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西班牙1492 > 第三十九章 瓜分豆剖

第三十九章 瓜分豆剖


“让我考虑一下吧。”若昂二世疲惫地摆摆手。

        他没有去和大贵族商量,他们最喜欢和自己对着干,在继承人的问题上闹得不可开交。

        弟弟?他和自己关系不好,而且是大贵族的代言人。而且,若昂二世早就知道,早在伊莎贝拉公主来葡萄牙嫁给自己儿子的时候,自己的弟弟就已经被她迷得神魂颠倒了。

        最为坚定的,只有他自己而已。

        若昂二世很强硬,但他也不敢冒这个险。

        斐迪南确实没有说谎,打一场不死不休的百年战争,西班牙确实胜券在握。持久战,6地消耗战,是最能体现两个国家综合国力直接较量的战争。

        若昂二世知道自己现在可以做准备,但是并没有什么作用。西班牙并不需要做什么复杂的事情,只需要朝着里斯本进攻,或者在葡萄牙的土地上杀人放火。在百年战争里,一块殖民地,一场战役,一次准备,其实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尤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直接接壤。没有阻隔和缓和的余地,只有你死我活。

        若昂二世自认凭自己的军力打不下格拉纳达,当然战胜不了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6军的全力进攻。

        他出了战争威胁,也考虑过打几场海战,但他从来没考虑在6地上打一场不死不休的战争。葡萄牙永远不可能征服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的合力,这是若昂不得不承认的苦涩事实。而一旦开战,摩尔人一定会觊觎阿加迪尔和丹吉尔、休达的领土,若昂二世在本土失利的情况下,肯定不能守护那些地区。别的国家也有可能抢走葡萄牙的海上贸易,葡萄牙将没有能力垄断东方的航线。

        况且自己可能活不了多久了,弟弟是平庸之人,缺乏血战到底的魄力,而且真的“血战到底”,也不是什么好事。

        想到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占据葡萄牙的半壁江山,想到战火在葡萄牙领土燃烧数十年,想到里斯本成为双方争战厮杀的战场,当自己的舰队夺取了加那利群岛时,也许一同传来的是都抑或别的某一座城市沦陷的消息。

        不敢啊!不敢啊!百年战争!

        占领托莱多改变不了任何事情,里斯本的归属却可以决定一切。若昂二世不得不说,这句话总结得太精辟了。

        “没办法了……”若昂二世长叹一声。他不能为了自己个人的尊严和尚未现的土地,让整个国家陷于残酷的6地战争。

        1493年11月18日,阿拉贡议会全票决议向伊莎贝拉女王宣誓效忠。

        伊莎贝拉女王已经是共治女王了,本来不需要专门再效忠一次,但现在这个敏感的时间点上,却传达出一种信号——女王有力地控制了两个国家,做好了应对战争的准备。与此同时,葡萄牙的几个探子传来消息,几个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的军队将领,包括以前很好应酬的,已经两个多月没有露面了。一些军队的营地也悄悄搬迁了,至于去了哪里,没人知道。

        甚至一个探子惊恐地来最后的情报,自己可能被监视了。

        证实了斐迪南所言非虚,若昂二世无奈地决定服软了。

        《托尔德西利亚斯条约》之所以谈判那么久,就是因为葡萄牙提出大幅度西移子午线的要求,更以战争来威胁,让西班牙双王非常为难,所以拖了一年时间。而现在,葡萄牙人已经屈服了,不管愿不愿意,他们不得不屈服。

        于是斐迪南的计策收到了成效。战争不仅没有爆,葡萄牙人不仅接受了西班牙的条件,而且服软的时间比历史上提前了半年之多。

        最终,葡萄牙人无奈地签订了条约。

        1493年12月25日,葡萄牙和卡斯蒂利亚的《托尔德西利亚斯条约》正式签署,条约完全满足了卡斯蒂利亚和教皇方面的要求——

        协议规定两国将共同垄断欧洲之外的世界,并特别将位于佛得角群岛以西1oo里格,为两国的势力分界线:分界线以西归西班牙,以东归葡萄牙。

        在一个附属条款内,不起眼地安放着葡萄牙人最后一点小小的自尊——非洲海岸的一切权益均归葡萄牙所有,不受“教皇子午线”的影响。当然,大家心知肚明,非洲大6的所有土地,都在佛得角以东。

        两国的外交人员带着迥然不同的心情去回禀各自的君主。

        1494年1月2日,卡斯蒂利亚以闪电般的度批准了《托尔德西利亚斯条约》。

        不情愿的葡萄牙人则拖了一个多月,但他们终究不敢毁约。

        1494年2月1日,葡萄牙带着苦涩的心情批准了《托尔德西利亚斯条约》。

        尽管若昂二世认为自己受到了巨大的侮辱,但事实上,两个伊比利亚半岛的国家,凭借着教皇的一纸诏令,签署了一份双边条约,把世界像切西瓜那样切成了两半。而此后的几百年,欧洲诸国没有一个国家对此提出质疑。

        而在实际实施中,这个条约竟然真的被兑现了一半,西班牙真的占领了整个西半球,包括美洲和大洋洲。

        《托尔德西利亚斯条约》作为人类历史上两个国家之间签订过的最富雄心壮志、最感大气磅礴的条约载入史册。

        迫使若昂二世让步的、先礼后兵的“斐迪南的五封信”成了一个传奇和典故,被人们一再提及,当某人被别人的威胁恐吓吓得唯唯诺诺,或者某个大国凭借实力向邻国提出种种要求,人们常以寄出了或收到了“斐迪南的五封信”作比喻。

        历史学家和政治研究学者也对《托尔德西利亚斯条约》及其背后的“斐迪南的五封信”作了广泛研究。大部分学者认为,整个《托尔德西利亚斯条约》的谈判、签订、执行过程,都浸染了两个词汇,强权与实力。

        强权——一个人,教皇。两个国家,卡斯蒂利亚和葡萄牙。竟然就这样瓜分了天与地。用印第安酋长的话说:“教皇一定是喝醉了。”

        实力——若昂二世凭借葡萄牙的海军实力向卡斯蒂利亚出战争威胁。斐迪南则凭借西班牙强大的综合国力,以“斐迪南的五封信”逼迫若昂二世让步。条约的结果看,葡萄牙根本没有侵吞东半球的实力,甚至自身都被西班牙吞并。西班牙则占领了整个西半球,取得了条约给予的一切,甚至得到更多。

        军事学家也敏锐地现了条约谈判过程中,相互威胁的两位国王各自表现的两种战争观——局部战和总体战。

        若昂二世只凭借海军的强大实力,希望依靠单方面优势压服对手,而“斐迪南的五封信”初步勾勒了总体战的图景,显示了总体战的强大力量,在英法百年战争之后,总体战的威力仅仅书写在纸面上,便能震撼人心。总体压倒局部的时代逐渐到来。当欧洲生三十年战争,日本处于战国时代,明清鼎革战火纷飞之际,占据了整个西半球的伊比利亚帝国,动了席卷全球、震撼世界、空前绝后的“全球总体战”,从此称霸世界三百七十年之久,直至21世纪,霸权仍然毫未衰落。

        不管怎么样,现在,地球已经被切割完成了,斐迪南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

        “鹈鹕”号船上,斐迪南一刀把一个柠檬切成两半,一半给胡安娜,一般给自己。

        “就像这样。”

        柠檬的味道,还不错,总比吃不到果蔬要好,还能补充维生素c,避免坏血病。

        “瓜分豆剖。”


  https://www.bqwxg.com/wenzhang/116/116604/48231876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wx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