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晚明霸主 > 三十一 皇室宗亲

三十一 皇室宗亲


陈路遥带着心腹马进张大雷,一行十余人抄近路,快马加鞭,在天亮前渡过长江进入了南京城,然后在应天卫指挥使魏广栋的带领下拜见了兵部侍郎阮大铖。

        禀报阮侍郎,林镇疆接到圣旨后已于昨夜启程,前来京城进献铁甲车,并命小人在北门与他会合。

        陈路遥毕恭毕敬的施礼,将这个好消息告知了阮大铖。

        阮大铖喜出望外,拍手叫好:太好了,这真是个天大的好消息,我这就通知马阁老去!

        陈路遥陪笑:小人愿为马阁老阮侍郎效忠,万死不辞!

        阮大铖白面无须,用修长的手指捏着下巴,颔道:陈千户干得不错,本官与马阁老绝不会亏待你。你继续在扬州效力,随时将史可法林镇疆的一举一动报来。

        顿了一顿,又道:这铁甲车度多快?何时才能抵达京城?

        林镇疆比小人早走了半个时辰,这铁甲车的度比骑马快的多,按理说他应该早就到长江边上了。陈路遥也是一脸疑惑。

        阮大铖吩咐魏广栋:马上准备大船,等铁甲车到了江边立即运到江南,免得林镇疆变卦反悔。

        魏广栋接了命令返回大营,派出了两名千户各自率领麾下士卒乘船过江,到江北寻找林羽,自己则调集了几艘大船停泊在长江北岸的五马渡等候。

        离开顾家庄又向南走了六七十里,林羽一行便来到了奔流不息的长江岸边。

        林羽先驾驶着坦克来到桃叶渡,直把来往的商旅与船只吓得大呼小叫,弄不清这是从哪里来的庞然大物?

        林羽只好让李卫站在坦克顶上用扩音喇叭大喊:各位乡亲不要惊慌,此乃大破建奴的铁甲车,由林镇疆总兵驾驶着前来面圣!

        百姓们的惊恐这才散去,俱都指着庞大威武的梅卡瓦坦克议论纷纷,原来这就是大破鞑子的铁甲车,真是让人望而生畏!

        听说驾驶铁甲车大败建奴的人名叫林镇疆,是史阁部的外甥女婿,能够立下此等大功,也算是个英雄了!

        林羽悄悄点开左手掌心屏幕查看,只见自己拥有的金币正在飞增长,每秒都有十几个入账,顺着长江向东走了五六里的路程,账上便多了近万个金币。

        长江两岸村庄稠密,除了渡口来往的商贾旅人,居住在附近村镇的百姓也都纷纷走上街头一睹铁甲战车的风采,无不为之震撼。

        林羽正愁怎么渡过长江,就有一名千户带着士兵迎了上来,远远的道明来意:铁甲车里面的可是林镇疆总兵,在下奉了魏指挥使的命令前来接应你过江。

        林羽停下坦克,下车与对方寒暄:敢问魏指挥使是如何得知本官今日面圣献车的?

        是陈千户告知的魏指挥使。

        这名千户毕恭毕敬的答道,此刻陈千户正与魏指挥使在五马渡等候将军。

        陈路遥果然与南京有勾结,看来告密者十有八九就是此人!

        林羽在心中暗自嘀咕一声,吩咐前面带路,自己转身钻进坦克随后尾行。

        桃叶渡是民用渡口,专门供商旅百姓来往,而五马渡则是军用渡口,平日里有应天卫下辖的一支水军在此驻扎,江畔还有用来停泊战船的船坞。

        此刻岸边旌旗招展,魏广栋带着手下的同知佥事与陈路遥正在翘以待,不停的张望。

        来了,来了!

        陈路遥眼尖,远远的就看见了逶迤而来的庞大战车,立即讨好的喊叫起来。

        魏广栋举目远眺,当看清了这辆铁甲车的庐山面目之后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嘶真是神兵利器,有此等庞然大物助阵,怪不得林镇疆能够击退鞑子,立下惊世之功!

        陈路遥不忿的附和:可不是如此,他林镇疆运气好罢了!得太祖托梦,觅得铁甲战车,击败鞑子,由从六品的副守备连升五级,一跃成为了正四品的广陵总兵,简直走了狗屎运!

        旁边一个三十五六岁,身高八尺,国字脸,浓眉大眼,留着短须的武官冷哼一声:陈千户这话说的有失公允啊,若是把铁甲车给你,你会操控么?你有把握凭一己之力击退十几万鞑子?

        陈路遥扭头看去,现说话之人正是应天卫指挥同知徐公绩,知道自己得罪不起,急忙陪笑道:徐将军教训的是,林总兵功劳还是有的,卑职岂敢攀比。

        徐同知又何必长一个赘婿的志气,灭了我等威风?

        徐公绩话音刚落,旁边年轻气盛,一身甲胄的指挥佥事朱由良却不干了,站出来反唇相讥:我认为陈千户说的没错,他林镇疆就是走了狗屎运而已!不过是江家的一个赘婿罢了,他有什么本事能击败鞑子?还不是靠着我们的祖宗托梦,才立下这惊天大功!

        陈路遥扭头看去,现说话的正是应天卫指挥佥事朱由良,也是一个自己惹不起的主。

        天启皇帝叫朱由校,崇祯皇帝叫朱由检,现在的弘光皇帝叫朱由菘,他叫朱由良,自然是皇室宗亲无疑。

        朱元璋是个好祖宗,小时候吃了许多苦,后来当了皇帝决心好好照顾自己的子孙,不再让他们吃苦。

        朱元璋规定,自己生的儿子都是亲王,亲王生的嫡长子继承亲王爵位,其他儿子都封为郡王。

        郡王生的嫡长子继承郡王,其他的儿子册封为镇国将军。镇国将军生的嫡长子继承镇国将军爵位,其他的册封为辅国将军。

        辅国将军向下类推,还有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一直到最低等级的辅国中尉,然后就不降了。辅国中尉的所有儿子都可以继承这个爵位,并享受朝廷的俸禄。

        这一点对于皇室来说比汉朝的推恩令要好,再不济也能混个辅国中尉由朝廷养着,若是刘备生在大明朝,也不会混到织席贩履的地步。

        当然,朱元璋的初衷是好的,是为了不让自己的子孙后裔吃苦,但后来却成为了大明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朱元璋觉得自己只有二十五六个儿子,大明朝完全可以养得起,但却没想到在自己死后,经过二百多年的展,到了万历年间,子孙后代展到了百万之巨。

        刚开始的时候,大明宗室的待遇那是相当不错,就连最低等级的辅国中尉也有二百石粮食的年俸,要知道一个七品县令的年俸才只有一百七十石。

        但到了嘉靖年间,朱家子孙以爆炸式繁殖,宗室人数已经达到了十几万人,光俸禄就占了国库的四分之一。

        到了万历年间,大明朝内忧外患,明神宗一看养不起这么多朱了,便大幅削减这些宗室的俸禄,并且规定辅国将军以下不再享受朝廷俸禄,你们自生自灭去吧!

        由于朱棣篡位的原因,后来继位的皇帝对于藩王十分戒备,规定宗室不能从事士农工商,只能乖乖的当地主,享受朝廷的俸禄。

        万历这么一折腾,不能从事士农工商的皇室宗亲可就惨了,有地有俸禄的还好一些,那些没地没俸禄的就只能流落街头,混吃等死,空有一个皇室爵位。

        明神宗一看这样也不行,索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辅国将军以下的爱干啥就干啥,只要你不造反不和朝廷要钱就行,所以后来就6续有了宗室子孙参军出仕。

        朱由良就是朱元璋的十二世子孙,和吊死在煤山的朱由检同辈,爵位是奉国中尉,没有任何俸禄。

        但因为朱由良自幼习武,骁勇善战,又攀上了辅马士英这棵大树,便被提拔任命为应天卫指挥佥事,与魏广栋徐公绩号称南京三虎将,共同负责拱卫京师。

        虽然奉国中尉早已多如牛毛,但以皇室宗亲的身份爬到正四品的却是不多,因此朱由良平日里自视甚高,目中无人,早已在应天卫出了名。


  https://www.bqwxg.com/wenzhang/122/122940/48648555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wx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