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西班牙1492 > 第一百一十五章 停等民(下)

第一百一十五章 停等民(下)


……

        印度人的第二部戏剧名称,名字就有点意味深长,名曰《人民》。

        斐迪南听到这个名字,脑洞顿时就发散开来。但最终证明,谁的脑洞也比不上印度人的脑洞之大。

        剧本讲述了戒日帝国时期,南方与戒日王抗衡的遮娄其国王补罗稽舍二世,在击退戒日王的进攻后,对婆腊伐的使节夸下海口,说自己麾下有战马三万匹,战象五万头,凭此击败了北方来的敌军。

        婆腊伐的使节便说:“陛下如此威武盛大的军队,在整个印度恐怕都是第一位的,我请求观看一下这样万象奔腾的盛况。”

        补罗稽舍二世顿时语塞,让使者等待三天。补罗稽舍二世四处搜刮马匹战象,仅得马匹三千,战象五千,再多就要征调纳马尔达河畔和散布南印度征伐的军队,即便那样,数目也不到国王所言的一半。

        补罗稽舍二世想出一个办法,对使节说:“我国本非多象之国,所以一战可出五万战象者,盖我国百姓人人力大善战,人人如象矣!我一马当先,万民奔驰景从,此所谓万象奔腾是也。”

        婆腊伐使节依然说:“我请求观看这样的盛况。”

        于是补罗稽舍二世征召了一万一千六百名百姓,让他们在高地集结,随自己奔驰而下。至于如何做到,国王就不管了。

        民众只好凑出了二百辆四匹马拉的车,每车连马夫共五十八个人。

        七天之后,国王召来使节,自乘一匹从中亚买来的名贵汗血宝马,自高地奔驰而下。民众们像七级浮屠般拥挤于马车之上,随国王奋力驱驰,高声呼喊:“王啊,请停下您的骏马,等一等您的人民吧!”

        (婆腊伐的使节回国,对国王说:“遮娄其国王胜战之后,日益骄纵,朝政混乱,民众疲敝,不是可以长久的政权了。”七年后,婆腊伐出兵攻灭遮娄其,王国破身死,全剧终)

        毫无疑问,这部戏剧是批判了封建君主的残酷暴政表达了对印度广大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斐迪南国王陛下对此给予充分理解和宽容,屡次制止想要叫停演出的尼德霍格:“很好,不妨事,这就是人民嘛,其实人民很可爱的,卡斯蒂利亚的羊泉村的故事,我也听说过呢。”

        羊泉村的故事是史实,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伊比利亚半岛独特的政治面貌。和法国三级会议之初的情况似乎有点相似,农民,封建小贵族,国王站在一条阵线上,以对付他们共同的敌人——

        ……

        不是教士,而是,封建大贵族!

        ……

        史书资料表示,西班牙封建小贵族的一生,一个重要的使命是响应国王的号召,帮助国王对抗封建大贵族……而西班牙国王本人也是“依靠封建小贵族对抗封建大贵族,作为自己的统治基础”,西班牙王室的基石就是封建小贵族!而且,双方居然都是明知的,并且常态化了。

        这只能说明之前的历任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国王,实在是和大贵族争斗惯了,不和不掰掰手腕就是太阳从西边出来,而小贵族和国王的级别,鸿沟太大了,可不像英国那样差距比较小。骑士和男爵,国王需要的时候,就应召去镇压叛乱,对付那些大贵族。至于大贵族在本地的威武……揍扁你,你还有威望吗?

        斐迪南对于这种政治面貌,感到十分兴奋!这有点像西汉初期的情况呢!大贵族对于小贵族是没有什么号召力的,也就是说,即便和大贵族撕了起来,也不用担心大贵族登高一呼,某地群起响应之类的情况,国王下召,征讨叛逆,当地小贵族就会起来把大贵族给群殴了。这样,日后和卡斯蒂利亚大贵族不合,仍然能够压住他们。

        历史上斐迪南能取得摄政权,看来就是卡斯蒂利亚大贵族并没有控制地方,说话没人响应,国王在卡斯蒂利亚造点声势,逐步给人一种这天下差不多就算定了的感觉,大贵族就偃旗息鼓了。

        当然,这种关系是逐渐发展的。毕竟,小贵族可以站队国王,也可以站队大贵族啊——英国不就是这样的情况吗?一个是上下共同分中间,一个是中下联合怼上主。

        这个时候,比的就是开局操作怎么样!一而再,再而三,早期内战打起来,胜负每分出一次,天平就倾斜一点。英国国王很不幸,开局就失败了,于是结局就是《大宪章》。阿拉贡国王也败过,但后来及时搬回来,然后不断把天平扳向自己这边。

        卡斯蒂利亚做得更好一些,所谓农民起义的领导权是在国王陛下手中的,这和西汉有异曲同工之妙。农民一起义,像葡萄牙边境羊泉村那种情况,国王大笔一挥,这贵族无道,还想投靠葡萄牙,叛国!羊泉村归入国王治下!于是杀了贵族的农民三呼万岁!结果是农民得到了自由,国王得到了土地,又刷了一波声望,可能各位骑士男爵也有好处可分。

        在座各位有谁不满的吗?好像皆大欢喜啊……

        而且伊比利亚半岛大贵族就是太作死,没事就喜欢架空国王,关键是一点基本法都不讲,英国表面上不还尊奉国王吗?废黜或者杀死国王是因为你违反神圣的法律……而在伊比利亚半岛,不能明说的事情,大贵族非要弄得人尽皆知,上面架空国王,下面又和农民、骑士、男爵、子爵争夺蛋糕(~︿~)つ,于是全国都知道这些家伙如何如何……怼的就是你们!

        所以,这农民一起义啊,最高兴的就是国王了!查理五世刚刚即位的时候,卡斯蒂利亚贵族有人不服,主要是大贵族,然后正好这个时候爆发了一次农民起义,规模有点大,把卡斯蒂利亚大贵族给弄得五劳七伤。

        查理五世十分兴奋,也不卖力镇压,国王陛下镇压人民会降威望的,给补偿吧!领地还是税收,自己挑一样,而且我的决定权也是很重要的,你们不能不听,于是王权进一步加强了。

        而斐迪南处在统一西班牙形成前夕,翻开阿拉贡的历史书看一看,嗯,不错,历代先王的工作做得很好,这种链条差不多已经形成了。

        西班牙君主专制稳固,就是某种程度上西班牙国王比英法高明,和西汉有异曲同工之妙,联合怼教士,终究是不长久。国王跟小贵族抢利益也不明智,最好就是一起怼大贵族,这可就无休无止了,不亦乐乎啊!

        正如贾谊直接在给文帝的诏书中的几乎可以说是白话的谏言——

        臣窃迹前事【我暗中观察(然而你如此直白地说给陛下作死……)】,大抵强者先反。

        淮阴王楚,最强,则最先反;韩信倚胡,则又反;贯高因赵资,则又反;陈豨兵精,则又反;彭越用梁,则又反……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找机会把他们吃了,自己吃个大头,小菜给大家一起分享】。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小诸侯小贵族,就容易用道义来号令他们,不会整天想搞大新闻】。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

        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凑并进而归命天子。虽在细民,且知其安,故天下咸知陛下之明【农民和小贵族就会说:国王陛下带我们玩,按e可以赛艇!】……割地定制……地尽而止……诸侯之地,其削颇入汉者……故天下咸知陛下之廉。

        地制一定,宗室子孙莫虑不王,下无倍畔之心,上无诛伐之志,故天下咸知陛下之仁【大家都吃了蛋糕,感觉萌萌哒(▽`)】。法立而不犯,令行而不逆……细民乡善,大臣致顺,故天下咸知陛下之义【人民向善,大臣归顺,天下都说你是好人】……(省略号中的意思可以理解成:如此这般,那么哪怕猪当皇帝)而天下不乱,当时大治,后世诵圣……

        不过,在剧情进入高潮时,斐迪南却又摇头,“不妥!不妥!民需将,民需将啊!人民没有坚强有力的领导,国家怎么发展进步呢……”

        想看好看的小说,请使用微信关注公众号“得牛看书”。


  https://www.bqwxg.com/wenzhang/116/116604/48351465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wx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