破,那也就都当她不知了。

        永芳的儿子取名心昭,是永芳遵父母的话自己给儿子取的,心昭,姓赵也,从中可见永芳的心意。

        能捱到今时今日,娟红已不敢不认为上天已对她太仁慈了,让她能了的心愿都了了,她已活的太累太累了,太需要好好休息了。

        释母这一病,使这个家长期笼罩在忧伤的气氛里,到了年关一家人都难得开心一笑,好在有小姨把持,大家也能在释母面前显得开心,特别是毕竟还小的长浩。

        这天,为了让大家高兴些,长安应小姨之邀拉起了二胡,长安本想拉些喜庆些的曲调,谁知拉着拉着,便不由自主的拉出了那曲含着凄婉清约之美的二泉映月曲调中最动人的部分弦律——当时这首曲子还未有名,这曲子是长安老师从苏杭一带有名的艺人那听学来的,又传给了长安,虽不全,但足以表达心境了。

        长安的琴艺很有水平,在建设新中国的火热之中,他和校文艺队常到四乡献艺,而这一曲拉的太好了,已到了化境。

        长安过去一直对此段曲调的意境理会不深,如今却在恍惚间都明了了,只有此曲才能表达出他对娘的一往情深,永远的最深沉的祝福。

        一曲终了,长安觉其中的感伤太多,担心娘听了难过,没想到娘听了很高兴。娘早已听出了儿子的心音,虽让她心酸、慈爱的双眼却是满含着幸福的泪光……。娘还让他以后要常拉给她听,家人见娘开心,自然高兴。

        释母最感幸福的是多跟孩子们在一起,并尽可能的多缝几件衣物给他们,特别是给最小的孩子——她这是想让孩子能穿着娘的衣服长大,她要在短暂的时间里给孩子凝聚出无限的母爱。

        现在长安特别知娘的苦处,总是要为娘揉肩捶背的,每次娘都会笑吟吟的尽现母亲的慈爱:好孩子,你这一弄娘就哪都好了,快歇歇,好累的。如此,连最小的弟弟也要学着哥哥的样去体贴娘。

        长安不想进城读书了,他要留下担起家里长子、大哥的责任,为家分忧,好好孝敬娘。娘怎么会答应,她拉着长安的手,语重心长的说:“重仁,娘知你是好孩子,娘这病没事的,只是慢性病,慢慢调养一定会好的。知道吗?你读书很重要,只有多读书,才能长本事,娘真希望你能学有所成,别辜负了你爹的期望。放心,娘有小姨照顾,家里就不用你小孩操心了,娘啊,当看到你有出息的那一天,心里不知该怎样高兴呢,到时,到时……

        说到此,释母眼中已闪满了泪光,再说下去就不由自主暗含着交待身后世的寓意:到时,你有所成,可不要忘了爱你疼你的姐姐,别忘了需要你做大哥担待的小弟……说到此,释母已是强忍着泪水,而长安不知怎么的,在不知不觉中已不禁簌然泪下。

        释母见儿这样,也不禁泪下,她知把这么一副担子压在只有十五、六岁的儿子身上会有多么重!

        小姨直埋怨姐姐和侄儿,不是挺好的吗?怎么说说就惹得一家人都跟着落泪。小姨说是这样说,只是话一落地,她自己也不忍泪下……

        起点中文网www.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https://www.bqwxg.com/wenzhang/19/19760/132164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wx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