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太圣 > 第九十章 不争

第九十章 不争


对于灵筠能够说得如此详细,元辰表示惊讶。&1t;/p>

        而灵筠在连着说完四条之后,终于是停了下来,看向元辰,似乎在等待着他表感言。&1t;/p>

        元辰静滞了几分钟,呼吸极为缓和,一吸一呼之间,带着一种特殊的节奏。&1t;/p>

        比起之前的三条,后四条就复杂了许多,因为在其中,多蕴含了这个世界所没有的东西。&1t;/p>

        “呼……泱泱华夏,能够突破天地桎梏,果然不简单呐!”&1t;/p>

        良久,元辰微微吐出一口气,语气之中,满是对华夏的赞叹。&1t;/p>

        比起元辰,苏宁的表现要简单许多,自从元辰刚刚说过让他不要刻意去想,去理解,他便只是当做故事听。&1t;/p>

        况且灵筠所讲,除了深奥难以理解之外,无趣也是真的。&1t;/p>

        不过即使如此,元辰还是听懂了七七八八。&1t;/p>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1t;/p>

        这老子,究竟是何许人也?!竟能说出如此精辟的理论。”&1t;/p>

        元辰在深思之后,终于感叹出声。&1t;/p>

        只是这话听在灵筠耳中,显然不是一回事。&1t;/p>

        这四条理论,其中所含的深意,唯有设身处地地想,才能想得更加清楚,而她之所以停下来,便是想听听,元辰究竟理解了多少,又是否有所感悟。&1t;/p>

        元辰看着灵筠的目光,是再熟悉不过的,而其中的意味,自己又岂能不知。&1t;/p>

        于是,他原本紧绷的脸忽然变得放松了一些,缓缓道:&1t;/p>

        “从刚刚已听的来看,道家的核心思想是有对象的,而对象只有两个,就是人和自然,但是在实行上却是以人为本。&1t;/p>

        道家尊重人的本性也尊敬自然的法则。所以,人,作为行动之源,先在学习道家文化时,要搞清楚自己,然后搞清楚自然,最后怎么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1t;/p>

        在道家的理论之中,“道”一是指天地‘始”,而更重要的是“天”和“人”的运动规律。&1t;/p>

        以至于华夏文化中出现了很多关于“道”的规律的概念,例如茶道。&1t;/p>

        道家是介于入世和出世之间的,核心思想是“道”要求个人生长和社会展都要遵循个“道”,致下,清虚,清静,无为都是“道”的品质,都是需要做的。”&1t;/p>

        这些话在苏宁听来,已是有些似懂非懂了,然而灵筠觉得,这并非是元辰真正所指。&1t;/p>

        果然,接下来的话,应当说是元辰的心声了。&1t;/p>

        元辰说到上面那一番话之时,语气微微一变,然后便开始导出这些话。&1t;/p>

        “在关于道家核心理想方面,竟是与我的想法有些不谋而合,其理想的社会是一个无剥削、无压迫,按着自然规律展的和谐社会,民众不受干扰,人间无猜忌,无矛盾,无冲突,自由平等,人民各尽其性,各安其事,各得其所,整个社会安泰和美,其乐融融。&1t;/p>

        这应当是,称之为“大同”吧?!”&1t;/p>

        灵筠听得元辰所言,那张好看的樱唇微微张了张,一时竟是有些难以置信。&1t;/p>

        她知晓他的前世,乃是大智慧树,但是像这样随便几句话便总结出来,实在是有些太过霸道。&1t;/p>

        继而,她淡淡地说道:“在华夏,至高的理想社会,便是“大同社会”!”&1t;/p>

        元辰在一旁闻言,眼睛都是亮了,怎地会如此?!&1t;/p>

        解完了这四条之后,元辰再次热切起来,他想要知道,剩下的三条,又是何等的精辟。&1t;/p>

        而灵筠一看他那眼神便已然知晓他心中所想,然后她才开始说剩下的三条。&1t;/p>

        “其八――“为而不争”。&1t;/p>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厚德载物,上善若水”。&1t;/p>

        为而不争有四种情况:方而不割-有棱角而不伤人;直而不肆-率直而没有放肆;光而不耀-有光芒而不炫耀;廉而不剐。&1t;/p>

        体现处世的态度:平和、宽容、自然。”&1t;/p>

        “这一条,多是为人处世方面,颇为简单,想来你能够听懂吧?!”&1t;/p>

        在灵筠讲述的同时,元辰忽然看向站在自己旁边的苏宁,问道。&1t;/p>

        “在我听来,无外乎一个‘谦’字。&1t;/p>

        与人交往,若是熟人,自然要谦虚。胜人一等,也要谦虚。即使是陌生之人,相处起来同样要谦虚。”&1t;/p>

        苏宁听到元辰所问,想了想之后答道。&1t;/p>

        元辰闻言,也是满意地点了点头,言道:“之前所说的满招损,谦受益,结合这一条理解起来便能容易一些。&1t;/p>

        只不过此条更多的是谈“不争”,‘谦虚’与‘不争’,虽然看起来差不多,实则差了许多!&1t;/p>

        为人处世,可以谦虚,但不能完全不争。&1t;/p>

        有些东西,本属于你,别人想来争夺,你又能否做到不争?有些东西,不属于你,但是你迫切需要,你又是否能够做到不争?”&1t;/p>

        元辰盯着苏宁,颇为凝重地说道。&1t;/p>

        苏宁闻言,面色顿时一红,竟不知该如何回答。&1t;/p>

        之前他们所谋之事,便是大苏西境大秦的国土,那种事,便是从别人手里争夺,在他看来,便做不到不争。&1t;/p>

        看着他的表现,元辰已然想到他所想,便接着道:&1t;/p>

        “华夏人,应当是颇想过和平的生活,不愿太过于与人争斗,这一想法,本来也是好的。&1t;/p>

        但是这世界,并非是以他们的意志为主意的,他们不争,不代表其他人不想争,不愿争。&1t;/p>

        相反地,在这世界,有不少人,在面对种种欲望之时,心中难免会有贪念,而有了欲望,争夺也会随之而来。&1t;/p>

        此时,你若还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善良模样,做到不争不抢,便唯有毁灭一途。”&1t;/p>

        听闻元辰的话,苏宁和灵筠都是认同地点了点头。&1t;/p>

        他们想不清楚华夏在以前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但是至少在这个世界,不争便做不到。&1t;/p>

        在北冥大6,几乎任何地方都会有争夺,为了修炼资源,个人与个人之间便会有争强。&1t;/p>

        再者势力与势力之间,宗族与宗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没人能够做到不争。&1t;/p>

        而关于这一条,除了某些可取之处,剩下的根本实现不了,那样的言论,即使是华夏人本身,也是实现不了的。&1t;/p>

        这个世界,本就是以实力为尊,唯有拥有强大的实力,才能赢来别人的尊敬,或者说是忌惮。&1t;/p>

        听到此处,元辰也明白了过来,华夏的至典理论,道家思想精髓,也并非全部都精辟,全部为至理。&1t;/p>

        “第九和第十又是哪样的?!”&1t;/p>

        元辰说完之后,看向灵筠,问道。&1t;/p>

        灵筠看到元辰分析完毕,便接着道:“其九――“清静为天下正”。&1t;/p>

        清静之道,自然之道。&1t;/p>

        “处无为之事,行无言之道,高明的领导者要懂得:“不言之教”,有时无声胜有声。“治大国若烹小鲜,不可烦,不可挠;烹小鲜者不可挠,治大国者不可烦,烦则人劳,挠则鱼烂”。严子陵:“宠辱不惊,去留无意”。&1t;/p>

        其十――虚其心。&1t;/p>

        道就是虚,去除心中的念想、重重心事就是快乐;即让心虚着,没有心事,才能体验生命的乐趣。虚心:可以学习新知识;可以更加包容一切。&1t;/p>

        只有虚其心,才能有容人之量。虚心的意义:可以越自己,否定自己,不断提升自己;虚心是一种美德,心量特别大,能包容各色各样的人,特别是一些有个性的人才,经营智慧,忘却屡屡经验才能有更适合展的东西。”&1t;/p>

        “完了?!”&1t;/p>

        元辰见灵筠忽然停了下来,有些奇怪地问道。&1t;/p>

        灵筠闻言,却觉得有些无语,十条已然完了,他却这般问,莫不是还活在梦中?!&1t;/p>

        元辰见灵筠真的确定下来,确实觉得有些不太对劲,这其后的两条,根本就是与前面的一些有着重复,而且对于寻常灵者而言,无甚大用处。&1t;/p>

        不过其意,元辰却也想的明白,其九主要教了,若是一个君主,应当如何去做,这一条,倒是对苏宁的作用要更大一些。&1t;/p>

        只是第十条,却又和“满招损,谦受益”有些相似之处。&1t;/p>

        他怎么都感觉,不应当会如此简单才是。这三条的价值,比起前面的七条,无疑要差了许多。&1t;/p>

        正在这时,原本感到诧异的灵筠忽然想到了什么,继而她说道:“若是你觉得有些缺漏,应当是合理的!”&1t;/p>

        元辰听闻此言,顿时一喜,按着这个意思,似乎是还有其他?!&1t;/p>

        果然,灵筠接着便道:&1t;/p>

        “这十条,多是老子的理论,并未如何完善,说起来应该是最早的道家思想了……”&1t;/p>

        &1t;/p>

        &1t;/p>

        &1t;/p>

        &1t;/p>


  https://www.bqwxg.com/wenzhang/112/112024/48184145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wxg.com