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避光 > 第3章 第3章

第3章 第3章


高二七班。

        “报——”

        “百事通又有什么消息要呈递的,速速讲来。”

        “我刚刚路过王姐办公室,看到她在对一个新同学说转学、成绩之类的,由此推测,咱们班或许会有一位新盟友了。”

        “真的假的?”

        “男的女的,长得咋样?”

        “80是真的,女生,长相没看到,她背对着窗户。”

        “没看到样子你说个球,是不是我们班也不一定,王姐不是还教八班吗?散了吧散了吧,这口烂瓜,呸。”

        众人的好奇心很快消失,又侃侃聊起了别的话题。

        王老师带着许亦溪来到班级门口时,里面打闹声不绝于耳。

        新学期开始都是这种闹哄哄的样子,王老师已经见怪不怪了。

        她走进教室,原本嘈杂的声音慢慢低了下来,最后彻底消失。

        “同学们,这学期我们班里要转来一位新同学,大家以后和她好好相处。”

        消息一出,班里安静的氛围又消失了,底下传来压着声音的讨论,众人明确新同学是在自己班了,开始压注她是c位担当还是背景板。

        c位就是长相出众照相的时候摄影师都会把她往中间喊充当门面的,背景板自然就是平平无奇的大众样貌。

        王老师拍拍桌子:“安静!”

        “新同学进来做一个自我介绍吧。”

        许亦溪闻言走进七班,站上讲台。

        看清楚新同学长相的一瞬间,底下的人倒吸一口气,集体“嘶”了一声,激动的心情无法言表,后排甚至还响起了一阵口哨声。

        王老师往那个方向一指,口哨声消失。

        七班里炸开了锅,其中,男同学群体的反应尤为激烈。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新同学好好看!】

        【她好白啊啊啊啊!】

        【我的妈班花夏宛的地位岌岌可危】

        【……】

        靠窗那里,一个原本在闭目养神的男生睁开双眼,往讲台上望去。

        王老师示意底下的人“安静”,许亦溪拿起讲台盒子里一根用了大半的粉笔,先在黑板的角落里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再转身向着新同学们。

        “许亦溪,我的名字,就是我写的这三个字,以前的同学也会叫我乙烯,就是化学式c2h4的那个乙烯,这样方便记一点。接下来的两年里,请大家多多关照。”

        介绍完毕,班长带头鼓起了掌,其余同学也纷纷拍手表示欢迎。

        “好了,那亦溪,你就坐到……”

        王老师环顾一圈教室,只看到倒数第二排那里还有一个空座。

        王老师朝那里指了指:“你先暂时坐着,后面我们再调整。”

        许亦溪没有异议,走了过去。

        看新同学落座,王老师吩咐班长:“宋航,一会儿你再去给新同学领一套书回来,”接着转头对大家说:“我知道,开学第一天,大家的心都还野在外面,这两天好好调整调整,高二了,学习要抓紧。剩下的时间,大家想预习的预习,想做习题的做,愿意刷卷子的刷,实在不想学习的,在不打扰别人的前提下可以自娱自乐,别满教室满走廊乱蹿,跟只猴儿似的。”

        “知~道~了~”

        众人拖长语调,异口同声地回答,显然不是第一次这么拿腔拿调了。

        等老师一出去,班长在黑板上写了自习这两个字,走出了教室。

        应该是给许亦溪领书去了。

        同学们开始各做各的,不可避免地,许亦溪成了大家的高频打量对象。

        韩姜没有和其他同学一样侧头看新同学,他的思绪,还停留在许亦溪站在讲台上的时候。

        刚开学的时候总是尤为吵闹,一个假期不见,积攒了不少话要和朋友分享,韩姜不想加入闲聊队伍,独自看书时总有人时不时来和他搭话,躲不过去,他索性趴下,装成睡熟了的样子,之后果然没有人再来找他。

        听到老师说让新同学做自我介绍时,他才起身睁开眼睛,王老师站在台侧,讲台上多了一个陌生的女生。

        韩姜没有认真观察新同学的外貌,他对于转学生是丑是美兴趣不大,但是都一个班了,总得认认人。一眼扫过去看了个大概,齐肩但并不规整的短发,身形有些偏瘦。他收回目光,视线转向自己的桌子。

        但是在她自我介绍时,韩姜心中一动,又一次望向讲台,这次不像上一次那样漫不经心。

        许亦溪的自我介绍韩姜听完觉得很是特别,细想她用词这些再平常不过,好像没什么特别的。

        可能只有他觉得特别。

        自我行为的标准模板大概就是名字特长喜好,让人最快的记住你。

        许亦溪没按模板说,但是效果达到了。

        一段话总结下来其实就说了自己的名字,其它什么都没表露。但是比起干巴巴的“我叫许亦溪”,信息量相同,氛围却截然不同。

        只说名字显得十分尴尬,讲的人尬,听的人也尬。她大大方方地说了自己的一个谐音名,高二七班是理科班,化学式一出,记忆点尤为深刻,自我介绍的目的就达到了,至少他是牢牢地记住了这位转校生的名字。

        再者,她说以前的同学也叫她乙烯,意思是班级里的同学也可以这么叫。要知道,所有外号,都带着一定性质的调侃。亲近的人叫是昵称,不熟的人叫可能是讽刺,对于后者而言对当事人会显得很冒犯。

        乙烯这个词来称呼女孩,其实不太合适,只占了个好记,不美好也不浪漫。但是当事人主动提及,既代表她不反感这个称呼,还无形拉进了她和新同学们的距离。

        潜台词是【我很随和很好相处,不用觉得拘谨,你们可以叫我的名字也可以叫别称,that''sok。】

        她书写了自己的名字,没有延伸也明确让人知道了具体是哪三个字,并且走下讲台去到座位之前,许亦溪回身擦掉了自己的名字。

        妥帖严谨,滴水不漏,目前推测是个相处起来会很愉快的女孩子。

        班级里每当有新人转来时,总会有一段时间的“低谷期”。这段时期,她和谁都不熟,原有人员经过一年的磨合已经有了自己的小集体,性格孤僻不和人组队的人不会主动靠近新人,大家总会无意识地忽略掉新人,不是故意排挤,只是还没习惯。等新人和新环境新成员磨合好彼此更熟悉之后,才会脱离这段低谷期。

        这种情况也可以叫“集体的排他性”,不是对新人不满,只是大多都更习惯和熟悉的人说话,与人交际其实都是有潜在倾向性的。

        也不完全绝对,有特例。有的人没有棱角,能把握好相处方式,适应性又很强,或许不会有这段低谷期。

        韩姜觉得,许亦溪应该就是一个特例。


  https://www.bqwxg.com/wenzhang/17468/17468278/869662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wx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