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灵识幻想 > 第二百四十九章 深沉的事

第二百四十九章 深沉的事


  别意说难尽,离杯深莫辞。          
船的怀抱,本来就应该在大海。不知走了多远,已经看不到起航的码头,他才转过头去,遥望了那一边,挥了挥手,不知是在和谁告别。          
郑和。            永乐年间最有名的宦官,之一。        
人高马大,智勇双全,正是年好时光,却历经数战,是因为家族与明朝的战争,成为俘虏的他,不幸被净身入宫。            他没有因此自暴自弃,反而保剑锋从磨砺出,深得成祖赏识与信赖。        
第一次出海远行。            等待他的是未知,或许还有战争。                      
大船旁边,随行的小船,是年老妇人,还有两名稳婆。郑和也不曾苛待她们,确切的说,除了住行,衣食比在陆地还要好上很多。        
第一站,闽南,虎门。              
休息调整了一翻,再次扬帆,起航。
各船指挥有条不紊的执行着座船的命令,船队浩浩荡荡的行驶在一望无垠的大海上,只是各船若有若无的都和宝船保持着一些距离。
宝船上,穿着飞鱼服,手持绣春刀的锦衣卫一脸肃穆的站在飘扬的龙旗下面,船舱里郑和换下威严的官服,换上整洁的便装,坐在桌案边认真的处理文案,谁能想到这个一身儒雅的中年人会是在战场上经历刀光剑影,功勋赫赫的将军!也正是因为这样,各卫船指挥才能被郑和如指臂使的指挥!
不然,这些朱棣精挑细选的精英武将,怎么会服服帖帖的听话,虽然这其中有朱棣的告诫,但身为阉人的郑和,之所以能让人信服,都是自己一刀一枪的拼出来的!应天府,皇宫,朱棣合上锦衣卫的密奏,“姚广孝的弟子…”
大明也是奇人辈出。                
刘备得了卧龙又遇庞统,最后还是没能得江山。今洪武有刘伯温,成祖有姚广孝。许多人暗自心中比较两人谁才是明朝第一谋士?                但成祖推倒建文帝坐稳了大明江山,这谋士姚广孝,可就不是等闲之辈了。            
他倒也是个奇人,虽是僧人,却心在君王,跳不出三界外,倒是儒释道贯通。        
“姚广孝的弟子.....难怪如此不凡,此人....尚可信。”              
嗜杀成性的成祖朱棣,对这心中的第一谋士,还是很是尊重的。                再说海上的船队,也有不少陆军,水土不服。                “郑将军,王将军病情已日益加重....”                “前方应该到爪哇涂国了,遇最近港口靠岸停泊。”            
武人不多话,做事雷厉风行。
爪哇涂国的海岸上,浩浩荡荡的船队慢慢靠近,就好像要将这海洋上的小小岛屿碾碎一样!战战兢兢的国王和臣民零散的在海滩上跪迎天朝上国的船队,郑和下船宣读成祖的敕封诏书,颁发金印金册,使其归于教化!面对天朝的威严,精干的将士,国王识趣的接受了册封,并且表示将向船队提供一应生活所需以及呈上给皇帝的供品,另外表示将尽力救治病重的王将军。郑和好言安抚国王之后,留下一部官兵以一百户率领护卫王将军,另外留下锦衣卫一部以及愿意留下交易的商人和冒险的探险者。船队,再一次驶入茫茫大洋,身后是深入爪哇涂国国民内心的对大明的赞叹与敬畏!
郑和一干船队已经离去许久,爪哇土国的的公主还在暗自神伤,这段短暂的恋情就这样无疾而终。              
副使王景弘就留下了当地一个山洞养伤,正和给他留下了些许人马。                爪哇土国内乱,西王胜利以后,杀了郑和一百余人,郑和大败西王军队,又慑于大明,接受册封,恢复贸易,郑和也是立功一件。朱棣接到密报,对此甚为满意。              
临近的三佛齐王国,自唐宋以来,与中原大国历来交好,一直到了大明,中原朝代更迭几番,三佛齐国的国王也换了不少,两地友好建交贸易却一直未断。洪武皇帝时期,还有数次进贡,今郑和做为正使出访,三佛齐国也是必经之地。
一直到至今,印尼的爪哇三宝垄都有郑和的庙宇供奉,里面有郑和和他的夫人,不知夫人是后人的幻想还是当时的爪哇公主。        
那刘家港岸边的女子,时常的站在海边,等着那远方的船队归来……
明朝的故事结束了,又来了一个坊间野史,也不知道是什么什么寓意,反正就是让人心中产生了一种印象。
故事是这样的:
聆音者,身长七尺,躬耕于陇亩,然有鸿鹄之志。      
战乱年,江南古镇,群雄并起,一时间,硝烟弥漫,烽烟四起。            
民不聊生,大厦将倾,神州各地,揭竿起义者,数不胜数。尤以两方势力最为强盛,名声在外。              
是时,有一坊间串话:        
南有神君,北有仙翁,            
入其一派,吃喝不愁。            
神君仙翁,民心所向,        
匡扶正义,替天行道。
千羽者何人?            
少年时期,师从鬼谷派,以谋略著称。          
传闻此人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文采斐然,辞藻华丽,纵使满空星斗难掩其光,虽是文人却不失锐气,视野开阔,胸中有沟壑。
中原以北,仙翁千羽素有名。        
众人皆以为仙翁已半百,不知千羽是刚及而立之年。
隐士居茅庐,一篇讨伐当朝权贵檄文,一夜声名天下知。            
文不加点,惊醒当朝主,君王空有治国心,却无回天力。
面对群雄争霸,兵支皇城,当朝君王最后于后花园一棵树上自缢了去。  
自此,乱世枭雄,群龙四起的混乱时代拉开帷幕。
历史更迭,世道艰难。        
一山不容二虎,古来有之,历朝历代,往事历历在目。              
人无伤虎意,虎有害人心。王朝已倾,群雄逐鹿,内乱纷纷。
地盘割据,占山为王者甚多,一时间一场血雨腥风,一触即发。                
王朝如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彼时需一人,一统江山,平民愤,安民心,顺民意。      
期间以仙翁千羽实力最为强盛,投笔从戎十年,民心所向,一呼百应。              
帝历三十五年,聆音不忿于躬耕陇亩,久闻千羽胜名,随携一乡壮丁,投奔千羽麾下,千羽一方,名声在外,实力大增。        
平定各地势力后,江山一分为二,南派神君,北派仙翁,割河相据,从此天下只此二君。                
山雨欲来,正在酝酿,等待着的是一场更大的血雨腥风。
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如同月有圆缺,历朝更迭,亘古不变。            江山更有人才出,一代新人换旧人;历史即是如此。            
千羽聆音江边结盟,歃血为誓,共进退对抗外敌,赢得短暂的胜利之后,各居一方,江南聆音,江北千羽,以长江为界,互不进犯。    
时有西里凉兵马,凶勇悍战,北有胡人,善于骑射,南方蛮夷之地更是地势险要。  
中原各方势力稍有稳定,此时扩张,绝非最佳时机,江南江北双方均在整顿兵马,休养生息,伺机而动。          
山雨欲来,或跃在渊,或飞在天。    
但此时,潜龙,勿用。
人间正道,沧海桑田。
群雄并起,虎视眈眈。        
江南土地,幅员辽阔,此时正值初夏时分,聆音修整兵马,探子来报,东有倭寇进犯,遂起兵抵御外辱。              
大敌当前,战斗正酣,探子又报,后有北方胡人进犯;探子再报,西凉兵马进犯。        
聆音呜呼哀哉,我命休矣,腹背受敌,苦果难挨,遂破釜沉舟,一决生死。              
未果,据地已被破,三面受敌,四面楚歌。至此时,寡不敌众。
胡人联合西凉,越过江北防线,夜渡长江,突袭聆音城下。
本以为千羽居江北,江南安枕无忧,只需休养生息,防范蛮夷,如此却是措手不及。        
看来聆音的确非天下之主命。          
就在他腹背受敌,四面楚歌之时,那江上飞渡船只,遥远可见“千”字大旗。        
有盟友前来,将士士气再起,一鼓作气两军夹击外地,敌军溃散。            
千羽前来援救也不无道理。  
所谓卧榻之侧  ,岂容他人鼾睡?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今日西凉与胡马占了江南,明日就是我江北覆灭之日了吧?            
所谓兄弟一心,天下平分,暂时友好盟约就这般维持了许久。
至于一山不容二虎,谁吞并了谁,或是一坐江山二人平分秋色,那就是后事了。          
许多年以后,聆音仍是躬耕垄亩、悠然自得。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何曾见半分高堂远志?          
倒是羽国,扩土开疆,千羽称王。
时光的流逝就像是一个漏斗一样,不管千羽用什么方式去忘记,往事却都会在心里闪现不曾离去。
这样的故事一个接着一个,生生不息,千羽已经记不清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反正就是这样的在脑海里倒腾。
或是好几世了吧,千羽这样想着。
一旁的露葭一直看着千羽,明白了千羽的心里事,原来一切的一起的都是这样的,总是有着寓意,这样的寓意就是发生的事情不能忘。
不管前世今生,都不能忘,因为它可能是未来的一个事情的真相。
或者也会带来一种结果,这样的结果让彼此懂得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这就是成长,这就是联系,这就是人生。


  https://www.bqwxg.com/wenzhang/127/127498/3200581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wx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